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一级亲属抗体IgG亚型检测

2010-05-28 08:50张国学王俊秀樊翌明吴志华
关键词:天疱疮活动期滴度

张国学,王俊秀,樊翌明,吴志华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

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以表皮内水疱和棘层松解为特征,由自身抗体IgG介导[1]。病因迄今未明,现已明确天疱疮抗原Dsg为桥粒的跨膜成分,分为Dsg1、Dsg2、Dsg3三个亚型;目前的研究认为 Dsg1、Dsg3分别为落叶型天疱疮(pemphigus foliaceus,PF)和PV的靶抗原。Dsg3相对分子质量约130 kD,Dsg1约160 kD。抗体IgG分为IgG1、IgG2、IgG3、IgG4 四个亚型。Bhol等[2]发现 PV 患者活动期以IgG4为主,缓解期则以IgG1为主,认为PV的致病性抗体为IgG4。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也是天疱疮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Ahmed等[3]在31例天疱疮患者的120位一级亲属中,发现48%可检出低滴度PV自身抗体。因此,检测PV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血清中PV-IgG亚型分布及其与Dsg1、Dsg3反应性,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本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可为本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PV患者组:27例PV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经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确诊;其中男 14 例,女 13 例,年龄 38~81 岁[平均(59.3±11.3)岁];活动期病例14人,缓解期病例13人。

(2)PV患者亲属组:27名PV患者的一级亲属40例,其中男 16例,女 24例,年龄 14~69岁[平均(37.4±15.7)岁],均无大疱性皮肤病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3)正常对照组:本院健康献血者20例,其中男12 例,女 8 例,年龄 19~43 岁[平均(36.3±10.6)岁]。

1.2主要试剂 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膜蛋白提取试剂盒购自南京凯基生物公司;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抗人IgG购自SBA生物公司;免疫电泳的相关试剂购自武汉博士得生物公司。

1.3实验方法 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将血清分成2份置-80℃冰箱冻存待用;一份做IIF,一份做 WB。

1.3.1血清中PV-Ab滴度检测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2血清中IgG亚型与抗原分布

1.3.2.1分离表皮 取健康成人包皮,去除皮下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组织剪成约0.3mm×0.3mm大小,置于0.25%胰蛋白酶中4℃孵育12 h,轻轻分离出表皮。

1.3.2.2膜蛋白提取 ①表皮冰上剪碎,置于玻璃匀浆器内,加1 mL裂解缓冲液匀浆。②匀浆液4℃、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4℃、14 000 r/min离心30 min;取沉淀加1 mL抽提缓冲液,涡旋振荡混匀;4℃、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37℃水浴10 min,室温下13 000 r/min离心5 min。③取下层有机相加入500 μL冷灭菌水,4℃放置5 min,37℃水浴10 min,室温下13 000 r/min离心5 min。同法再提取1次,最终得到的下层即为膜蛋白提取物。

1.3.2.3免疫印迹 主要步骤有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8%分离胶电泳);②转膜;③封闭;④一抗(待测血清)孵育;⑤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抗人IgG1、IgG2、IgG3、IgG4)孵育;⑥丽春红染色;⑦观察结果。具体操作步骤参考《免疫学常用实验方法》[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几何均数比较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PV-Ab检测 荧光显微镜观察上皮细胞间有淡黄色荧光呈网状沉积为阳性。PV患者的PV-Ab阳性率明显高于一级亲属和正常对照(P<0.000 1,0.001),一级亲属PV-Ab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活动期与缓解期PV患者的PV-Ab滴度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PV患者的平均 PV-Ab滴度(1∶2 030±369.3)明显高于一级亲属(1∶22.9 ± 34.0)(P<0.001),而活动期 PV 患者的平均 PV-Ab滴度(1∶2 793.1± 4 129.3)也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1∶46 ± 49.3)(P<0.01)。

表1 各组PV-Ab阳性率

2.2PV-IgG亚型与Dsg1、Dsg3的反应性 凝胶电泳提取的膜蛋白中有分子量各异的蛋白质,其中含有目的蛋白Dsg1和Dsg3,分子量分别为160 kD、130 kD,见图1。PV抗原、抗体免疫印迹图见图2。WB检测结果显示,在20例正常对照中,仅2例PV-IgG阳性(10%);在27例PV患者中,25例PV-IgG阳性(92.6%);在40例一级亲属中,17例PV-IgG阳性(42.5%)。PV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P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其中PV患者最高(P<0.000 1,0.001),但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的PV-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一级亲属比较,PV患者中Dsg3反应性IgG4水平明显增加(P<0.01),且活动期病例的水平也明显高于缓解期者(P<0.05),见表3,但其余3种Dsg3反应性IgG亚型和4种Dsg1反应性IgG亚型水平在PV患者与一级亲属、活动期与缓解期病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Dsg1、Dsg3反应性IgG检测结果

表3 Dsg3反应性IgG亚型检测结果

图1 凝胶电泳结果图

图2 PV抗原、抗体免疫印迹图

3 讨论

3.1PV患者和一级亲属中PV-Ab 国外报道PV患者PV-Ab阳性率很高,尤其是活动期PV患者,阳性率高达95%[5]。国内学者用IIF检测了PV活动期患者,发现PV-Ab阳性率为93.2%。自从在PV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发现PV-Ab以来,国外研究发现PV患者的一级亲属中PV-Ab阳性率一般为45%~60%[6]。国内耿龙等[7]研究了东北地区12例PV患者的30例一级亲属,检出PV-Ab阳性19例(63%)。我们应用IIF研究发现,湛江地区活动期PV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中血清PV-Ab阳性率分别为92.9%、17.5%,正常对照者则无PV-Ab。对PV患者一级亲属的研究结果明显低于国外及耿龙等的报道,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检测方法和底物不同;二是样本量存在差异;三是不同地区人群有种族差异。

