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点看“高效课堂”
—— 基于省庄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0-04-05 18:41张志勇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16期
关键词:二中学案高效课堂

● 张志勇

回到教育的原点看“高效课堂”
—— 基于省庄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 张志勇

这几年,作为基础教育管理者,令我非常高兴的是,我省既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农村教育改革典型——杜郎口中学,又有成长着泰安市省庄二中、利津县北宋一中这样一批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典型。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说到底就是让小先生主宰课堂;北宋一中的改革名为“零作业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改革各有特点,但都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阵地。同时,在强力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我省普通高中在新课程改革中普遍重视高效课堂的研究。

由此,关于中小学高效课堂的探索、研究与交流,一时成为“显学”,似乎谈课堂教学改革必谈“高效课堂”。但人们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说的与做的,从校长、教师到学生,各说各话。我对“高效课堂”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这里,既有老师和学生的观点,也有我对省庄二中教学改革经验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立足于“全人教育”的四条标准

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其标准是什么?请看一位高中教师的反思——

“新课程已实施五年有余,客观地讲新课程的理念老师们已记取了不少,比如现在看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那里会赫然摆放着这三项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再看课堂的实际操作,就发现老师们对新课程的理念记取得多,领悟得少;摆放得多,实践得少。”

“让我们看看那些关于高效课堂评课的条条框框,更多的还是考查一堂课知识的容量是否大,课堂的教学环节是否多,老师教授这些知识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否丰富。知识的容量大了,课堂的教学环节多了,老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技巧丰富了,就算得上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这的确值得我们做实事求是地反思。”

透过这位高中老师的反思,我们不得不说,高效课堂必须走出知识本位的窠臼,树立全人教育的高效课堂观。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精神饱满的课堂即高效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高效就要让人有兴趣。高效课堂就是学生没有一刻会闲下来打瞌睡,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来听讲。真正的高效能带动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刚上课的10分钟,这段时间很重要,要尽量通过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面对现实中那么多死气沉沉、有时沉寂得让人发慌的课堂,我们这些教育者感到多么汗颜!学生没有兴趣的课堂不存在高效课堂,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资格谈高效课堂。

我曾经谈到,与国外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最缺什么?缺乏兴趣、诚实和独立性。在学校里,我竟然很少看到真实的课程表,让孩子们何谈诚实?如此单调的学校生活,天天都超量上课、海量作业、考试地狱,还谈什么兴趣?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以五分钟为单位控制学生的时间,还有什么独立性?而什么都包办代替,什么都不用学生动脑、思考、做决定,那里还有什么责任感生成的土壤?而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独立性、责任感,奢谈什么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师生能够积极互动才算是高效课堂。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能力并养成依赖习惯,会使同学们对自己小组讨论的内容十分了解,但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内容掌握得很差!并且同学之间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像老师一样上升到理论层面,举一反三完全没有办法做到!动不动就问就讨论,会让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下降,遇到难题时再去问,这样学生才会记住这个题,因为学生确实思考过了。

高效课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的师生与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课堂。当下,让学生多讲、多活动、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似乎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可学生们的上述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学生们认为,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并形成依赖习惯。这再次告诉我们,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组织教学时,必须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关注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的真正探究价值,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课堂活跃。

(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完全在于学生本身,当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思维紧跟着老师授课,积极思考,这就已经完全达到了高效的目的。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上活跃并不表现在行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思维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跳跃起来。理科以老师讲为主,但允许学生发散思维,一道题有多种解法时可以让学生逐一展示,讲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从上述观点我们得知,学生们是非常重视关于积极思维这一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的。其实,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不经历积极的思维过程,就谈不上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自古以来中国有两个优秀的教育传统,一是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遗憾的是,这两个最值得中国人珍惜的教育传统我们丢的差不多了!

首届齐鲁名师获得者杨守菊老师曾听过一节很精彩的高中生物公开课——《染色体变异》,但有一个细节却深深刺痛了她——

老师展示几种遗传病的多媒体视屏 (猫叫综合症、苯丙酮尿症等)时,下面的很多学生发出了冷漠的笑声,或许是老师忽视了,竟没有任何的引导!换作是我,我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我的学生思考:如果那些人是我们的亲人或朋友或者是我们本身,你还会觉得好笑吗?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相信学生们眼里流露出的更多的会是怜悯。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脱离人的教育——只不过育人的形式不同——或培育人,或扼杀人而已!无疑,只传授知识的教育,是扼杀人的教育。因此,高效课堂必须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实施,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影响高效课堂有效运行的“四个重要因素”

