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对策研究

2010-04-07 15:18龚雪云张磊郑友益
关键词: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

龚雪云,张磊,郑友益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对策研究

龚雪云,张磊,郑友益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学科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学科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产业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 高校拥有的重点学科数量和质量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对提高我省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大学、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现状,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高校自身因素等方面探讨其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是高校整体建设的根本与核心,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整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重点学科建设,就是依据我国的国情而产生的一项战略方针,即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若干自身基础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学科,通过重点资助这些学科,促使这些学科迅速发展起来。

一、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河南省对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先后下发了《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对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性意见。河南省于1987年评选了首批3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随后,按照3年一个建设周期,相继评选建设了第二批19个、第三批30个、第四批63个、第五批85个、第六批145个、第七批(2008-2010年)88个一级、170个二级省重点学科,累计投资4亿元。经过20多年建设,省重点学科在规模结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并成为我省高校中具有骨干、示范作用的重要基地。虽然我省的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偏少。目前,河南省共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从拥有重点学科的数量上看,河南省在全国排名居第18位,数量仅占全国重点学科的1%左右,显示出我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2)科研水平不高,标志性成果偏少。河南现有普通高校89所,自2006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仅有8项,而清华大学仅2008年度就获得上述三大奖共计23项。我省高校与其他省(直辖市)相比,高层次成果明显偏少。这凸显了我省高校总体科研水平偏低、高层次成果偏少的事实。

(3)高水平领军人物偏少。截至2009年底,在我省高校工作的“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共有113人,而清华大学一个学校的“两院”院士就有67人,且我省高校中的院士以双聘的居多,专职的数量很少。以河南省唯一的“211”院校——郑州大学为例,现有两院院士26人,其中双聘的为22人,专职的仅有4人。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高水平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原因分析

(1)政治政策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穷国办大教育”这个客观环境,迫使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采取重点发展战略。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由此工作启动。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据此,“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开始实施。1998年,教育部提出要“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对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随后,启动了“985工程”。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这些战略都是“扶优不扶弱”,首先考虑的是大学的办学实力,在这方面河南高校显然先天不足,很难被重点扶持,政策眷顾。而重点发展战略的结果就是人、财、物等资源均向重点大学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机会的不平等。目前,河南省89所高校中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院校,其他高校普遍面临人才和资金瓶颈,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社会经济因素。高校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支撑,高校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董明涛等人以天津高校重点学科为例,研究了重点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得出了“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呈显著的相关性”的结论[1]。纵观我国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不难发现,现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多集中分布在我国的经济中心圈,如北部地区的北京、天津,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浙江,西部比较发达的重庆、成都和陕西等地。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较快地区的高校数量和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河南省的经济状况导致了对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近年来,尽管对教育的投入总量连年增长,但人均教育经费、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高校自身因素。除了国家的政治政策、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会对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外,高校自身的定位、办学条件、发展历史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高校的定位可分为层次定位、功能定位、类型定位、服务区域定位、人才类型定位等。如按功能定位划分高校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类。如果高校定位为是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型大学,那么在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要求显然与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应有所不同。再如高校所培养人才类型的定位,也影响着学科建设水平。如果一所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为学术型人才,那么在学科设置上则更重基础学科,其对科学研究水平、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等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所培养人才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则学科设置更重应用性学科,配套的实践基地、设备等建设将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另外,高校现有的和潜在的办学条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对学科建设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高校的历史、传统等,也影响着其科研实力和学术成就,进而影响其学科建设水平。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大学,拥有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并且随着自身文化积淀的丰厚,其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仍将日益增多。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若干建议

(1)科学规划。要站在全省的角度,面向全国,对河南省高校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学科发展的梯次网络,避免重复建设,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学科布局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学科布局要准确定位,根据国家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综合考虑河南省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地域、历史及经济特点,合理定位,以凝聚合力,提高竞争力。河南省对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河南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造就2-3所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知名高校和15个左右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要“选择一批骨干高等学校,以学科建设为载体,重点扶持,使其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并使其中的若干所院校逐步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4-2020)》指出,我省高校要“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营造学术氛围,实施重点突破,使其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地,并尽快取得创新成果,力争有若干个院校研究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河南重点学科和专业体系。学科建设和科研基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我省高校应根据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调研其他省份高校同类学科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准确评价本校该学科发展现状、实力、潜力、优势及与其他高校的差距,紧密结合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科学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凝集学科实力,打造学科品牌,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引领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建设人才强省和中原崛起中发挥龙头作用。

