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国水产品消费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0-04-13 11:14赵秀秀杨德利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消费量水产品消费

赵秀秀,杨德利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水产品种类丰富是许多食品所不及的,它包括鱼、虾、贝、藻等各种水生动植物,如虾、蟹、蛤、海参、海蜇和海带等,它们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1 中国水产品生产消费现状

中国是一个水域大国,也是水产品生产大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为农业和粮食安全另辟蹊径。而中国人口基数大,又是水产品消费大国,1990年以来,水产品消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达到了欧盟国家的消费水准。我国水产品消费存在潜在的巨大市场,假设每人每年水产品平均消费量提高1 kg,我国的水产品消费量就会增加13亿kg,相当于世界上一个渔业发达国家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对世界水产品的整体消费将产生巨大影响。

2006年底农业部发布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确定了一些发展指标,其中就包含了人均消费量12 kg的目标[2]。2006年,上海市水产品总产量38.75万t,同比增长9.61%,全年水产品流通量140万t,其中,上海市居民水产品消费量为65万~70万t,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约为30 kg。2008年,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上升到36.4 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从四川省达州市水产局获悉,2010年达州市水产品总产量将达10.98万t,人均水产品拥有量达17.15 kg,接近世界人均18 kg的消费水平。

中国在世界水产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逐渐成为了世界水产品消费舞台上的支柱。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水产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然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在逐年提高,中国水产品消费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些地区的人均水产品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但同时应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水产品消费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解决我国在水产品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2 我国水产品消费存在的问题

2.1 水产品消费地区不平衡

无论在我国的东西部之间,还是城市和农村之间,水产品消费都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国内有许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从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得到,西部城镇家庭每年的水产品人均消费量是7.93 kg,而东部城镇家庭的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就达到18.74 kg,东西部城镇居民的水产品人均消费量相差一半还要多。这主要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水陆运输便利,水产养殖、捕捞业比较发达。地理上的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对水产品的消费更多,而西部内陆地区没有海洋资源,水产品不充裕,造成水产品消费呈现明显的东西地域差异[3]。从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到,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水产品的消费量高达14.21 kg,而在海洋资源不丰富、人均收入相对城镇较低的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水产品的消费量却只有5.36 kg。

2.2 水产品食品安全建设任重道远

国际上一些为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1987年12月至1988年2月,上海发生因食用不洁毛蚶而引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造成30万上海市民染上肝炎;1996年肆虐英国的疯牛病;1997年和2003年发生的禽流感;日本的“大肠杆菌0157流行事件”;1999年比利时的二恶英风波;2002年法国的李斯特杆菌污染事件;一直到近3年大闸蟹、多宝鱼、桂花鱼、九肚鱼……频频暴出的水产品安全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向人类敲响警钟。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正受到各国政府、一些国际组织、许多学术机构和广大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关注。

继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之后,水产品消费安全成为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焦点,至今仍令不少消费者心有余悸[4]。由于水产养殖病害多发,不规范用药情况依然存在,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成为影响生产发展和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国内发生的水产品安全事件均被检出国家明令严禁使用的氯霉素、甲醛、恩诺沙星、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药物残留。这也充分暴露出养殖水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

2.3 较大的国民收入差距影响水产品的需求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在全部收入中的比例,此系数越小,代表一国的人民越富裕。1978—2008年,30年间中国的城市区域从57.5%降至37.9%,农村区域从67.7%降至43.7%。恩格尔系数出现大幅下降,城市下降幅度大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7%,特别是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5]。然而,在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速度远远快于农民,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拉大,至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

总体而言,中国人的饮食正在日益“奢侈化”(就是粮食消费量下降,肉类和水产品的消费量上升)和“发达国家化”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收人的提高,粮食的消费越来越少,而高能量、高蛋白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类,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食品。但是由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要想让我国农民达到“奢侈化”、“发达国家化”的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增加农民等低收入者的收入,才能促进我国水产品消费的快速增加。

