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地理板图优势探索有效课堂教学

2010-05-31 02:18广州市第九十五中学510315丁周敏
地理教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板图气压太阳

广州市第九十五中学(510315) 丁周敏

板图是地理教学中的图像艺术,也是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它形象直观,在教学中教师讲绘结合,既密切配合教材内容,又能补充地图册、挂图、课本插图、投影等的不足。

一、化难为易

高中地理重在讲“理”,这就必然涉及到许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如空间地域分布特点、地理现象时空变化的原理、规律等。如何解决些难点,采用板图教学就能迎刃而解。

案例1: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难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中,经常会出现“太阳方位日变化及日影”问题,我校学生普遍感到很困惑。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日出为东北方向,日落为西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为东南方向,日落为西南方向。夏至日太阳方位日变化: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如图1中①曲线)。春、秋分日太阳方位日变化: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如图1中②曲线)。冬至日太阳方位日变化:东南——正南——西南(如图1中③曲线)。

图1 太阳方位日变化曲线图

必修1(自然地理)模块学习难度较大,但它又是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开局”。通过板图教学,使学生不再对地理有畏难情绪,慢慢建模地理空间,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化繁为简

高中地理教材对许多地理原理、地理事物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阐述。采用板图教学,可以简明扼要地讲清这些知识的实质和因果关系,突出重点。

案例2:季风,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知识,但这一部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试着采用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方法辅助学生记忆。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理解识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海陆气压分布。用热力环流的知识,形成地面上“热——低气压,冷——高气压”的初步知识和深刻印记,联系日常生活中“夏季——海边避暑胜地——海上凉快(气温较低)——海上气压高——冬季相反”这样很简单的经验,使学生容易识记不同季节海陆气压分布的差异;第二步,理解识记东亚和南亚季风风向,联系汉字,作 “之”型图式识记,如图2、图3所示。识记起点始于“之”的一点,根据第一步即可判定夏季亚欧大陆为热低压,冬季为冷高压,图中“之”字“横”部表示东亚地区,“撇”部表示南亚地区,箭头表示风向。这样学生就能既快又好地掌握季风知识,不再感到它烦难而不可捉摸。

图2 夏季东亚、南亚季风风向

图3 冬季东亚、南亚季风风向

图4 “三圈环流”简化示意图

案例3:“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整幅图内容繁琐,学生读该图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于是笔者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板图,使“三圈环流”示意图化繁为简。步骤:学生读“三圈环流”示意图,找出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画小于号);学生发现气压带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南北对称,高低气压相间(在小于号上标7个高低);按照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学生在每段间隔上标方向,高压流向低压,6个风带画好。整幅“三圈环流”示意图简化为这幅简洁的小于号。学生容易掌握,为学习气候、洋流打下基础,同时方便考试时立刻画出进行解题。

案例4:区时的计算。学生在进行区时计算时,对于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何时加时差,何时减时差?时间不够减或加后超过24小时,该怎么办?他们很困惑,以至经常出差错。于是笔者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板图:①画数轴,中心原点代表中时区,箭头和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刚好一致;②原点以东代表东时区,以西代表西时区;③把已知时区和所求时区标到数轴上;④根据沿着箭头加时间、逆着箭头减时间的原则,通过数格子,就能又快又对得出答案。

图5 区时计算数轴

案例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可以变换成“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何时加何时减,学生普遍容易搞错。笔者设计如图6所示的板图。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 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10°+23°26′)= 56°34′。

图6 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简化示意图

三、化文为图

板图,可以把教材中冗长的文字描述化为简明的图像,不仅更能说明某一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而且也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课本几页书,只记一幅图。

案例6:图7是“森林的环境效应”脑图结构式板画。脑图式学习是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托尼·巴赞等发明的一种学习方法。专家们认为,人的大脑是将信息储存在树状的树突上,它以类型和关联储存信息,而不是用一行行、一排排的方式储存信息。在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以脑图式结构板画组织、再现,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迅速、有效。

图7 “森林环境效应”脑图结构式

案例7:针对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导致的后果及采取的解决措施等相关内容,可通过如图8所示的板图教学,把教材中冗长的文字描述化为简明的图像,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推理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化静态为动态

图8 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后果及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众多的插图,教具中有挂图,学生手中还有地图册,但这些图给学生总是一种静态的感觉。在教学中,特别是对某些地理知识的演变、形成过程,采用板图、板画边讲边绘,化“静态”为“动态”,不仅能表达地理知识的相互关系、时空变化和分布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直观思维。

案例8:讲解地形雨的形成时,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将地形雨的“气流受高山阻挡,气流上升,气温降低,凝结成云致雨,越过山顶后,气流下沉,温度越来越高,气候干旱,即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形成雨影区”的过程描绘在黑板上。形成如图9所示的板画。类似还有对流雨、锋面雨(冷锋、暖锋)、台风雨等。

图9 地形雨板图

在区域地理考题中,经常需要学生分析因地形原因造成两地气候不同的问题。课堂上板图教学后,可以要求学生一起画,对于培养他们综合分析归纳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化抽象为形象

高中地理教材中讲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中,有不少是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如果单用口头讲解,不但不易讲清,而且学生理解也很困难,而采用板图教学,化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描述,对学生形成具体、明确的地理概念,是极有帮助的。

案例9: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运动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学生难以理解,常常混淆,通过板图和借鉴物理学科的“左右手定则”,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运用,如图10所示。

图10 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左右手辅助图

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它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它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则用左手,其它判别方法一样。学生明白、理解了,碰到台风、锋面气旋等相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要充分发挥板图教学的优势,教师必须在课前围绕教材,精心设计,合理剪裁,从而使板图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形象语言,成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着眼创意。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板图设计也无疑需要追求创意,提高品质。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摆脱教材的束缚,解放自己的创造力,使板图的设计新颖、独特,富有吸引力。②讲究直观。在板图创作中,应掌握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使地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相结合,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③注重设疑。在板图创作中,设置问题是我们平时较少考虑的,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原理和分布规律,更主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板图时开动脑筋,寓疑于图,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以图启智。板图设疑首先要掌握启发性原则,也就是说在板图创作中设置问题,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使设置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过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和判断得到解决,而不能远离学生已有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盲目置疑,故弄深奥,使学生迷惑不解,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局。

猜你喜欢
板图气压太阳
看不见的气压
板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太阳几点睡觉
地理教学板图的意义和运用
黑板上的精彩世界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