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的技术性思维与实践

2010-04-21 09:30毕德纯
职教论坛 2010年24期
关键词:工种失业职业技能

□赵 杰 毕德纯

现阶段,我国再就业培训基本模式仍为“政府+培训基地+失业人员”构成的三位一体模式(如图1所示)[1]。

图1 三位一体的再就业培训模式

其中再就业培训基地主要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技校和个体民营培训学校组成,数量众多,各市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 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层次不同,培训目标及培训方向不同,培训的方式也不同,培训质量标准难以划定。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示范性的再就业培训基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再就业培训的意义主要是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办学宗旨、学校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以及通过培训促进学校的发展等方面考虑[2、3]。那么如何在再就业培训中利用好高职教育特色,如何利用高职院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好再就业培训,本文力求从技术角度进行审视,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该院”)开展再就业培训为例,从培训的四个阶段加以分析,并就其技术原则加以阐述。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培训方式的界定、培训项目的开发、培训层次的定位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

(一)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方式的界定

高职院校承担的职业技术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高等教育, 虽与再就业培训同属于职业教育,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参加再就业培训人员分别为城镇离岗失业人员、 农民工及大中专毕业生。主要特点是多数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少数原属于技术工人或大中专毕业生的失业原因主要是由于所拥有的技能与可能得到的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匹配。

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培训尽快拥有谋生手段,以早日实现再就业。 根据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调查,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是以实用、速效为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

1.时间短,即在短时间内掌握某种基本技能;

2.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即根据市场和生产岗位的需求进行培训;

3.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即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全日制或业余等多种方式;

4.培训方法上,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训练。

可以看出再就业的工种培训应是以短、 平、快项目为重点,设置合理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培训手段。强调以实践为主线的“技能强化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再就业培训效率。 而在短期内要达到转岗和重新就业所需的技术工人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高职院校参与再就业培训方式的界定应确定为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工种操作技术培训的技术服务。

(二)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项目确定

再就业培训项目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⑴符合区域性城市经济发展的用工需求,主要是针对因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技术升级和更新,使原来已接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或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工人下岗失业,所进行的为维持和适应技术发展而需增进的职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在原有的工种基础上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⑵适应市场需求,培训的项目要考虑到企业生产对操作工种的需求,应考虑到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水平,应注重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进行培训,使其能适应用工市场要求,重新就业;⑶培训项目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要确定培训项目,应首先对自身的师资力量、教学手段、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进行评估, 以确保培训项目能有效、高质量的实施。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学院开展再就业培训的项目应确定在以下培训项目:

1.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培训项目;

2.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项目;

3.“订单式”的培训项目;

4.创业培训项目。

(三)培训层次定位

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的层次定位,应根据国家颁布职业鉴定标准和自身的办学资源条件,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提供不同类型等级的培训,这样可以防止由于设备开工不足或大马拉小车等原因造成的资源浪费。 职业技术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优势,将培训等级定位于培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培训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但由于失业人员队伍的素质构成参差不齐,直接要求培训的内容及层次也不同,具有专业技术的工人,主要重在新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对自身技术的更新。大中专毕业生重在某种专项技能的学习,由于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所以要求的培训层次较高。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及无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加之年龄偏大,重在尽快掌握某个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尽快上岗,在培养层次上要求较低。所以,高职院校再就业培训应定位于高级工的培训,辅之以中级工、初级工培训。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应由本校教师和聘用的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建设一线的优秀管理人员和高技能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原因是,首先高职院校通过外引、内培,走出去、请进来,到企业中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师资,不仅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在教学中与现场管理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 有利于增强学员对于实践工作的了解,使他们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

(五)实训基地建设

再就业培训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 实训基地是参加培训人员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养成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场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再就业培训的关键之一。

1.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

目前我国先进的再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为“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资源共享,共同投资、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以求有效利用高职教育资源,促进产学研良性互动,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实训基地的特点

