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校行为文化

2010-04-05 22:12陈元东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20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行为习惯习惯

● 陈元东

打造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校行为文化

● 陈元东

近年来我们力图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回归其生活语境,改变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寻找学生行为发展的起点,建立学生行为习惯发展的支持性环境

学生入校的时候已经带着来自于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需求以及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带着不同的道德行为来到了学校。因此,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道德语境,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学会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学生已有的道德行为有多少是积极进步的,还有多少行为习惯是需要学生作出新努力的,需要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以往的学生守则的执行和一日常规的监督检查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2006年在我校启动“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项目的时候,为了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发展性,学校领导班子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决定让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给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寻找薄弱点和立足点,并向他们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我们向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发放了3000多份调查问卷,问卷分封闭性问卷和开放型问卷。封闭性问卷我们设计了学习、生活等四个方面57个行为习惯让学生和家长选择;开放型问卷是让学生和家长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学生存在问题的行为习惯以及需要学校在未来工作中努力引导和塑造的行为习惯排列出夹,并对这些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提升献言建策。通过回收的问卷整理和分析,我们共收集了581条好习惯建议,最后确定了二十条好习惯作为我校学生行为训练的基本要求。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离不开他具体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学生的行为发展也并不是在一个封闭单一的环境中完成的。比如,在学校里不乱扔果皮、纸屑一项,如果我们不研究学生行为发生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就会犯愚蠢的错误,即使在学校通过强制措施解决了问题,但一旦到了搞活动、搞大型集会或学生外出时,其行为习惯依然会表现得很不好,当学生离开的时候场地会满目狼藉,即使乘坐的车辆也未必能幸免,在校形成的好习惯也会荡然无存。在这方面,有的家长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即,在学校中让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的有效方法是校园里的垃圾桶应合理布局,使学生用着方便。在教室里,可以让每个学生拿一个小塑料袋放在书桌里或挂在椅子背上,将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时入袋。

二、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种行为在强权控制下可能会出现我们所追求的好习惯,但这种行为一旦离开了强权的控制或者语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强权相联系的原有的“好”行为便不会再发生,“好习惯”也荡然无存。因此,习惯的培养只有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行为的道德要求是与学生精神世界对话的时候,与他所认同的道德行为相一致的时候,道德行为发展才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而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强制和约束,而是在人文的关怀中让学生感觉做事情的方式变得高雅和愉悦。

在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和发展学生习惯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性评价的时候,我们都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因为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学生参与的活动设计,没有学生问题探究性的主题班会,没有学生集体对某种行为的理解、讨论和选择,没有学生道德经验的碰撞,仅仅依赖于外部的维持性发展,就会出现“猫和老鼠”、“警察和小偷”的情境。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训练的结果,而是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的结果。教师更多的不应单靠制度和规范去要求学生,而是需要将制度与规范转化成学生自我关照的对象,基于制度与规范和学生产生生活语境对话,用学生的语言和偶像的故事来分析这些制度与规范,让学生去发现这些规范,认同这些规范,并将这些规范转化为内心中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限制,才能将规范由他律转向自律,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我们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行为习惯的优劣,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并用自己的意志与毅力去克服它。这一点已在我校各个班级中蔚成风气。如有的同学将自己的不良习惯写成小卡片贴在自己的书桌上。有的同学将自己的不良习惯贴在自己的床头,每天早晨起床后提醒自己遇到事情学会克制,不要冲动,更不能说话伤人;有的同学将自己的不良习惯与同桌交流,让同桌监督自己、提醒自己;有的与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了克服不良习惯的进步计划……等等。

三、建立道德信用制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在某一行为方面持之以恒的作出努力,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践行。但学生的行为发展本身并不能自觉地就变成一种习惯,而是需要在行为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强化、校正才能够达到。明确了这一点,了解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需要呵护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等待评价的结果,我们就能引导教师心平气和的来看待学生的发展历程并给予学生的努力以积极的回应。我们的老师就不会因为学生一时的错误反复和行为不良而失去理智,看不到学生发展的希望,给学生乱贴道德的标签。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行为,发展学生的自律能力,2007年1月我校建立了全国首家“好习惯储蓄银行”。这一创意主要受到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一段话的启示。乌申斯基认为:“好习惯是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会不断的增长,而人在整个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也导源于我国信用社会的倡导和建立。目前我国公民的金融信用制度正在建设之中,我们何不将学生的好行为、不良行为视为一种道德的资本或债务,利用习惯作为银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好的习惯?于是,通过探索,我们将学生每周的好行为存储进习惯银行,一段时间结算一次,给学生兑现一次他的信用等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与收获,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确立发展的信心,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发展自己的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银行设一、二、三、四、五、六,六个等级的星级少年标准,其中第六级是金星少年,为学校的最高荣誉。设三种银行卡,好习惯、好少年金卡、银卡是学生卡,记录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表现,好习惯、好少年铜卡为班主任和教师卡,是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表现得评定。另外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三卡以外的印章、评价手册、荣誉卡和表格,以诊断和评定学生的日常行为。

所有在校学生均纳入“好习惯储蓄银行”的管理,为激发学生参加银行储蓄的积极性和践行行为习惯的毅力,典型带动与普及提高相结合,银行卡的铜卡每周每个班发放12张,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管理,银卡与金卡按需求发放。