高效课堂无疑是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但高效课堂的研究视域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时空本身,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时空有效运行的相关因素。

(一)课程选择

当下的所谓高效课堂,大都指向与升学考试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恐怕很少有人在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中追求高效课堂。

在邹平县城的城乡结合部有个梁邹小学,这所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开设了80多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3节这类课程,学生参加什么项目可以自由选择。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可以一直选修到毕业;有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多样或中间转换自己喜欢的项目。

自己小时候经常用家乡的泥土捏制小泥人、泥壶之类的,有些冬天就用作取暖用的小火盆。长大了,自己才知道,城里人把这叫做陶艺。我第一次看到高中开设的陶艺课程是在青岛二中,初中开设的陶艺课程是在桓台世纪中学,小学开设的陶艺课程就是在梁邹小学。

课程、课程内容、课程选择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相关。尊重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满足了学生的课程选择需要,会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整个学校学习生活的状态,进而必然对当下人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发展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课程关乎学生的教育权利。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少开一门都是违法的,都是在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课程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哪里的学校不开设音乐、体育、美术,哪里的学校就在破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课程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任何选择性,就不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关乎学生的潜能释放。满足孩子智慧和潜能的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五是课程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课程越单调,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越低落。

(二)实践学习

当下所谓的高效课堂,大都指向与升学考试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的书本学习,恐怕很少有人研究学科实践性学习。其实,课外的实践性学习与课内的书本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体两翼”。

近年来,章丘四中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名声鹊起。现在,我更看好该校自2009年 10月以来开始探索的学科实践性学习。

2009年10月2日,地理老师王晶华组织了一次校外地理考察,就这次考察的意外收获,她给我来了一封信:

“您也许不信,有些学生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不知道农作物的收播季节。这次爬山,他们学会了用手表定向;学会了用太阳的方向定时间;见到了丰收的棉田;他们不会再坚持山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向阳因此植被长得好,他们发现山的阴坡郁郁葱葱,并且思索出是因为土壤水分保存得好;他们理解了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和地方时;他们还通过山上的地貌理解了外力作用和古地理环境,在那片石灰岩悬崖处我从太古代一直讲到新生代,从海绵宝宝到三叶虫到鱼类到两栖类到恐龙到类人猿,从羊齿植物到银杏苏铁到被子植物,孩子们听得好认真阿!”

“我所谓的秋芒,老百姓叫白苇草,一片片的很漂亮,还有蒲公英谷,还有一座小山峰在外力作用下特别像积木,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变得渺小,人的生命也只是短短的一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生活呢?”

基于这次校外地理实践活动的有益尝试,我鼓励他们开展系统的学科实践性学习。从这学期开始,学校组织地理、历史、生物、化学、语文等五门学科开始了学科实践性学习的探索。

“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语文老师把实践性学习用到了课堂教学上,事先分小组布置任务,课上每组学生的讲解和情景剧设计、表演真让人吃惊,我们原来的课堂是一种多么严重的捆绑和扼杀啊!刚才跟几个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到原来讲得很棒的课忽然觉得很没劲,释放学生的潜能和自由呼吸的课才有生命力,我们的实践性学习探索冲击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观。”

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是学生的实践知识。在这里,我非常赞赏泰安市泰山区省庄二中李明尚校长的话:知识的传授可以高效地让老师在课堂讲授,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光靠讲授是不行的。这里,我还要补充一句,思维品质的培养光靠讲授也是不行的。总之,思维的过程、人生的感悟等这些高效课堂追求的高价值教育目标,仅仅靠课内的讲授与学习是不行的,必须有生活经验的滋养。

(三)自主学习

当下的所谓高效课堂,大都非常关注课前的预习,有不少学校近乎苛刻的控制学生的课外时间,总幻想着学生课下除了按照“学案”学习之外,其他什么也别做。这也正是当下许多学校“学案”越编越厚、作业越布置越多,直至所谓“学案导学”大行其道的根本!这样的教育生态能不能带来高效课堂?请大家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1.晚自习时可以有充分的自主实践整理和反思学过的内容,而不是整晚、整晚的做学案,做作业。

2.课后巩固,将预习作为重点,便没了复习的时间,复习与预习同样有效,什么时候才能两者并重呢?