⑴集约性建设。按照地区产业群或技术应用大类集中布局和建设,不强调与企业需求工种一一对应,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这样既可资源共享,又可保障设备的配套齐全和达到相当规模。

⑵项目多样性。 一是营造一个环境: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二是确立二个中心:工业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 三是实现三个任务:实践教学(实训、实验);开发生产(产、学、研相结合);培训鉴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四是建成四个基地: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训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基地;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鉴定基地[4]。

⑶服务的开放性。实训基地应实现学校与社会共享、产学研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设施的利用率,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5]。

⑷管理的效能性。应运用引进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并为相关专业实训提供服务。

⑸产业化。 实训基地最终应实现产业化,达到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与发展培训产业相结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所处辽宁省抚顺市,抚顺是以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综合性的重工业城市, 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基地。该院是以电力、机械设计与加工为主要专业的工科院校, 拥有30 个工科或与之相关专业并且该院为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006 年该院被抚顺市普惠制领导小组确定为抚顺市普惠制再就业培训基地,面向全市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和再就业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的准备阶段,该院根据再就业培训特点以及本院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目标,界定开展再就业培训为技术服务,并以此为根据结合本院的专业优势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开发出了长期性的培训项目和短期培训项目,长期项目主要为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培训项目,如工业电气控制与维修、数控编程与材料加工等;短期项目主要为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项目,如建筑测量与施工、汽车修理、制冷设备维修等。 并确定长期项目的培训层次以高级工为主,短期项目以中级工和初级工为主。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该院选派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修,熟练掌握生产一线的基本操作,要求通过国家考核拿到“工程师”证书,其次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 “双师型”培训班学习,并从现场聘用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

对于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使原有的面向专业培养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转型,一是由单一的实训向综合性实训转变;二是强化仿真与实物训练相结合;三是大力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四是实现功能化,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生产加工服务。

二、调研阶段

在实施培训之前,应组织劳动就业管理有关部门和学校的专家以及企业界的有关人员进行座谈讨论,就高职院校进行再就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是否适合于就业,是否培训以就业为导向提出意见及看法,使培训内容能更多地适应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 适应于当地经济及产业结构需要,能更好的进行培训方向定位,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在培训后能立即就业。开展社会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

1.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调研,使培训以就业为导向。 培训内容能更多地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适应于当地经济及产业结构需要,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失业者在培训后能立即就业。

2.劳动力市场需求调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以工作为导向的培训和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失业人员可以获得与自身能力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相适应的职业能力。

3.失业人员组成结构调研,通过对失业人员的组成结构和基本特点的调研,针对培训对象的能力与基础, 有选择性地把培训内容与职业资格相结合,培训结束时,尽可能使参加培训人员获得认可的职业资格。

在对抚顺市的调研中发现, 抚顺市是集煤炭、石油、钢铁、电力等一身的老工业城市,国企数量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下岗失业问题严重。 而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以占绝大多数。 调查显示:按性别分组,男性占56%;女性占44%; 按年龄结构分组,30 岁以下占4%;30-39 岁之间占18%;40-49 之间占57%;50 岁以上占21%;按文化程度分组,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2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8%;按专业技术能力分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占1%, 无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占99%。

三、培训阶段

(一)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再就业培训的特点,其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一定的知识结构+基本技能”。 其构建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开发和补充。

1.课程设计,是分类调查国家颁布的各类职业工种的培训大纲,分析、归纳各类工种职业资格鉴定级别所要求的知识标准,提炼出应知应会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进行课程设计。

2.课程开发是培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工种职业鉴定标准等级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开发。 同时,要结合社会培训对象的特点,加强相关教材的配套开发。 由于社会培训不同于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因此,在教材配套方面,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 以“精练实用”为原则,编写出适合企业需要和学员具体情况的培训教材,并在实际培训工作中根据需要不断地进行滚动更新和完善[6]。

