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 我的语文教学研究成长之路

2010-04-05 18:41牛纪英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孩子

● 牛纪英

教育科研: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 我的语文教学研究成长之路

● 牛纪英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孔子的主张成为我教学与成长的见证。我从1994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一直任教小学语文并担任班主任。转眼16年过去了,我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齐鲁名师人选。回顾自己的从教历程,总有一份激情涌上心头,从不谙世事到成熟稳重,从对教学一片陌生到今天熟练驾驭课堂,留下了我难忘的成长印记。在这印记中,有我在教学路上跌跌撞撞、蹒跚学步的稚嫩;有我在语文教学路上伏案疾书的身影,埋头苦读的艰辛;更有饱经历练后我在课堂上的从容与淡定,在生活中的豁达与坦然……

从立志到历练,目标在前,执着在后,我走过了一条不断追求、不断求索的教育科研之路,是教育科研伴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一路风雨兼程、扬帆远航。

一、研究之初,课堂教学起步的日子

16年前,带着初为人师的神圣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我怀着美好的梦想,挥洒着满腔的热情,立志要在小学教师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但最初的一段日子,我按照唯一的教学参考书来备课,写教案,只要参考书上有的,都要面面俱到,非常认真地给学生讲解,但课堂效果却很不理想。我处理不好教材,驾驭不了课堂,没法和孩子们交心,一天下来身心俱疲,我陷入了初为人师的迷茫。

何去何从?“本立而道生”,我要找到自己教育生命的立足点,于是,不服输的个性促使我走上了思考与探索之路。那时,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是很感性的,在我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如何把每一节课都上得让学生喜欢,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临沂第一实验小学有着深厚的研究底蕴,也是名师荟萃之地,那段时间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堂是我最愿意去的地方。记得最早听到的一节公开课是我校刘金秀老师执教的《观潮》一课,这节课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启发,她那激情洋溢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学生那入情入境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美好课堂教学的憧憬之中,我初次领略了课堂教学的魅力。静下心来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仅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教学而教学。我感受到了精彩课堂要靠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理论来支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唯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肤浅,于是自己暗下决心也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从此,我的办公桌上、枕头边出现了古今中外的文化教育名著,伴着名著,我逐渐步入教育的王国,与苏霍姆林斯基交谈,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话……教研杂志、教学实录,各类教育书籍如香茗扑鼻,让我大开眼界。在学习中我领略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等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从他们的课堂实录中我感悟到了语文课堂教学原来可以这样活色生香,这般充满智慧,我用心而又执着地在课堂教学的百花园中采撷着教学中的智慧与精华,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课堂教学思想与实践。

课堂教学是我成长的基点,我也是在无数次的赛课、公开课的打磨中成长起来的。1997年,我第一次参加兰山区小学语文讲课比赛,凭着自己对教材与教法的理解,我精心备课,仔细研读,反复打磨,最终获得了一等奖。成绩是微不足道的,可那时对我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初次赛课提升了自我,也引领我踏入了美好的课堂教学的门槛,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面对常态课有了一些自信,我慢慢地找到了上课的感觉,学生也渐渐喜欢上了我的课,那初为人师的迷茫之感也渐渐消失了。

在2005年11月我又经历了一次更大的考验,代表临沂市参加山东省教科所组织的语文创新教育优质课比赛。那次讲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下两册的课本,讲课提前半天抽签决定讲课的内容,现场备课,全面考验你的教学实力与教学智慧,我沉着而又紧张地迎接这次挑战:

记得讲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军神》一课,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教学单元的训练重点,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整节课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去体会手术中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通过换位思考,联系生活,品读感悟、以读悟情,拓展刘伯承的生平资料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伟人的认识。有了这样的预设,第二天,我精神抖擞地走上了讲台。因为讲课前不允许接触学生,所以课前与学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课堂在“比较我与你们的语文老师的不同之处”的口语交际中展开,课堂气氛很是和谐。接下来我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走进了刘伯承那坚强的心灵,孩子们时而慷慨陈词,时而激情洋溢,时而感慨万分,激情在课堂间弥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课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我虽然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可在领奖的那一刻,我笑了,笑得是那样甜蜜。

在语文课堂教学起步的日子里,我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课堂教学实践日渐丰厚。近几年,我先后五次参加山东省语文、思品、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均获得一等奖,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获全国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我还多次举行市级公开课。在赛课中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多次的公开课锻炼了自己的意志,锤炼了自己驾于课堂的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拓展了自己的教育视野,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二、渐渐深入,行走于教育科研的大道上