(2)加大投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河南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必须有投入作保障。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科水平需要长期的积累,而积累的过程需要稳定的环境和持续的政策、资金支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建立持续稳定的建设资金渠道。我省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自1999年扩招以来,迫于发展需求而利用银行贷款筹措教育经费,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重点学科的投入能力有限,政府应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发挥高校自身作用。重点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在高校,高校需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校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促动因素,如果没有高校自身的积极参与,那么重点学科建设就很难取得成效。针对我省高校均为地方性高校的客观实际,笔者认为,高校应以以下三个方面为着眼点,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学科。

第一,把地域特色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2]。利用地域特色开展特色学科建设是高校开展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校利用地域特色所形成的特色学科具有不可替代性,有利于提高学科的竞争力,有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地域特色开展学科建设,还可以促进地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地方政府增加对高校的投入,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毕业生在本地区的就业,进而扩大高校的影响力。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地挖掘和利用所在地的文化、自然和经济等资源,把地域特色作为建设特色学科的重要资源和切入点。在这方面,我省部分高校已找准地域特色,并以此开展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安阳师范学院充分利用安阳市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殷墟所在地和甲骨文发现地这种地域文化特色,成立了“殷商文化研究所”;该校公开出版的《殷商学刊》已成为人文社科类学报中的核心期刊,在特色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学术成果。河南省南阳市地处伏牛山区,是亚热带和北暖温带交界处,昆虫种类河南数量最多;同时,南阳也是河南最大粮食主产区,农林病虫害一直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南阳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对伏牛山区昆虫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以及采用转基因抗虫、纳米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和手段控制重要农林害虫的综合防治研究,已于2008年成功申报了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第二,密切关注行业需求,加强为行业、产业服务。21世纪初,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务院部委原所属高校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已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大多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余的则划转地方或与地方共建。隶属关系变化后,原来的行业特色高校不断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领域,学科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呈现多科性、非特色化趋势。具体表现为行业特色专业所占比重下降,部分特色专业失去特色。这种综合化发展趋势导致了部分特色学科核心竞争力减弱。同时,主管部门的变更和职能的变化,使部分行业特色高校为行业服务的主动性有所降低。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是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笔者认为,此类高校应加强与行业部门沟通,争取行业部门的政策、项目和经费支持。目前,河南省很多高校已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主动采取了措施,2009年8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为河南省和水利部共建高校;2009年11月,河南农业大学成为河南省和农业部共建高校;2010年1月,河南工业大学成为河南省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地方高校应密切联系行业与产业,强化自身的办学特色。河南理工大学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眼于服务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在地矿学科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如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建设的“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部共建实验室,这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科研基地,也是河南省近10年来获得的唯一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第三,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所谓“特色学科”,就是一所大学的学科建设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和亮点,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个性化特征。一般而言,特色学科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3]:首先是创新性,包括“人无我有”和“人有我强,人强我特”。其次是多元性,特色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关键在于符合社会需求,利于人才培养。再者是可持续性,特色一旦形成,在社会上必将具有较持久的影响力。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特色学科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高等学校学科特色的形成虽然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然而一旦形成就具有较持久的影响力,并将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我省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学科,高校应加强这些特色学科的建设,为其早日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夯实基础。

[1] 董明涛,孙钰.天津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J].天津经济,2008(4):35-40.

[2] 刘荡,叶建仁.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中要素建设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16-119.

[3] 赵修渝,王庆.加强高等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战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2-126.

[责任编辑 王晓雪]

OntheConstructionofKeySubjec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HenanProvince

GongXue-yun,ZhangLei,ZhengYou-yi

(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Subjects is not only the soul of a modern university but also the key factor for university’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subjects directly affect academic standard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social awareness.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key subjects are important symbols of university’s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atmospher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subjects has many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creating advanced university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s of scienc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subject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reasons, such as political factors, economical factors and universities perse, at las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Rey subj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s

2010-05-18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09-JKGHAZ-0047)。

龚雪云(1978-),女,河南南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E-mail:gxy@hpu.edu.cn

G64

A

1673-9779(2010)04-0493-04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特色种植促增收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