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性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0-04-07 08:15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探究性探究

张 勇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咸阳 712000)

论探究性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张 勇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咸阳 712000)

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与教师主导作用缺失有关:教师认识片面;问题设置不当;追求教学的形式化;错误的评价观。探究性教学要走出误区,必须正确认识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境;避免形式化;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教师;探究教学;主导作用

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转变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立足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凸显出的新教学形态。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了探究性教学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与教师主导作用缺失有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正确地把握探究性教学的实质,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一、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教学,是以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主题,进而通过对材料、案例的分析(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思辨法)以及实验(实验法),最终释疑并获得结果的活动。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书本和生活中的问题,产生问题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已知知识进行一次“再发现”,从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一种“研究”的感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概括起来,探究性教学有以下几点含义:(1)探究性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为原则,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2)探究性教学是以知识的体验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的过程化的学习。(3)探究性教学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生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探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探究的结果,等等。

二、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主导作用缺失

在教学的实践中,关于探究性教学还存在着诸多误区,分析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笔者以为关键是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时,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性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但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它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认识片面

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片面,误认为探究性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探究,而教师不应加以引导、调控,不应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这表面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质上却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引导,致使有些学生对文本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目前一些高中在实行探究式教学时,学生由于不具备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而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替代学生进行探究;有些教师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认知风格、知识基础、性格特征,而采取统一而刻板的教学顺序模式,这样把本应生动活泼的探究性教学搞得机械化等。

2.问题设计不当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应切合学生的实际。但是,有些探究性教学由于问题设计不当,因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含量。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不深入解读文本,课堂教学随意,抓不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凡是问题便让学生讨论探究,使学生的探究陷入误区。

(2)问题跨度过大,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但是,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一以贯之的主线,难易深浅无序、无度,问题之间缺少内在的衔接,跨度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较大的距离,以致学生不能围绕中心逐步深入地探究并生成新的认知。

(3)探究的问题超越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问题,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教师则不然,过高估计学生已有水平,人为设计难题,使学生不知所措。

3.追求教学的形式化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探究性教学的实质,过于追求探究性教学的形式,以致课堂上“搞花架子”、“做样子”、“走过场”的探究活动频现。有的教师在为了开展“探究性教学”想方设法地压缩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目的在于“热热闹闹”地进行讨论探究,甚至呈现学生自由有余而约束不足,课堂纪律涣散的现象。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探究性教学根本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不能燃起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究的兴趣,不能引发学生通过解读文本生成新的意义,已失去探究性教学的本真意义。

4.错误的评价观

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探究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评价也是探究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探究性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可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更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就笔者观察,现有的探究性教学一般有三种结尾的方法:探究课自然而然结束,没有任何评价,大好的教育契机被浪费掉了;探究结束后,学生一排排小心谨慎地站好,两眼巴巴地望着老师,希望捞个好评价,评价成了教师手中控制学生的工具,学生应有的生机与动力不但没有被激发出来,反而日渐销蚀,这两种评价倾向应当被摒弃是少有疑义的;还有一种评价就是:课堂中一片掌声,你对,我对,全都对,只有正确,没有不足。正如一味批评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足取的,因为这种泛泛的、缺乏真情的评价第一次可能会让学生怦然心动,久而久之其激励效果会大打折扣,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的东西谁会珍视它呢?学生探究表现得不好,还一个劲地说“你真棒”,实际上是“恰恰强化了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只能停留在现有水平上了,永远不会进步”。

三、正确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1.正确认识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既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者,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缺乏教师有效管理的课堂,一定是无序、失控的课堂。教师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学习的重任,要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在积极、高效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自然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把教材的共性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结合起来,精心预设教学目标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扮演问题和教学情境的设计者。

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还要解读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学习心态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时,要关注问题是否和学生的生活有所关联,是否符合他们的情趣,学生对于问题是否体现了积极的情绪状态,教师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关注中及时进行调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境

课堂上,一个有适当难度、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往往产生于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之中,“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三个特性。

以往,教师受限于教科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和所谓教学目标的达成,疏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实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很少。“探究活动各环节要精心创设有利于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沪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密室日记》这篇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生活实录的课文时,对于小女孩在密室中充满恐惧、不安,但也有许多的梦想和希望的内心的理解,教师觉得学生理解并不困难,但这位教师觉得还应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于是他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女孩的日记为什么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并在全世界引发巨大反响?”对这个问题探究,使学生从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走进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善良、正直的普世价值的讨论和领悟中,从而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的完美结合。

3.避免形式化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主动质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作好充分的预设,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程度出发,设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你说我论大家讲”的讨论中偏离主题,盲目而表面化地探究。

(2)设计的探究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如果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就会无所适从;相反,问题就会缺少思维含量,难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依然回到了简单的“你问我答”的旧路上。

(3)探究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梯度。首先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尝试性地对文本进行初步认知性探究,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位置,让学生从“学—思—疑—问—探”的形式中,充分调动原有知识,内化、迁移,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获得新知,感受在过程中的成就感;其次是进行文本的主观鉴赏和评价探究,这是高层次的解读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探究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循序渐进。

4.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探究性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及素养方面的发展,而且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和发展功能。首先,评价目的个性化。探究本身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探究评价必须淡化和突破传统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注重对学生有价值的探究,给予及时中肯的赞赏和鼓励,强调建立一种旨在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的个性化评价目的。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探究教学的评价内容,不应该像传统教学那样,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应该进行内容全面化的评价,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再次,评价方法多样化。探究教学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教学系统,单一的评价形式与手段是不合适的,评价方法必须是多样化的,即多种形式与手段的协调结合。还有评价实施过程化,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与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不仅重视最后的结果,特别重视整个探究过程,应建立一个能体现学生实质性参与学习活动过程的过程化评价。”在评价时,还可以突破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这有利于促成“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形成,让学生把探究活动当作自己生活的一种乐趣。

总之,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捕捉探究点,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生成价值观。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和精神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1]郝志军.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05,(11).

[2]张军华.论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异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7,(8).

[3]陈建华.关于探究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情报参考,2006,(3).

[4]马素荣.在语文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5]蒋永贵.科学探究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G424

A

1008-469X(2010)06-0064-03

2010-09-11

张勇(1971-),男,湖南常德人,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探究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地方人大进一步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的思考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