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及致病病原菌分析

2010-05-28 08:50聂振华孔祥君刘亚红李少平赵百合
关键词: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

聂振华,孔祥君,刘亚红,李少平,赵百合

(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 300120)

我们对2006年12月—2007年12月间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镜检阳性10011例病例及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真菌镜检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取皮屑、毛发、指(趾)甲等将标本直接接种在含放线菌酮和氯霉素的改良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斜面上,(26±1)℃培养 7~10d,根据菌落的生长速度、形态、色素产生情况鉴定。如有酵母样菌落生长,则进一步转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30~37℃培养48h,根据菌落色彩与形态鉴别[1],对未能鉴别出的其他菌落作为酵母菌统计。另外取镜检阳性的汗斑、毛囊炎的标本接种在菜籽油培养基。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真菌镜检阳性10 011例,男性患者6 118例,女性患者3 893例。其中头癣611例,体癣1 909例、股癣4370例、手癣537例、足癣748例、汗斑621例、马拉色菌毛囊炎195例、甲真菌病719例,念珠菌擦烂70例、念珠菌甲沟炎30例、外阴及黏膜部真菌病201例。通过培养分离得到菌株7 100例,菌种组成以红色毛癣菌为首位,共得到5 045株(71.1%),其次为马拉色菌,共 594株(8.4%),犬小孢子菌 562株(7.9%),白念珠菌 473株(6.7%),其他未鉴别到种的小孢子菌种共150株(2.1%),絮状表皮癣菌65株(0.9%),须癣毛癣菌53株(0.7%),光滑念珠菌 51株(0.7%),石膏样小孢子菌 33株(0.5%),热带念珠菌 27株(0.4%),克柔念珠菌15株(0.2%)酵母菌32株(0.5%)。见表1。

股癣在男性中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P<0.01)。而在手癣分布中,女性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P<0.01)。见表2。

表1 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 例

表2 不同真菌病与性别关系 例

3 讨论

本次研究确诊浅部真菌病人中男性6 118例,占总数61.1%;女性3 893例,占总数38.9%。男性浅部真菌病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分别为股癣2 990例(48.9%)、体癣 1 139例(18.6%)、足癣 427例(7.0%)。女性中占据优势地位浅部真菌病为股癣1 380例(35.4%)、体癣 770例(19.8%)、甲癣 347例(8.9%)。本次研究中,股癣的所占比例高,可能与患者主诉以股癣就诊的病例多有关,股癣在男性(2 990例)中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1 380例)。而在手癣分布中,女性以316例显著高于男性(221例),推测其与女性长期从事家务劳动,皮肤表面屏障受损从而导致真菌易于侵入感染有关。

分离培养的7 100株致病病原菌中红色毛癣菌占据优势地位。吴绍熙等[2]曾于1986年度、1996年度两次对全国致病真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天津地区1986年分离出793株,占总数1 606株的49.1%;1996年分离出1 474株,占总数4 013株的36.7%,呈现下降趋势。天津地区红色毛癣菌占致病真菌总数构成比并未继续下降,反而呈回升趋势。同东北地区金学洙等[3]所研究红色毛癣菌20年来构成比变化趋势相符。犬小孢子菌在天津地区致病真菌中的构成比自1996年以来呈回升趋势,同类研究中该菌种在近年来致病真菌中构成比下降。相比之下,天津地区该菌种构成比的上升值得引起重视。犬小孢子菌多以猫、犬等动物为宿主,近年来城市中居民饲养宠物的增加,不同宠物之间的流动与亲密接触,可能是导致该菌种流行的影响因素之一[4]。另外从头癣中培养出马拉色菌和白念珠菌,其是否为致病菌尚有待探讨。

我们从9种浅部真菌病中分离出473株白念珠菌,占病原菌总数6.7%,位居第4位。所涉及病种包括除汗斑与马拉色菌毛囊炎之外的所有浅部真菌病,同以往调查相比,本次调查中白念珠菌的地位又有了一定程度地下降。综合各种因素,白念珠菌的地位下降可能与本次调查样本数量、病人地域来源有关。本次调查中,热带念珠菌分离出27株(0.4%),克柔念珠菌15株(0.2%),接近于1996年调查水平,而光滑念珠菌分离出51株(0.7%),显著高于1996年调查水平,该菌种构成比的上升应当引起重视。

总起来看,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的分布大体符合国内流行趋势,但具备自身特点[5-9]。

[1]王端礼.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

[2]吴绍熙,廖万清,郭宁如,等.中国致病真菌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1):1-5.

[3]金学洙,刘兵,李福秋,等.吉林省15年浅部真菌病菌种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18.

[4]秦启贤.临床真菌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81.

[5]王冬云,马慧群,刘平,等.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221-1222.

[6]黄云莉,吕昭萍,李红宾,等.昆明地区20年浅部真菌菌种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5):373.

[7]黄进波,陈升豪,李佩芸,等.临床送检标本11442份病原真菌菌种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3):190.

[8]张雅洁,张桂梅,熊峰,等.深圳地区五年皮肤真菌病及致病真菌种类的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5):401.

[9]张春香,李若瑜,王爱平.中国部分地区浅部皮肤真菌病致病菌的比较[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2):167.

猜你喜欢
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
更 正 声 明
天津地区进入水上交通全要素管控新时代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内蒙古巴林左旗白音诺尔矿田腰尔压锡矿浅部标志带特征及成矿预测
天津地区光伏电站发电量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地区不同季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新汶矿区构造复杂区域煤层赋存探查研究
天津酿酒葡萄产区土壤条件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