3.重点应在课上,而非课下,不能用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若将功夫都用在课下,课堂将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

4.高效课堂,重在一个“效率”,不是什么所谓的几点起床,学习多晚,那样只会让自己处于高度疲惫状态,而是用同样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分利用课上时间。

5.一节课讲了100道题或许很多,讲了10道题或许太少,谁又能保证讲100道题学会的比10道题就多呢,整天认真完成作业的一定成绩高吗?因循守旧,重于形式是失败的,必须要突破禁锢,做学习上的叛逆者。

显然,学生们不愿意跟老师玩了!这么苛刻地控制学生的时间,不给学生一定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不行了!这种苛刻的时间控制下的教育,对于好学生是扼杀,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是强灌,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是放羊。不能不说,这种苛刻的时间控制的结果,与校长们对高效课堂的追求是大相径庭的。其一,高效课堂的运行需要兴趣作保障,超长的学习时间带来的是学生学习的身心俱疲;其二,高效课堂追求的除了知识的掌握之外,还有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内化与生成。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储备、经验积累、知识丰富度具有直接关系。而苛刻的时间控制下的教育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与生活自由度的严重缺失,由此带来的面积是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单一化、同质化,这直接制约着学生课堂思维的丰富与深刻。由此,何谈高效课堂!

(四)学案导学

当下的所谓高效课堂,大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学案导学”,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学案导学”成了高效课堂的同义词。可今天很少有人反思:并不是所有的“学案”都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相反,有些“学案”是危害高效课堂的。

在我的教育研究经历中,“学案导学”并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早在10年前,我在组织创新教育实验时,平邑一中就开展了“学案导学”的尝试。

今天的“学案”一味地将课内学习转向课外,一味地将课内练习移到课外,一味地追求所谓知识学习的高效,以至于在我看到的课堂中,所谓高效课堂直接演变成了课外做题、课内对答案,或者课外准备、课内交流。这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吗!

在经过了一番“怀旧”之后,回过头来再看看今天学生们是如何看待当下的“学案导学”的——

1.老师讲很重要,很多时候不会就是不会,即使讨论一节课也不会。建议取消“学案”,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纸张、浪费笔油。

2.很多方面我们自己预习,看了就好,明白了就好,却偏偏要把课本上的原话再照抄到“学案”上,我们想不写,可是却还要做,还要检查。还有小组评价活动,也是纯粹的浪费时间。

3.“学案”要设计地简单一点,基础知识还不懂就先做高考题,提升速度过快了。

4.对于文科的一些东西,有些东西明明在课本上有,何必要再让学生整段、整段的抄一遍呢?就现实来看,这样的效果并不高,同学们只一味追求赶快完成作业,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吗?

5.课堂更应是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尽量延伸、拓展知识的。尽量不要把课下就能做好的东西搬到课堂上。

6.希望老师将“学案”内容简化,能书上标注的东西就避免抄录,需要对课本知识做的补充也一并印到“学案”上,便于在书上整理,也可以适当设置探究与思考题,课下思考,课下总结。不发“学案”的科目,可以简单地列下提纲和重点问题,这样有助于理顺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系统化。

基于对“旧学案”的回顾和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期望,我认为,有效的“学案导学”,应该认真思考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什么样的“学案”是真正有价值的?我认为,一份“学案”好不好,有没有价值,关键看以下四个问题设计得如何:(1)明确学习目标;(2)指导学生有效预习;(3)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即能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上来;(4)知识与经验拓展,即指导学生适当拓展课本知识,并为课本知识的学习准备经验背景,等等。

二是 “学案”编写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1)“学案”与教材教辅的关系,“学案”不能成为教材、教辅的替代物。(2)“学案”与作业的关系,不能把“学案”搞成练习册,“学案”只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能直接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3)“学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好的“学案,”不仅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实践。

三、省庄二中:实践高效课堂的典范

从2008年9月12日至2010年5月21日,我先后5次到省庄二中考察学习。为什么对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如此感兴趣?因为这里正在发生着真正的教育——“内生的教育”:人的成长是不可代替的,只有他自己在外在环境影响下自主发展。谁唤醒了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谁就在实施真正的教育!我每次到省庄二中,都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学生们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在主宰自己成长的命运。

昨天(5月20日),我听了一节数学课。课题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课型是单元综合课,即单元知识的复习、巩固与知识结构的整合课。老师先后用两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第一节课学生自己复习准备,第二节课学生们进行交流、反馈、矫正。我听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的气氛非常和谐,师生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学生的心态是完全开放、自由、安全的,没有任何战战兢兢,脸上始终充溢着阳光与活力。尤其令人高兴的,整堂课学生们争相展示、交流、探究学习成果,不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体验自主发现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小主持人巡回指导,小组之间相互质疑与请教,合作学习不再是走形式,而是基于真问题的交流与探究。我听过不少课,可这么主动、这么富有思维深度的课,还不多见。