实践证明,因为有了习惯银行的信用设计,学生提高了对自己行为乃至班级行为、学校行为的关注,个人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观,班风、校风显著改善,社会美誉度也日益提高。学生家长也非常赞同、配合和支持,更加积极地为学生的养成教育献计献策。五年级三班张绍敏同学的爷爷,从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发自内心地给学校写了一封长达七千字的来信。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推荐了与教育相关的书目,如《本领恐慌》等。四年级三班石裕宽同学的妈妈每天都要与孩子交流学校的情况,班级的情况,也经常和班主任老师交流意见,沟通想法,关注孩子的成长。有一次她来接孩子,孩子在校外看到本班后门没有关好,立即告诉了妈妈。妈妈意识到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问孩子:“你该怎么办呢?”石裕宽同学顺口说道:“你说呢?”“当然是回去关好。”妈妈干脆地说。于是他们一起又回到学校,把教室的门关好后才离开。后来在谈及此事时,她感慨地说:“学校就是学生的家,教育孩子热爱学校,也是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这不仅需要说,更需要做。学校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当家长的当然要积极协助配合,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孩子嘛!”家长们的热情,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和力量,也使道德教育中“5+2≤0”的现象得到改观,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合力,更好地发挥了学校德育的力量。我们的“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活动也被评为了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创新案例。

四、统筹规划、系统设计,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统筹运作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从2007年成立全国首家“好习惯储蓄银行”开始,我们相继于2008年启动了“小学生幸福成长工程”“家长助学社”和“小公民信息站”,设计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2009年为配合养成教育的开展,编织养成教育网络,成立了全国首家“红马扎读书社”专门为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社区居民提供马扎书籍和场地,培养家长、居民的读书习惯,增加涵养提高素质,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养成教育内容和工作体系,力图使习惯养成滚动式、立体性发展。如每年一届习惯养成教育中队辅导员培训,每年一届师生习惯养成之读书活动,教师“尚美道德模范”评选,大课间评比活动,习惯养成之征文比赛和对策建议征集活动,星级少年外出实践活动,光荣红领巾、文明伴我行活动、习惯养成之假期实践活动等19个小的研究专题和活动项目,供师生选择、交流和创新。这些活动的研究与开展,师生共同的经历和体验,使师生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共同成长。营造了浓郁的学校养成教育的氛围和平台。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学生文学社、学校的宣传橱窗等成为学校交流行为习惯养成的媒体和凭借,使学生在广泛的活动参与中学会了体验与理解,尊重与合作,执行与遵守。

在团队活动设计中,不容忽视的是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一些在学校里已有行为劣迹,并被教师视为麻烦制造者的学生们,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他们没有被我们视为破坏者,而是被看成学校中需要良好环境的设计者和自己行为的评判者。

其实,很多在教师看来成为“刺头”的学生,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我们都不应该把板子全部打在学生身上。学生是无辜的,这一点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学生是向善的,学生有能力改变自我是我们开展教育的信心所在。学生暂时遇到的麻烦对他的一生来说算不了什么,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能以偏概全、盖棺定论。针对这些学生,学校成立了校长—学生助理办公室,主要是由那些被师生和家长视为麻烦制造者的学生组成,由校长们亲自帮扶,让他们在帮助校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和工作,使他们在为学校的服务中学会自爱、自尊和自强。实践证明,我带的六名孩子现在发展的都比较好,其中更让人欣慰的是有一位有校园暴力倾向、恃强凌弱、抢劫同学钱包和自行车的同学,通过参与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深受教育,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他的表现让老师放心了,家长高兴了,他也觉得自己有种前所未有的成功感、自豪感。他找回了自己成长的快乐,也找回了自己成长的信心。现在,已经没有家长和社区居民到学校告学生的状了,而且还会经常收到社会各界的表扬信。王龙慧同学在济南市东门市场拣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价值近6万元的存折和购物卡,他毫不动心,主动将钱包交到学校,借助媒体找到失主于先生并婉拒谢金,一度成为校园佳话。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如齐鲁小名士安淇;济南市十佳少先队员张睿、李君益:济南小名士薛晨曦、陈潇艺、侯睿以及岳桐森、乔虹、韩金凤等区十佳少先队员;涌现出了王龙慧、术宏博等23名历城区小名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五、狠抓教科研,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源头活水

“多元的文化氛围可以增加人们选择的机会,增添生活的色彩,但缺乏主导与主流的文化‘多元’泛滥反而增加了青少年道德选择的难度和文化受挫的机会。”它意味着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的冲突会日益频繁,一元环境中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道德实践领域的行为抉择问题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为此,只有研究学生的道德语境和我们的道德生活,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道德问题。这也是教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社会变革,引领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的必须。

我校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兴校之策、强校之路来抓,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也尝到教科研的甜头,并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前面讲到,我们在诸多的行为习惯中选择与学生联系最密切而又最缺乏的20条作为我们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这一内容的确定本身就是教育研究的结果。在习惯养成教育推行中的每一阶段、每一步骤,我们都进行充分的论证、详细的规划,稳扎稳打,将这一教育不断推向深入。就目前来说,在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共承担包括省级课题《小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研究》、市级课题《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和《学生问题行为的绿色惩罚研究》等在内的省、市、区级5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管理、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课题资料等方面扎扎实实的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现在是国家人事部创新人才工程实验基地,全国非智力因素实验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由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授予多项殊荣。现为济南市规范化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家长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师德教风建设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绿色学校、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连续7年评为济南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历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学生行为习惯示范学校;连续16年被评为历城区精神文明单位。

陈远东/济南市洪家楼第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