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

2010-05-26 01:32蒋新生
中小学校长 2010年3期
关键词:师德教师队伍学校

蒋新生

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创办于1911年,近百年来,大浦人积极探索教育的真谛,逐步将其凝炼为“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的办学理念。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大浦中心小学培养出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改革开放以来,大浦人在始终如一地践行“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的办学理念的同时,他们还不断为这一理念注入新的内涵。他们积极进取,科学发展,使这所百年老校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走出了一条富有“大浦”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7年被授予泰州市“文明单位”称号。

为追寻“大浦人”不断走向成功的足迹,记者走进了这座圣洁的校园。“‘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这是近百年来,多少代大浦人对教育思考、探索的结晶,其内涵博大精深,揭示了素质教育的真谛;实践这一理念,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千头万绪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首先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长顾晓梅一语道出了“大浦人” 的办学真经。在大浦,记者看到了“大浦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走出的一条特色之路。

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使大浦小学的领导们深深地认识到,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师之魂。正如顾晓梅校长所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表率把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东西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感染。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下,大浦小学历来都把教师的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已经工作8年的沈小萍老师至今还记得来大浦的第一天顾晓梅校长对她说的话,“走进大浦门,就是大浦人”。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教师大会,从校长的学校工作部署,到教导主任的教学工作安排,使她深深感到大浦领导班子的“严谨和务实”;第一次参加集体备课,从同事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她深深认识到大浦人的“踏实和认真”;从她第一天走上课堂,面对下面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和后排校领导鼓励的目光,她深深体会到大浦人的“敬业和奉献”……沈小萍就是在这数不清的“第一次”中不断走向成熟。

让每个教师都以做一名大浦人为荣,以增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是大浦师德教育的一大特点。近几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校领导意识到让每一代“大浦人”都爱“大浦”,让每一个“大浦人”都为是“大浦人”而感到荣耀的重要性。在这里,校史教育,是每个年轻教师走进大浦的第一课,其目的是让他们充分了解学校辉煌的过去,感受到老一辈的无私奉献,从而立志努力为“大浦”增光添彩。

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学习不动摇。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让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要“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教师在与先进人物及名师的对话中接受熏陶,提升境界。每年的九月份,结合开学及教师节,学校都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托,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使教师一言一行不断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目标迈进。

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也是大浦小学师德建设的一大特点。校长顾晓梅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它总是要受到某种教育思想的自觉指导或深刻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思想就不可避免地要围绕着“应试”来建构,这样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的主要就不是亲情而是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就行为抓行为,师德建设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大浦小学把在师德建设中首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教师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其次是改革评价机制,以评价的杠杆来引导教师转变育人观念,如评价教师重在看敬业精神,而不着重看教师在教室里泡了多少时间,彻底摒弃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同时他们还将师德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年度考核、晋升等挂钩,建立起以“自我激励为主,外力推动为辅”的激励机制,从而将师德建设和师能建设相结合,使师德建设扎根现实土壤。校领导认为,学生尊敬教师是尊敬教师的德和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的老师绝不可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尊敬。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也是大浦小学师德建设的一大特点。学校通过征文、演讲比赛等开展“生命为教育燃烧” 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在教师中大力倡导“五气”,即有正气、有志气、有朝气、有才气、有锐气,引导教师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献身教育、立志成才。学校还请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组成事迹报告团,由他们现身说法,展现了当代先进人物的高尚情操。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大浦小学师德建设的又一大特色。学校党支部一贯重视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做到“五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思想发动到位、学习培训到位、营造氛围到位、自选动作到位;突出“五个抓好”,即抓好学习打牢思想基础,抓好教育提高认识,抓好结合增强效果,抓好督查及时整改,抓好总结明确标准。学校还成立了党员义工,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以代理家长的身份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2007年6月1日,党员义工带领学生和高港区许庄中心小学的203名留守儿童,开展了以“情牵阳光伙伴,共沐和谐春风”为主题的“阳光伙伴”结对活动。为使每一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子,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岗”活动,根据党员具体情况设岗定责,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还借助群团组织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争创工作,努力提高群团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使之成为师德建设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大浦小学团支部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团支部,2007年还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学校工会组织先后被评为“泰州市学习型工会”、“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学习型组织示范点”、“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

