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理想人格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

2010-04-06 01:44任颖卮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内省弘扬人格

● 任颖卮

传统理想人格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

● 任颖卮

传统理想人格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吸取传统理想人格的精髓,挖掘其永恒价值,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传统理想人格;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是指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以仁爱、自强不息、内省自律为特征的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则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深刻揭示传统理想人格的本质精神,吸收其精华,对我们做好当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传统理想人格的崇高追求,确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目标

“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我国传统理想人格的最终奋斗目标,其实质“表现为个人与国家或民族间的一种价值关系,表现为一定民族在对待个人利益同国家或民族利益之间关系上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1]在这种理想人格的激励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重视整体利益、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取向。实践证明,崇高的理想追求为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今天,更需要一代富有崇高理想追求的人。

而当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却淡化了青年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他们往往过分强调自身发展、自身设计,忽视了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往往片面地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定格在最大限度的获取,淡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往往过分强调个人的一己私利,丢失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理想。毋庸置疑,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道德人格目标,仍然要吸取传统理想人格的积极成分,弘扬传统理想人格的崇高追求。重在通过弘扬其中蕴涵的对人生境界的崇高追求,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整体利益观,使他们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包括对国家的认同和政治参与意识、个人与他人、国家利益孰先孰后的价值取向、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奉献意识等等,进而确立崇高的道德人格目标。

二、弘扬传统理想人格的仁爱精神,培养大学生朴实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道德情绪体验,是道德认知转化、持续道德行为必不可少的中介。缺少了主体情感,就难于形成根深蒂固的道德认知,更难于持续道德行为。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各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不断地冲击传统道德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致使一些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淡薄,民族感情淡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没有深切情怀的人,当民族危难之时,会有舍生取义、鞠躬尽瘁的道德行为。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关爱他人的朴实的道德情感,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关键是培育他们的仁爱之心,亦即仁爱精神。仁爱精神是传统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也是传统理想人格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内容包括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等。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仁爱精神积淀为中华民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先人后己、宽人严己的优良品格。事实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诸多道德问题都源于仁爱之心的缺乏。有了仁爱之心,才能爱人之爱、恶人之恶,真正达到视人若己、克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培养大学生仁爱之心,首先应引导他们从关爱自己的亲人,为家庭承担责任开始。通过爱父母、爱亲人,拓展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从而使他们具有博爱和宽大的胸怀,持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德理念,形成关爱他人的朴实的道德情感。其次,应从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道德困惑问题入手,通过深入的讨论、分析,揭示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强化和巩固道德认知,不断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最后,还应引导学生在道德教育与实践中不断反躬自问,主动校正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实现主体性的道德自觉。

三、弘扬传统理想人格的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大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自强不息是传统理想人格的重要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健动不止的天体一般,刚健有为,生生不息。《孔子家语·五仪解》中也说:“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说:“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2]这种刚健有为、蓬勃向上、不断进取、奋斗不止的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相反,一个人如果缺少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就不可能有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与成功。可见,为使当代大学具有坚定的道德意志,形成自信开朗、奋力拼搏、敢于竞争、勇于创造、坚韧不拔的人格特征,在道德人格教育中我们就必须弘扬传统理想人格的自强不息精神。

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重在引导大学生做到“自主、自信、自奋”。自主就是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解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思想的迷茫,还是人际关系的困扰,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圆满解决,不能有丝毫依靠或期待别人解决的想法;要自觉从自身找原因,把成败、得失、荣辱、幸不幸归因于己,不怨天,不尤人。自信就是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相信自己,是对自己克服困难实现崇高理想的勇气、信心和毅力的信任。人因为自信而自立自强,人也因为丧失自信而萎缩颓废。实验研究表明,学生的自信心是随着体验成功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增强的。因此,在道德人格教育中我们应多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多加肯定、珍视他们的每一点成功,从而推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自奋就是勇敢面对挫折和困境自我激励、自我拼搏、积极向上,达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对大学生进行自主、自信、自奋教育,都应紧密结合生活实践,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磨砺他们的道德意志。

四、弘扬传统理想人格的内省自律精神,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内省”作为传统的道德修养方式,旨在发挥人们的主动精神,主张通过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与言行,将道德作为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形成道德的自律,最终实现圣人的理想人格。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不怨天,不尤人”(《论语·里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可见,内省自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发自内心的道德约束,是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当下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习惯,仍需要强化大学生的内省能力和自律意识。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竞争,面对多元的物质利益,心态往往比较浮躁、容易失衡。事实上,他们更需要较强的内省能力和自律意识,以不断自我解剖、自我校正,保持内心的平和,不偏离道德的标准。当代大学生道德内省与自律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教育场景,即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学会赏识、尊重、关怀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是道德教育目标内省的主体。其次,用传统理想人格的内省自律精神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构筑当代大学生的崇高精神家园。唯此,他们才会不断拷问自己的灵魂,进而自觉内省、端正自己的品德,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第三,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内省自律意识。在对他们强化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切实使他们用道德认知自觉指导自身的道德实践,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深化发展自身的道德认知,最终把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自然的道德习惯。

[1]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48.

[2]朱熹.新编诸子集成之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4.

*本文为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 “传统文化的人学思想与大学生人格教育”(编号09CKSZ03)的研究成果之一。

任颖卮/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刘延梅)

猜你喜欢
内省弘扬人格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一三七”内省法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下学生肢体语言智能、内省智能及探索智能的培养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