运用“思维导图”获取和解读地理隐性信息

2010-05-31 02:18浙江绍兴鲁迅中学312000耿夫相
地理教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导图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312000) 耿夫相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能力立意”是命制高考试题的宗旨。而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在考生做题的思维过程上,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四项能力”的前提。高考说明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有三个层次: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的信息解读。

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主要呈现方式有文字材料、图像材料和数字表格等。文字材料主要交代了命题的情景,内容主要涉及到某区域在某时发生了什么地理事件。图像材料的类型主要有空间分布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剖面图等(如图1),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特色。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联想才能获取的信息。

图1 “地理信息”思维导图

二、运用“思维导图”获取地理隐性信息的可行性

(一)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关联性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人类活动又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所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生态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例如,一个区域的纬度位置一般影响该地区的热量;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影响该地区的降水;而气候和地形因素又影响该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的种类与分布,甚至交通与城市分布;气候、地质条件影响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各种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又有一定的联系;区域的地理区位、资源又影响该区域的政治、经济发展。如“日本”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所以在获取显性地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通过联想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是获取隐性地理信息的有效方法。

图2 “日本”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符合关联性的特点

由上所述,隐性信息的获取离不开想象、联想和发散思维,而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将发散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发散思维是将进入大脑的资料,成为一个思维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通过联想和连线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由于思维导图符合大脑的思维特点,为形象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使学习者处于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中,使各个知识点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激发出灵感,衍生出更多的思考。例如在构建“自然资源”的思维导图时,首先以“自然资源”为中心,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围绕“自然资源”可以想到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类、基本特征及资源问题等。由自然资源的概念又可想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使思维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又可以由“概念的外延”想到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等。再进一步使思维在向“下游”延伸,又可以想到……,这样,思维会不断地延伸下去,所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构建“自然资源”的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

图3 “自然资源”思维导图

三、运用“思维导图”获取和解读地理隐性信息的方法

下面以一组高考试题为例,谈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图4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4 西北某类农业区示意图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例题中的三个设问都不是直接考查显性信息,而是考查有关该地区的隐性知识。要准确地答题,首先要发现材料中的显性地理信息,通过联想获取和解读隐含在显性信息背后的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隐性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知识对设问进行正确判断。例题材料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西北某地”、“农业区”、“季节性河流”、“聚落”、“山脉”等。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对上述信息进行联想,例如以“季节性河流”为中心,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想象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点 、河水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系特点、空间分布的特征等。用相同方法对上述各方面为中心分别再向纵深方向进行想象,例如以“水文特点”为中心,可以思考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点有:水量少;有冰期,冬季断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年季变化小;汛期集中在夏季等。这样,可以将“季节性河流”的思维导图表示如图5所示。

图5 “季节性河流”思维导图

运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将“农业区”构建如图6的思维导图。这样,通过联想把相关的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综合的信息解读,“牵一发而动全身”,试题涉及到任一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快速准确解答。

图5 “农业区 ”思维导图

四、运用“思维导图”获取地理隐性信息的意义

运用“思维导图”除了能够快速、有效、全面地获取和解读地理隐性信息,准确地解答试题外,在平时训练中运用思维导图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管理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括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教材知识是他构的,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同化,才能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知识体系中,并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静听的模式,根本不给学生提供较多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缺乏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而思维导图通过联想和想象,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回忆、重组和建构,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的灌输,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养成自主建构知识的习惯。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地理) 》对“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如下要求: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按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由上述可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前提条件,只有发现材料中的显性信息,通过联想和想象发现隐含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才能调动和运用相关概念、原理和规律,对题目做准确作答。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能够将大脑中存储的物化、静态的知识激活为动态、活跃的知识,从而将活跃的知识调动起来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应用价值。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

发散思维是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其特点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和变通性,即思考问题时注重运用多思路、多方案、多途径地解决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它通过从不同的方向、侧面和层次,横向开拓,纵向深入,采用探索、转化和变换、迁移、组合和分解等方法,达到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一个人发散思维能力的大小,与他的思路是否宽阔、灵活,是否富于联想紧密相关。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就是联想和想象,将材料中的每个显性信息,成为一个思维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品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通过联想,以系统化和联系性的方式搜索和挖掘深层的信息,通过分类与比较、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等思维规则,对显性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认识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的本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第6章 一次函数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