2.4 传统的消费习惯不易改变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畜禽养殖多为家庭散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养殖业作为副业,除留给自己食用外,多余的才拿到市场上卖。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大多数居民对猪肉、牛肉、羊肉等畜禽类产品的认知度远高于鱼、虾、蟹等水产品。由于畜禽类产品是自己养的,市场价格也较便宜,长期以来,他们一直食用猪、牛、羊、鸡等畜禽肉,且对其烹饪方法也较熟悉。而食用水产品较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价格较贵,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不习惯其的口味和不熟悉其的烹饪方法,对其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青鱼、草鱼、鲢鱼、鲤鱼等大宗养殖品,且其食用方法简单;对于龙虾、河蟹、扇贝等相对高档的水产品则食用很少[6]。

3 加快我国水产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快立法进度,完善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规范体系

国家已经制定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及水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但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近1.3万项,发布机关、发布时间、效力范围等有所冲突。本来许多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国家水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就不了解,再加上农产品标准太多、效力范围等的冲突,使生产者无所适从。应该尽快出台渔业增值养殖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的法规、规章,明确管理事项和管理单位,健全水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推行产地准出制度、水产品包装标识制度。这样水产企业或经营者可以按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坚持健康生态养殖,将质量认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养殖领域及饲料和渔药等生产领域,重点搞好国际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国际环保认证,切实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行健康养殖,确保达到国际标准,使水产品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 加快渔业产业化,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实施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战略,优化优势水产品布局,培育扩张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

以“红心蛋”和“多宝鱼”事件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不仅说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且反映了政府在制度规范方面的缺位。水产品消费安全不同于其他食品,企业必须依靠自律,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安全。

3.3 政府应该在水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方面加大财政支出

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是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最为关键的一步。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现场检验水产品的仪器。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属社会公益性质,由于其所需费用较高,现阶段检测费用应当采取由国家承担的办法。同时要引导资助水产品批发市场、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自己的水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从而形成覆盖全国的水产品质量监测执法体系。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出,加快研发水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技术,尽快建立起以省级综合质检中心为核心、设区市和重点县检测站为主干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服务养殖生产,为各级主管部门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3.4 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国家统计局2009年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城市数量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个,城市化水平由7.3%提高到45.68%,但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可为农民的增收、就业发挥巨大的作用[7]。改革阻碍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可为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消除障碍性因素。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达到70%后将会出现缓慢发展的现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城市化在70%以下就可能出现发展放缓的情况,此时应特别注意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水产品消费的重大战略举措。

3.5 调整食物消费观念,促进水产品消费

根据社会科学院数据统计,截止2008年末,我国农村人口为9.2亿,城市人口为4亿,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9.7%。农村市场是我国水产品消费巨大的潜在市场。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和习惯,长期形成的对于特定食物的偏好和禁忌很难改变。为了加快我国水产品的消费量,就必须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农民消费,使农民认识到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是消费品种和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合理化。通过大力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使用广告等现代营销手段显著影响消费选择和行为。通过消费引导,政府可以引导消费习惯向既定方向变动,潜移默化改变农民消费和生活习惯,增加居民可选择的消费种类和数量,这对促进水产品的消费有极大的帮助。

3.6 改善水产品的物流条件

我国居民食用水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活体消费,对于物流条件要求较高。市场设施、运输条件等都是限制水产品消费范围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副产品自由交易,90年代全国各地兴起的高速公路建设都迅速拓展了蔬菜、水果的流通地域。如果水产品的运输距离远,道路设施落后,运输损耗就较大,会造成水产品销售价格较高,且无法解决活体消费难题,从而就会减少边远地区水产品的消费量。因此,改善公路等交通设施,推动水产品冷藏冷冻物流链的建设,是扩大水产品消费的重要途径。

[1]孙建福,鹿丽.中国水产品消费市场影响因素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8-100.

[2]胡求光,王艳芬.我国水产品的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研究,2009(4):97-102.

[3]周明华.我国水产品消费与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分析 [J].中国外资,2008(11):238.

[4]金少胜.杭州市水产品消费现状及趋势[J].中国渔业经济,2003(1):29-30.

[5]谭城,张小栓.我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5(5):41-44.

[6]钟耀广.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7(6):8-11.

[7]董楠楠.近二十年来消费结构变化对中国水产品需求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6(5):88-89.

猜你喜欢
消费量水产品消费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