大浦小学特别注重从制度层面上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位置,学校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大浦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度》《大浦中心小学青年教师梯队培养计划》等。同时,他们还积极实施“合格型教师”“成熟型教师”“特长型教师”三级教师梯队培养方案,要求教师三年内要成为“合格型”教师,五年内成为“成熟型”教师,七年内成为“特长型”教师。学校定期进行三级骨干教师评选,对优秀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还通过压担子,搭台子,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每学年初,学校都组织青年教师根据个人发展的近况,填写个人发展年度计划表,学年末对照表格考核目标达成情况,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青蓝工程”在该校教师队伍的成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走上教师岗位已近20个年头,如今已是校级领导的校玉华,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是满怀感慨地称自己是学校“青蓝工程”的受益者。校玉华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初的几个年头里先后开过各种类型的公开课40余节,每一节都得到师傅马国栋副校长的悉心指点。回首往事,这40余节公开课无不记录着她一步一步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足迹。令校玉华终身难忘的是一次参加区级青年教师赛课,经过层层角逐,她终于获得了参赛资格。成功与否就在最后一搏了。可就在这骨节眼儿上,她的师傅马国栋副校长生病住院了。同事们为他捏着一把汗,她自己也感到失去了主心骨。没有师傅的指点能行吗?为了能让师傅安心养病,但即将要上的一堂课自己却一点底都没有,带着这种矛盾的心理,校玉华特地到医院去看望师傅。就在她推开病房门的一刹那间,校玉华眼泪刷地揪下来了。只见马校长侧身躺在病床上,一只手上打着点滴,另一只手上拿着她即将要开课的教材《惊弓之鸟》在研读……校玉华不负马校长的苦心栽培,在第二天的赛课上,她一举夺得本次赛课唯一的一个语文学科一等奖。如今的校玉华也已经成为师傅了,徒弟也带了一茬又一茬,甚至她的徒弟的徒弟也做起师傅来了,但仍不忘马校长当年对她的教诲之恩。大浦的教师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哺育着年轻的教师茁壮成长。

大浦的师徒结队与众不同,他们是每年开学初,学校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校教科室协调建立不同层次的师徒关系。该校的师徒关系主要有:入门型、成熟性和成才型三种。“入门型”主要是针对刚性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他们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结对,接受业务指导;“成熟型”主要是鼓励高一级职称和低一级职称的教师建立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成才型”要求参加工作5年以上、有发展潜能的学校骨干青年教师与学校荣获“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称号的教师建立师徒关系,以实现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无论那种师徒关系,都必须签订《师徒结对协议》,结对时间为3年,学校给师傅发聘书;师徒双方必须履行“协议”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师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关心徒弟,徒弟必须认真接受师傅的指导。

朱爱华老师是一名改行的电教老师。这对于半路出家的朱老师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学校安排电教主任沈文华当他的师傅,为带好这个徒弟,沈老师和他一起研究教材,为他上示范课,听他的随堂课,手把手地教。电教课是一门新设课程,没有多少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沈老师就千方百计为他搭台子,放手让他大胆地闯,在师傅的指点下,朱爱华闯出了一条电教新路,在近几年中,就先后获得市、区教师基本功竞赛和赛课一等奖,有2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20多个课件分获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像朱爱华这样的个案在大浦也是俯拾皆是,大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座大熔炉,无论什么样的教师只要进了这座大熔炉,用不了几年都能摔打成才。在大浦小学记者看到的是,老教师甘为人梯,年轻教师奋发进取,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但每个人都在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参加工作仅五年就被评为市教坛新秀的高娟,谈起自己成长的经历她最大的体会是“在大浦小学人人发展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为了激励每个青年教师奋发进取,学校采取“赛马选才”的办法,让每个教师有公平的发展机会。高娟老师就是在赛马选才中脱颖而出的。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她就一举夺得学校“教学擂台赛”一等奖,尔后,在“区教学擂台赛”中获二等奖。第二年,她又荣获学校青年教师擂台赛第一名;尔后,参加泰州市优质课评比又获一等奖。在“高娟现象”的引领下,年轻人都感到,路就在自己脚下,命运就在自己手中,机会就在自己前方。大家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大大加快了教师队伍提升的速度。

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科研相结合,是大浦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大特点。在这个结合中,他们始终紧扣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提升“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基本原则。如,学校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智慧课堂建构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原则就是:一要有实际作用。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来源于课堂,运用于课堂,应该能为教师解决课堂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二要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能够能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这样的“原则”有效地将“规划课题”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每个人都能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教学实际梳理出自己的小课题,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等,这就促使所有的目标指向均有内在的需求,并建立多层次的研究网络。因此也就形成了“人人有课题,教科研合一”的局面,教师在“教”和“研”的过程中专业化成长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在该校教师个人申报的课题中,已有6项成为市级立项课题,7项成为区级立项课题,还有20多个校级课题。