(一)课题研究,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当自己的课堂多了一些轻松,教学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我开始有余力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总习惯于课文内容的讲读,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探究、发现、质疑、思辩的创造性潜能。有些课似乎重视字、词、句、段、篇等语文知识的训练,但仍未重视学生阅读中对文章的圈画、批注、评点、写提要等创造性阅读实践能力的培养。认识到这些,我决定用自己的热情付诸行动,大胆进行改革实践,为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送去一缕清风,撑起一片广阔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就在这时,随着新一轮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以教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特色开始形成。2003年,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语文创新教育实验研究》。于是我把关注点放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有效策略的研究上,开始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指导研究。

任何一项实验的开展只凭热情的积极参与是不够的,要想使实验开展得深入并取得显著效果关键是要努力地探索研究。在市、区教科所的引领下,我结合实际,按照整体设计了周密的课题实验方案。然后与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分析,用教学案例,确定专题,重点突破,逐步验证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实验教学研讨活动。我通过写理论摘记,集体备课,展示课,课后进行教学诊断,写教学后记与反思等活动,逐步按实验原则进行实验,探索构建教学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我设计并实施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法”,即:激趣导课——自学质疑——释疑解难——重点讲读——拓展训练——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地把认识指向和集中于学习的对象。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通常有:设疑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

2.自学质疑

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师交待课文的学习重点,出示预习提示,介绍自学的具体方法,然后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注音释词、分段、思考、圈点批注等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此环节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能口头或书面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则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及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这不仅为讲读课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动脑、动手、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学能力。自学虽然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但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主要用“三问读书法”指导学生阅读,这就是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3.释疑解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会质疑问难这还不够,关键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解疑”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自学和吸收反馈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字词理解的一般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的难易,有些要作出明确解释;有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有的让学生讨论切磋达成共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随问随答,而是将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程序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同学共同研究解决。

如学生在自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提出:这个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他为什么发出呼声?这些问题正是教学本文的重点、难点所在,是教师打算在讲读课文时解决的,当时我暂不给予答复,在讲读课文时才加以研讨、分析,教师可以有的放矢,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

4.重点讲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目的的要求,有所侧重地讲解一两个问题或分析一两个段落、层次,让学生每课都有收获。讲读要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这一环节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广度进行探索。我认为教师的讲解分析应点到即止,切忌条分缕析,更不能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练。

例如,《新型玻璃》一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说明方法。我从“介绍种类——认识特点——用途作用”这一行文思路入手来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利地突破了第一种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以及作用,其余的几种玻璃则不用一一讲解,引导学生利用表格的形式来分类学习,并了解主要的说明方法。教师则用时间来拓展其他的新型玻璃,并启发学生想象会发明哪些新型玻璃,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并得以适度拓展。

5.拓展训练

拓展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的环节。讲读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围绕讲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的训练。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主要应该抓好两件事:一是应讲清基本概念,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练习。所以,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学生大练语言基本功上,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目的。练习的主要类型有: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评价性练习、辨析练习等。例如,教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我除了让学生做课后的部分练习外,还增补了下面的练习:

(1)假如你就站在德国的大街上,看到家家户户窗前花团锦簇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

(2)摘录小说中描写家家窗前的美丽景色的句子,并想象那份别致的风景。

(3)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6.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指导学生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看看哪些目标达到了,哪些目标尚未达到;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和提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当然,上述六个环节课堂教学法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取舍与变化。有的课文可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以讲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实践证明,运用六环节阅读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上态度变得积极、强烈、稳定,读书方法掌握好。教学中学生朗读、感悟,读中质疑,读中求“动”,读中补“白”,读中延伸,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引领我不断地反思、实践、积淀,课题顺利结题了,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此,我的课堂不再跟着教案走,我的教学设计有时仅仅是一个大的框架,一切一切的精彩均由课堂自然生成。这样“走”着,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的心灵放飞了,个性张扬了,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地绽开了,课堂不再是“讲堂”,真正成了“学堂”。我的语文课堂从此变得活泼而有序,轻松而厚实,学生对文字有了兴趣,我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每天的语文课成了我和学生都很期待的时光,我和孩子们开始享受语文了。我所任教班级的语文教学成绩多次达到优秀率百分之百,我也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家长的认可。由于自己的突出成绩在2007年我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我体验到教科研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这让我对教科研痴迷有加,从此我踏上了教育科研的快车道。