虽然PV患者的一级亲属中PV-Ab检出率明显增加,但一级亲属很少发病。Beutner等[8]收集了234例天疱疮病例,发现仅有一例家族性发病。Kavala等[5]研究认为一级亲属中存在PV-Ab,只能说明天疱疮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因素不是天疱疮发病的必需条件,由于PV患者的亲属血清中PV-Ab滴度很低,不足以与天疱疮抗原结合而引起临床表现。因此认为一级亲属是PV-IgG的携带者,本身不发病。我们发现PV患者中PV-Ab滴度在1∶10~1∶10 000 之间(平均滴度为 1∶2 030 ± 369.3),而一级亲属中 PV-Ab滴度在 1∶10~1∶100之间(平均滴度为1∶22.9±34.0),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V-Ab滴度可能是影响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3.2PV患者和一级亲属中IgG亚型及其与Dsg反应性 天疱疮抗体为抗Dsg的自身IgG抗体,IgG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个亚型。一般认为不同类型天疱疮中存在不同抗体亚型,但不同亚型天疱疮抗体如何引起棘层松解仍未完全阐明。Brooks等[9]发现PV患者血清中以IgG1为主,而Jones等[10]却在PV患者中检测到高滴度IgG4。Bhol等用WB发现在活动期PV患者血清中,几乎均有IgG1和IgG4,而在缓解期患者、一级亲属及正常对照中只有IgG1,认为PV-IgG4是引起棘层松解的主要致病抗体[2]。

目前的研究证实IgG4可导致PV和PF患者棘层松解,但IgG1的致病作用仍未肯定。Torzecka等[11]发现在活动期PV患者中,血清IgG1和IgG4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一级亲属。Amagai等[12]的研究表明,活动期PV患者血清中存在抗Dsg1和Dsg3的IgG1、IgG4;疾病缓解时抗Dsg3抗体转为阴性,但抗Dsg1抗体仍呈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PV患者的IgG均与Dsg3反应,其中64%IgG也可与Dsg1结合;PV患者中Dsg3反应性IgG4水平明显高于其一级亲属,且其在活动期病例中含量也高于缓解期,但其余IgG亚型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提示IgG4是本病的致病抗体,Dsg3是主要抗原;IgG1、IgG2、IgG3在PV发病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Dsg1不是PV的主要抗原。

综上所述,在PV患者中,PV-AB滴度与病情呈正相关,IgG4是主要致病抗体,Dsg3是主要抗原。只有当IgG4与Dsg3结合时,患者才会出临床表现。当患者病情缓解时,PV-Ab滴度下降。由于PV患者的一级亲属中PV-Ab滴度较低,且以非致病性IgG2和IgG3为主,故他们很少发病。通过检测PV患者PV-Ab滴度和IgG亚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本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可为本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理论依据。

[1]Torzecka JD,Narbutt J,Sysa-Jedrzejowska A,et al.Detection of pemphigus autoantibodies by IIF and ELISA tests in patients with pemphigus vulgaris and foliaceus and in healthy relatives[J].Med Sci Monit,2003,9:CR528-533.

[2]Bhol K,Mohimen A,Ahmed AR.Correlation of subclasses of IgG with disease activity in pemphigus vulgaris[J].Dermatol,1994,1:85-89.

[3]Ahmed AR,Mohimen A,Yunis EJ,et al.Linkage of pemphigus vulgaris to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in healthy relatives of patients[J].J Exp Med,1993,177:419-424.

[4]朱立平,陈学清.免疫学常用实验方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86-87.

[5]Kavala M,Kocaturk OE,Demirkesen C,et al.Detection of pemphigus autoantibodies in healthy relatives of Turkish patients with pemphigus[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7,73:240-242.

[6]Mohimen A,Narula M,Ruocco V,et al.Presence of the autoantibody in healthy relatives of Italian patients with pemphigus vulgaris[J].Arch Dermatol Res,1993,285:176-177.

[7]耿龙,刘海军,梁再赋,等.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一级亲属循环天疱疮抗体的检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56-758.

[8]Beutner EH,Chorzelski TP.Studies on etiologic factors in pemphigus[J].J Cutan Pathol,1976,3:67-74.

[9]Brooks WS,Lee YY,Abell E,et al.Comparison of IgG subclasses and complement binding activity of autoantibodies from patients with bullous pemphigoid and pemphigus[J].J Clin Lab Anal,1989,3:307-311.

[10]Jones CC,Hamilton RG,Jordon RE.Subclass distribution of human IgGautoantibodiesinpemphigus[J].JClinImmunol,1988,8:43-49.

[11]Torzecka JD,Woniak K,Kowalewski C,et al.Circulating pemphigus autoantibodies in healthy relatives ofpemphigus patients:coincidentalphenomenonwithariskofdiseasedevelopment?[J].Arch DermatolRes,2007,299:239-243.

[12]Amagai M,Komai A,Hashimoto T,et al.Usefulness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using recombinant desmogleins 1 and 3 for serodiagnosisofpemphigus[J].BrJDermatol,1999,140:351-357.

猜你喜欢
天疱疮活动期滴度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天疱疮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小血管炎患者抗体滴度与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β防御素-2在天疱疮中表达的研究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