这里,我想到了“谁是最好的学生”这个话题。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大哲学家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当我看到省庄二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时候、主动质疑辩论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认知到:这里的教育正在发生真正的变革!由此,我对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充满着期望与憧憬。

(一)“公民课堂”

这里的“公民课堂”不是道德教育的概念,而是为公民做准备的教育的课堂。在我看来,省庄二中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学生们成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做准备。

我赞赏李明尚校长的话:“课堂改革源自尊重,实施过程中时时处处都体现出平等、民主、自由、公正的作风,学生不自觉中,自然而然学会了尊重、平等、自由、民主、公正的游戏规则,这不是一个人素质的很好体现吗?”我之所以把省庄二中的课堂改革称之为“公民课堂”,是因为省庄二中给予学生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之类的功利主义教育所极力追求的狭隘的知识的传承,他们的课堂无时无刻不在培养未来公民所应具备的尊重、平等、自由、民主、公正的公民素养。教育环境的改革改变人!关键是,我们每天为学生们创设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这里有一个非常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我在省庄二中校园看到的情景,坚定了我将该校课堂教学改革定位“公民课堂”的判断。5月20日下午听完课,我在校园里遇到两位要好的女同学正在交谈着什么。我了解到:有一位女同学下午刚担当了数学课主持人,她提前一周备课,其中与老师商量交流了 6次,还与各小组组长沟通。这学期这位女同学已读了10本书,给她影响最大的是一本关于人类苦难的书。她手中正在看的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她告诉我:人要追求快乐的生活,不管你干什么,只要有兴趣,生活就幸福。

(二)“学生自己主宰的课堂”

在对学生关于高效课堂的调研中,我特别赞赏“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是高效课堂”这个观点。省庄二中的课堂改革好就好在它是“学生自己主宰的课堂”。这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共同设计课堂。这是过去所没有的。至今,我看到的都是教师在备课、研课,还没有那所学校如省庄二中这样由教师指导学生放手设计课堂。

2.学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建构者。在我听的那节数学课上,学生课上展示、交流、探究的内容都是自己设计的。包括单元知识结构归纳、重点例题和容易出错各类题的筛选,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的课程资源。

3.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助手。这是师生课堂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在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四个关键词”:主持、主讲、合作、融合。“课堂主持”一般由两个学生担任;“课堂主讲”即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主讲人,需要时就代表本组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等:“课堂合作”,包括小组内的合作和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课堂融合”,包括智慧的融合、思维的融合、建构的整合等。省庄二中课堂教学的这四项活动站在前台的都是学生,教师成了学生的助手。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省庄二中开展的“精彩主持”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和释放了学生的学习能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持课堂、学生主持交流、学生主持合作、学生组织整合学习成果,但这丝毫不否定、不降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李明尚校长说:“我们认为,‘主动’的后面是‘真’,‘被动’的后面是‘假’。 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换,针对转换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张志勇副厅长只用八个字就彻底阐明了,那就是引导、点拨、纠偏、补漏。”在此,我再做些补充,加上“评价、整合”4个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学生的评价、总结与归纳不到位时,更加需要教师的提升。

(四)四点建议

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才刚刚开始!她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刚刚发出了第一声让人心醉的啼声!从帮助她健康成长与发育的角度,我有4点建议供参考:

1.人人都当主持人。我主张每位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当学科主持人,学生的学科兴趣与特长不同,不同的学生完全可以当不同学科的主持人。

2.人人都当主讲人。也就是说,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学科里当小组主讲人。

3.让每个孩子都阳光。我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发言很少,这肯定是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中阳光起来,而不致成为被课堂遗忘的角落?我主张,课前老师、课堂主持人、小组主讲人要帮助这些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准备,专门为他们创设课堂发言的机会。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

4.让知识与能力齐飞。有人担忧,活起来的课堂,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到底如何。我认为,其一,有了活起来的课堂,就有了进入主体状态的学生,就有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是高的,反过来讲学习质量就高。这是规律。其二,活起来的课堂,必须做到活而不乱,既活又实。关键是,师生要始终关注课堂、单元教学中的诊断、反馈与矫正,重视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在这里,我倒不担心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

张志勇/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二中学案高效课堂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庐江二中简介
乡愁导学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