(二)立足实践,引领孩子徜徉于课外阅读的乐园

多年的教学积淀,我的教学实践渐渐成熟,我的教学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在自己越来越进步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应该让我的学生们也优秀起来卓越起来。在实践与探究中,随着自己对语文教学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我又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语文能够为孩子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呢?在不断地思考中我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要有长远的眼光,应着眼于孩子们的未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立足自己的教育实践,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基础深厚了才成哪!为了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为学生的语言发展、精神发展、一生发展打下基础,我践行了《“一路书香”快乐诵读》的经典阅读之旅,引领孩子们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之中。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关键。我首先让学生轻松阅读,先从自己喜欢的书籍读起,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故事书。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每位学生愉悦地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读书,我设计了读书活动记录卡,家长监督并及时记录页数、时间、质量。我还设计了精美的书签,对读书自觉,日记优秀的同学颁发“刻苦读书奖”、“博览群书奖”、“优秀读书日记奖”。每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跳蚤书市”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孩子们每每会兴趣盎然,这不仅有效地检查了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了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为了积淀最优秀的文化经典,我在学生中进行了古诗诵读考级。在大量的阅读中我认识到,古典文学简洁而优美,他原生态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让孩子积淀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髓,正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会给孩子一生的精神文化润泽,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但是,若强逼着孩子背诵,会因导致孩子反感而收效甚微。而古诗考级则以活泼的方式激励学生走进古典文化。我选取了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中的200首古诗词以从一级晋升到十级的方式促进孩子们背诵。实验两年多以来,每位学生都轻松地熟背了所有的古诗。

近几年,我着力将儿童文学、名著名篇和语文教学整合起来,让语文课堂也弥漫着童书的芳香。每个学期我都会挑选3-5本优秀的儿童书籍与孩子共读。课外的大量阅读,孩子们对语文的喜爱程度逐渐加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提高了,更让我欣喜的是在与孩子们共读的过程中,孩子们那一份纯真与质朴常常感染着我,我开朗的性格,快乐轻松的课堂,正是受到孩子们的影响,正所谓“教学相长”。

让绿色阅读滋养童年,让经典文字点亮心灯。孩子们在书香的氛围中少了一些浮躁与茫然,俨然成熟了许多。早上,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孩子们在齐声诵读《论语》;中午,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教室里正静静地手捧一本本书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放学后,他们回到家中没有父母的督促,读书已慢慢地变为一种自觉习惯,亲子读书日记中那“一路书香”更是异彩纷呈。拿到古诗词考级证书孩子们是那样的自豪,讲述着精彩的故事,他们收获着读书的快乐,一枚枚书签记录着孩子们读书的印迹,一行行文字彰显出孩子们日渐丰盈的文学素养。在书香的润泽中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在教学相长中我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这些年,从课堂到课外,教科研伴我一路前行,找寻着“道有所依”的课堂本真,引领我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辛勤耕耘,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在锲而不舍中,教科研引领我深深地扎根于语文教学沃土上。

三、广泛研究,收获丰硕的成果

近几年来,伴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把研究的内容伸向了更为广泛的领域,主持并参与了全国“十五”规划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问题学生的转化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成果一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十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市教科研先进工作者。2009年,我又成为齐鲁名师讲堂——国家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主持并参与了山东省课题《促进中小学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策略研究》。2010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执教的《生命生命》一课被纳入国家教育部课程资源库,此项课题的开展会继续引领我步入教育科研的神圣美丽殿堂。

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了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伴着教科研的开展,读书、思考、写作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笔耕不辍,近年来积累了近八万字的“教育随笔”,这成了自己写文章的资源库,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在参与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教育研究在于更好地服务教学,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以及身边与教育有关的人和事时,会发现许多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问题”即“课题”;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时,“教学”即“研究”;当我们坚持记下思考中的点点滴滴时,“叙事”会为“论文”理清脉络;博览前人的研究,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思维。

就这样,我不断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在总结中升华,回头看看,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与教科研携手,一路相伴我慢慢地成长起来。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时总与烦恼与困惑相伴,但我想要说的是一路走来,我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四、沉淀自己,我执着追求的教育理想

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茫茫研究历程,我无意也不可能构建什么教学的体系,最大的追求,也就是做一个有思想、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总结,下列理念有人云亦云之处,可也是自己思考的收获和教学中所一直坚持并不断实践的信条,也是我在以后的教职人生中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

●关于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语文决不仅仅是工具,语文教学天生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关,与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关,语文老师应致力于为学生的精神打“底子”,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谋求发展。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首先应该“目中有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从而让他们热爱母语,乐学,然后善学,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语文学习美好的境界。

●教学无止境,没有谁能给教学一个更具体的定义,语文应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我相信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表述,即“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是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学科逻辑和教学规律,能在这样的规定之中,做到从心所欲,教师得有全面的高素质,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当是一个语文教师的毕生追求,我自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点。任何教法不能替代阅读,只有学生原生态的阅读,才是语文学习的基点和出发点。

●快乐、诗意语文的理念。语文教学不是枯燥无味、让人讨厌的。语文学习的快乐很多:读书的快乐、讨论的快乐、写作的快乐……关键是要善于去发现和创造。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有“四大支柱”: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用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用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用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语文老师要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

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的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且行且思,与教科研携手相伴,我的语文教学也因之更加精彩。我总喜欢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行文的结束语,因为天地之大,宇宙之广,而我们只是一粒尘埃,只有立下鸿鹄之志,方能稳控自己的人生坐标。

牛纪英/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海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孩子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