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探析

2010-04-06 01:44葛福强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胡适校长民主

● 葛福强 杨 旭

胡适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探析

● 葛福强 杨 旭

胡适关于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非常丰富。有着留美七年背景的他在教育管理的思想中处处渗透着其师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子。然而具有深厚中国传统国学底蕴的胡适在教育管理中又演绎出了自己的特色。民主管理、重视学术和人文关怀是胡适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胡适;教育管理;高等教育

胡适(1891-1962),安徽省绩溪县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他的思想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对我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适在留学期间,就有献身中国教育事业的决心,希望自己“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只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1],并在1917年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赏识与器重,被聘为北大教授。胡适在北大任过系主任、教务长、院长最后至校长等职务。此外,在1928年至1930年,他还担任了中国公学的校长。杜威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民主管理、重视学术和人文关怀。

一、民主管理

胡适在北大任文科教授时在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如设置各科研究所、实行选科制、提倡教授治校等等,都先后被采纳并付诸实行。例如,1917年初到北大的胡适就提议,北大应当试着实行类似于欧美大学教授会的 “教授治校”,1922年他在北大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上发表演说时,说到“教授治校”的好处,他认为“使北大从校长、学长独裁制变为‘教授治校’制,这个变迁的功效在于:(一)增加教员对于学校的兴趣与情谊;(二)利用多方面的才智;(三)使学校的基础稳固,不致因校长或学长的动摇而动摇全体。”[2]这种在专制的灰色天空下,使北大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自由民主色彩极浓的“教授治校”制度,着实难得。这也体现了胡适民主管理的教育管理思想。

胡适在北大期间,尤其是在他担任校长期间,有意将北大改造成为美国式的现代化民主大学。他仿造欧美大学里的“三会制度”,在北大加以模仿移植。在胡适看来,西方那些著名大学之所以有那么持久的生命力,能几百年上千年的继续提高,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原因正是这“三会”的促进。欧美大学的“三会”包括董事会、教授会、校友会。其中董事会保证大学的独立,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教授会,是最优秀最称职的内行专家治理的管理机构;校友会,是全力支持母校的与社会全方位联系的政治经济实力团体。

胡适作为校长,不仅是对学校的组织上有自己的作为,在对学校的学生活动上也是极为民主。这也是他民主管理的一个方面。著名的哲学家罗尔纲先生,曾是胡适作为校长的中国公学的一名学生,据他回忆:“进学校后,首先使我感到痛快的,是学校不挂国民党旗,星期一上午不上国民党纪念周。学校办公室前,树有许多木牌,给学生贴壁报用。那些壁报,有左派办的,有国民党员办的,有国家主义派办的,有无党无派的人办的。胡适一视同仁,准许学生各抒己见。”[3]胡适在学校里给学生创造民主的学术气氛,在当时的形势之下,还是需要很大的气量的。因为,不仅是当局可能会不买他的账,就连学生本身可能也会不买他这个校长的账。

在1946年胡适担任北大校长的时候,他坚持民主办学的理念,容许当时的文科各系开设各种学派的思想,如哲学系所设课程,既有宣扬大陆理性主义、新黑格尔学派、新康德学派,也有提倡新实在论,逻辑实在论、实用主义、唯意志论。尽管胡适不太赞成马列主义思想,但他还是容许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开设。这里可以看出,胡适作为校长时的北大有着和蔡元培作为校长时的北大一致的风气,不限资格,不限派别,兼容并包。从这些我们都可体会到胡适的教育管理的民主化。

二、重视学术

1922年12月,胡适在北大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上发表演说,其中他说道:“这几年来组织上很有进步,学校的基础也日趋稳固。所惭愧的是在学术上太缺乏真实的贡献。……现在我们的努力应该注重在使北大做到‘又开风气又为师’的地位”。[4]可见,胡适对大学学术的贡献相当看重。这样的认识也体现在了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当中。