如今已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的顾晓梅(与校长同名)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反复强调的是:“是骨干班成就了我!”可以说直到2005年,大浦小学虽然已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如艺术美育试验、集中识字等,但总的说来,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状态。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促进教师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决定成立“骨干教师培训班”,力求在更高的平台上,更大的范围内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2006年1月,学校在教师主动报名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确定了20人为骨干班的首届学员。骨干班以南师大教科院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出发点,探索具有大浦特色的兴师之路。其时,学校已经放了寒假,家家户户忙着准备过年,而骨干班的学员们却在一批高层次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室外虽是寒风凛冽,而室内却春意浓浓。在倾听、交流与反思中,骨干班的学员们奋力向无限风光的高峰攀登。为夯实大家的理论功底,学校还先后花费十多万元购置了大量适合小学教师阅读的教育教学专著,订阅了大量教育杂志,同时定期举行读书沙龙、读书心得演讲比赛、好书推介等活动。2006年下半年,应广大教师的要求,骨干班扩容到接近40人。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闻专家学者之言不知自己差距之大”,这是大浦小学参加过“骨干班”学习的学员的共同体会。有的青年教师,获得几次大奖之后,就有点忘乎所以了,在骨干班里,他们教师们亲耳聆听大师们的教诲,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个个变得更加奋发起来,一个个文章也写多了,获的奖也多了,成长也就快了。

2007年1月,学校申报的课题“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构建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顺利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重点研究课题,骨干班的学员一个个都成了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大浦校园网上的教育博客也开通了,学校要求每位骨干班学员每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一篇课堂教学设计和一篇案例分析,同时还组织相应的评比活动,以此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开始尝试将写在博客上的文章投稿,不经意间《这样的试卷,真叫人无所适从!》、《古诗里的月亮》、《逼出来的日记》等多篇文章竟然陆续在多家报刊上发表;数十篇文章获奖,我也一步一步先后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市学科带头人,获得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讲这里,顾晓梅老师不免有点激动。三年多来,大浦骨干班学员在教育博客上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骨干班改变了大家的思考的状态;改变了大家的行走路线;也改变了大家对教育的理解。50多位学员在省市各级各学科的教学及基本功竞赛中取得了的好成绩。

“培训重团队、重展示”是该校骨干班的一大特色。在骨干学习中,他们将学员编成6个科研小组,所有要完成的作业均为网上提交,公开展示,并定期评比,按小组平均分公布名次。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促使他们努力提高作业的质量。半年里,研修班的学员就有9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23篇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校长顾晓梅认为,课堂是培养教师最好的阵地,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临门一脚的功夫只有在课堂上才能炼出来”。

大浦小学教科研的主课题就是“构建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所谓的智慧课堂,是一种以开启学生智慧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分四步,第一步是自我初探——开启智慧,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设计出预习作业,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通读教学内容,动手划出知识点,然后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教学知识,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然后是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第二步是合作交流、智慧共生。根据预习情况,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和全班合作交流两种方式,对预习过程中的收获、疑惑和发现进行交流。第三步是思维训练,发展智慧。教师挖掘典型例题的潜在功能,渗透思维方法,设计编写探索型、开放型和综合型等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第四步是总结评价,丰富智慧。由教师或学生对教学内容或收获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智慧课堂彻底改变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出了对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把“智慧课堂”真正变成教师成长的舞台,大浦小学创办了一个特殊的“运动会”——“四个一”教学运动会,这是“智慧课堂”的有效实现形式。在这个“运动会”上,每个教师都有机会露一手。从2004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4年。参加运动会的是学校各学科的备课组,运动会的“项目”共有4项:上一堂好课、出一张好试卷、备课组组织一次论坛、作一次精彩课堂点评。运动会还会根据不同时期教研活动的重点变换项目,比如综合素质表演、读书演讲会等,最后要评出个人优胜奖和团体优胜奖。

2007 年12月,学校语文学科紧紧围绕“智慧课堂”这一主题,承办了“江苏省名师、名校主题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不仅有远道而来的省内著名的专家学者,还有省内多所实验小学的300多名教师代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专家学者的讲座,也有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活动是大浦小学全面展示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次盛会,与会代表对大浦小学的智慧课堂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借助于“四个一”教学运动会,“智慧课堂”成了大浦教师成长的重要舞台,仅最近的两年里,大浦小学的教师各级赛课活动中就先后获得了省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个、泰州市一等奖三名、区一等奖五名的好成绩。有多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学校还注意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在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学校都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涉及学科技能和常规基本功两方面。在活动中,年轻教师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虚心学习,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大浦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很快,先后涌现出省特级教师1名,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泰州市名校长1名,泰州市名教师1名,海陵区名教师1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区级教学能手2名,市教坛新秀2名,区“十佳青年教师”2名,有2人受国家表彰,7人受省表彰;在省市各级各学科的教学及基本功竞赛中,先后有50名教师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教师们围绕“智慧课堂”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反思以及教案设计等有200多篇获奖或发表;89%的教师获大专以上学历,39%的取得本科学历;教师队伍中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占36.2%,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

教育改革发展的无数事实证明:谁掌握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谁就能把握教育的未来。可以坚信,有这样有利于教师成长的体制、机制,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将会伴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脚步,不断登上教育的新的高峰。

(作者:江苏教育报刊社总编办公室主任,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师德教师队伍学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学校推介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