3.课程的补充是实时对应社会对劳动力需求发生结构及层次发生改变时而进行的。同一工种面对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对工人的理论与技能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培训的课程也随之不断的调整和补充现代新技术、新工艺,使学员能适应职业岗位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要求。 同时,根据工种的任职资格级别不同,也需要补充新的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再就业培训与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其实用性,再就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要围绕工种岗位的客观需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为生产服务。 不同的设备水平,不同的产品结构,要求职工的能力结构也不同,也就对再就业人员应具备的文化、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安全生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岗位工作性质对上岗人员的起码要求, 而不是最高要求,是必备素质条件。

其次注意其科学性,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把握住各相关知识和各相关能力以及知识和技能的合理组合,现已应用或近期即将应用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可以列入培训教材之中,不要把未来技术发展列入其中。

再次应注意层次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一个递次的过程。 而对每个层次的水平要求,要体现对再就业人员各项素质的要求不能少于岗位需要的最低要求,要使再就业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

(二)职业技能鉴定平台的搭建

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是相辅相成、 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相互关系的统一,构成了我国对职业培训、鉴定工作的社会化管理的体制体系。

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是在国家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所必备的技能标准,由国家劳动技术技能鉴定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一项职业技能资格考核方法的一种行政行为。 职业技能资格的鉴定,能以特有的社会功能对劳动者所具有的技能水平做出科学、公正和权威性的客观评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高职院校或其它培训机构所进行的再就业培训都必须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

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其标准的确定尤为重要。 因为标准的确定,直接为培训单位和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了进行培训及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方向。 同进也要求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不能以满足某行业或某工种短期需要为标准它必须以整个社会发展需要技能资格标准为目标。

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再就业培训高效率,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参加培训人员的原有知识和技能水平,以确定相应的学习起点、 培训方向以及通过培训将要达到的目标,避免教育培训的重复性。

2.参加培训人员的个性化培养,高职院校开展培训过程中, 可以考虑参加培训人员的个性化要求,即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上对理论知识或实践操作的偏重要求;或在培训层次上的选择。

3.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开辟“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的方式定位为技术服务,而且必须满足企业需求,职业技能鉴定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很好的契合点,有效的利用职业技能鉴定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相互结合。

这样, 有利于激发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热情,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可以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自身的认知程度。

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再就业培训课程开发中,借助于以有的专业课程开发经验,即以“活动分析”理论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失业人员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和培训。通过对下岗失业所从事的职业调整分析来找出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能力、态度、习惯以及各种形式的知识,并以此作为课程目标,然后据此选择一套相应的教育经验来达到这些目标,从而为失业人员进入社会生活后的活动做准备。并通过职业分析,即从生产和工作过程巾的各种技能、知识和职业特征出发,经综合、提炼、总结编制出某些工种的具体课程内容。

该院把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课程内容的标准。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优化再就业培训课程内容,在充分考虑学员的个性化的同时, 提高培训的效率, 注意搭建课程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平台,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

四、培训效果的评估

建立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机制,及时得到培训效果反馈, 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合理地安排培训工作,保证再就业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基地具有自主选择性,失业人员对培训基地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再就业培训基地的整体办学水平好或者不好。再就业培训基地的课程开发是否符合职业工种的需求,对各职业工种是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适用性。实验室水平是否与现场实际接轨,实训操作训练是否能够应用于现场实际操作。

当然,以上的技术分析和思考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的范式还显粗糙,但如何避免把高职教育模式加入到再就业培训中,或是把全日制培训向高职全日制教学靠拢都是持久的话题。

[1]徐致琴,朱国忱,谢文哲.再就业培训模式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7(6):113-114.

[2]兰春.探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的依据[J].镇江高专学报,2003(7):14-16.

[3]刘守义.论高职院校在社会职业培训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05(9):23-25.

[4]邱川弘.论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4).

[5]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6]张国梁,马超.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54-55.

猜你喜欢
工种失业职业技能
5G通信技术在特殊工种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特殊工种,劳动保障当及时“成长”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我能按照从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吗
浅议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