胡适的一个根本的观点是:以学术救国。他说:“日本很小的一个国家,现在是世界四大强国之一。这不是偶然来的,是他们一般人都尽量的吸收西洋的科学,学术才成功的。你们知道无论我们要做什么,离掉学术是不行的。”[5]

胡适认为高等教育的学术化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真谛所在,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也是一个国家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他提出的大学发展计划里,共有四种类型的大学,每种类型大学的任务与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这四种大学分别是国家大学、省立大学、私立大学、专科学校。其中国家大学应该直接隶属中央教育部,这些学校设在大都会,这样的学校“代表全国最高教育,为一国观瞻所在”[6],它们的数量不一定多,但水平要高,学科门类齐全,争取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为了提高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准,胡适当时提出了很多建议、规划,为当局制定教育方针提供了很大的助益。在具体的学术作为上胡适也提出了很多很具操作性的理论。例如,在治学方法上,胡适从实验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一套主张,归纳起来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他认为这个方法对研究学问最为可靠,并强调要时时刻刻检讨自己,以养成做学问的好习惯。为了说明问题,他又提出“勤、谨、和、缓”四个字来要大家遵守。他说,这虽是古代做官判案的秘诀,但拿它来做学问也是十分有效的。胡适的这些见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现在的我们的治学也有相当的益处。

总之,胡适不但提出了学术救国的思想,还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将之贯穿于自己的教育活动中,而且在具体的学术作为上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

三、人文关怀

胡适在其导师杜威的影响下,在教育管理中很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胡适在学校提倡学生多读书,发奋学习,注重读书风气的培养。与此同时,胡适对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极为关注。他认为一个人的业余生活对这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他对学校里学生办的刊物、演讲会、运动会、军训等活动都给予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的支持。为了不使学生成为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他鼓励学生形成自己丰富的业余生活。他经常参加学生的演讲会,并担任评审员。

胡适还对当时教会学校的做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会学校的某些做法在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他认为教会学校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目的,改为以世俗教育为主。具体说来,应做到如下几项:

“(一)不强迫做礼拜;(二)不把宗教教育列在课程表里;(三)不劝诱儿童及其父兄信教;(四)不用学校做宣传教义的机关;(五)用人以学问为标准,不限于教徒;(六)教徒子弟与非教徒子弟受同等待遇;(七)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7]

胡适人性化管理思想还更多地渗透在了教师以及学生的管理中。他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受尊重的人,与之平等交流。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一点。有一次,在胡适的课上,一个学生并不认为白话文比文言文好,比如,拍电报,白话文字多,花钱也多,不如文言文简洁,省钱。而此时,一向倡导白话文的胡适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繁琐的理论解释,也没有批评学生的冒犯和不好好听讲而提一些不沾边的问题。胡适平静而温和举了一个例子,说他有个朋友希望他能出山做行政院院长,他认为自己不合适便回绝了朋友。然后让学生自拟写一个回复的文言电文以回绝朋友的好意。于是,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确定了字数少的电文内容:“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电文既表示自己不够条件,又体现了对朋友的谢意。学生很满意。最后,胡适对学生说,他的电文只有五个字:“干不了。谢谢!”。这五个字也同样表达了这两层意思。于是学生在胡适营造的看似轻松、幽默又自然的教育环境中,亲身体会到白话文的优势。[8]类似这样的人性化管理,胡适始终贯穿在自己的教育管理活动之中。

胡适关于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相当丰富,民主管理、重视学术和人文关怀的主导思想即便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仍熠熠生辉。

[1]白吉庵.胡适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7.

[2][4][5][6]白吉庵,刘燕云.胡适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3,175-176,242-243,34.

[3][8]李志红.胡适先生教育二三事[J].教育文汇,2004,(2):5,4.

[7]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七)[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63.

葛福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近现代教育史 杨 旭/聊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金传宝)

猜你喜欢
胡适校长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论校长的修养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