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 (214400) 孙燕
谈地理课堂气氛的“过活跃”
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 (214400) 孙燕
当我刚走上初一初二的地理课堂时,两个年级的个别班级常会出现气氛的过活跃,有时候看起来不像是课堂,更像是娱乐场所。学生们常常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笑得合不拢嘴,或情不自禁地与旁边的同学嬉笑着交流。一旦活跃起来了,要想收场难度很大,或者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平静了,其实学生的心思还飘荡在刚才那句话那张图那段视频上。这种偏离课堂主题的热烈气氛过长,有娱乐的成分在里面的课堂气氛就是课堂气氛的“过活跃”。而对于地理这门学科,它本身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更有趣味性,如教师调控不好,极易引起初中地理课堂气氛的“过活跃”。
诚然,适当的笑声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上紧张的气氛,地理课堂气氛的适度活跃是衡量一节成功课的重要标准。但是如果大笑到过犹不及的程度就适得其反了。这种“过活跃”气氛的经常出现,一则会使学生怀着一种娱乐的心情去对待地理课堂,使课堂气氛松散,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再则会使学生懒于严谨的考虑探索一些问题,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需指出,这种过活跃气氛往往不是学生兴趣所至,而是偏离了课堂的轨道遨游到纷繁复杂的太空中去的表现。常此以往会给课堂的管理带来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过于随意,甚至有有意逗乐、搞笑的成份在里面;或者出现不尊重同学或老师的言谈举止。这样整个课堂转而成了一部喜剧展播台或小丑的表演舞台,看似热闹,实则空洞。
对教师而言,也存在很多的弊端。“过活跃”的气氛让教师感觉到学生不尊重自己,故意捣乱影响课堂,当面批评时,学生往往会诡辩、巧辩,从而影响教师正常和学生流畅的交流。使教师厌恶、无奈、痛苦和迷茫。可见,“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会产生比较深刻的负面影响。
上下求索其原因,可以从直接原因、具体原因和本质原因三方面探究。
就直接原因或浅层原因分析,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了解研究问题时,表达方式或选择展示的图片、播放的视频欠妥,容易让初中的学生兴奋地浮想联翩,话多动作也多。然后还不能及时地让学生的万般思绪真正的收回。记得有一次在初二一个班级上“地势与地形”,讲到地形与民俗时,当我用生动的语言去说“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时,学生们一片热闹甚至是喧哗,沸腾了好久,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一直没有真正的平静下来。当时我真的很矛盾,因为生动的言语讲课是一件好事,可是反响却太过火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如果不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又担心上课过于死板。后来我意识到,语言的表述要做到适度是最难把握的,要结合当时特定的气氛、场合,用适度的语音语调。生动也要有度,要做到言语生动而又不缺乏严肃,这是最重要的。当然选择图片和视频等等也是如此的道理。
探究其更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对教材教学不够熟悉。
不熟悉教材教学就做不到游刃有余地把握整个地理课堂教学,造成时间的不必要浪费和学生思维的涣散。对于新上岗的教师,往往会出现这方面的不足。例如,知识性的错误,不流畅的幻灯片操作,不时地看教案,缺乏与学生有效眼神、语言、动作的交流。这样,宝贵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就会因此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得学生思维不紧凑,感觉不顺畅,上课累。因此,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坐不住就会话多动作多,一旦有个“导火线”就会沸腾和过活跃起来,使学生越来越偏离师生和谐配合的轨道。这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说的话可能会得不到学生的及时响应和配合,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会牛头不对马嘴,引来其他学生的合不拢嘴和教师自信心的降低,恶化了师生关系,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教师无法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想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课堂的过活跃气氛自然有难度。
其次,教师用语不规范、不严谨、不生活化、形象化和艺术化。
对于某些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地理专业术语,要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例如,当我给初二学生上“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一内容,在导入时,就问学生中国的淡水资源有哪些“水体”呢?这一问,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感觉“水体”地理术语太专业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味道,皱着眉头,没敢回答。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本来有趣味的地理课淡漠起来,出现上课不专注、不认真严肃的状态,从而为“过活跃”气氛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其实如果用“陆地上有哪些类型的淡水”就容易走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中,让学生更早的融入课堂中,感觉地理这门课有用有意义,并非难于攀登或高不可攀。当然在换一种形式表达这些专业术语时,也不提倡太过于生活化,如表达成“地面上有些什么淡水”,就过于随意化,像聊天一样,缺乏了一点地理的特色,这样不严谨不规范的用语同样也会成为“过活跃”气氛的导火索。
再次,没有注重“动态生成”。
教师课堂中过于依赖教案,刻板、机械,没注重“动态生成”,常常使学生思维中断或脱离。每节课有每节课的特点,没有完全一样的两节课就像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当出现备课中没有预先估计的问题时,还是非常保守的不敢延伸、扩展和调整。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而是生拉硬拽地拖着学生按照自己预设的流程往前走。这样,师生没有了太多的交流和了解,当然更达不到默契,老师不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使得学生觉得上课和他们没有关系,表现欲望非常强烈的初中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时不太需要自己,其主人翁的意识在地理课堂中没有用武之地。学生躁动的情绪得不到缓解,一旦提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就话多起来,课堂上乱哄哄,看似师生互动充分,实质却是互动有余,过活跃。
最后,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叛逆、贪玩的性格特点有关。
初中生尤其是初二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的萌动期,思想活跃、好动,又没有初三学生升学的压力,遇到敏感的话题就情不自禁地活跃起来,再加上老师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彻底制止,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习惯,学生容易在地理课堂中放松自己,甚至出现无意义的鼓掌等随意的行为。
究其本质原因还是教师缺乏对地理课堂慎重把握的水平和意识、对学生了解不够。教师在过活跃气氛出现的第一时间没有及时有效地调控,以后往往会形成一种惯性。这种地理课堂气氛对于年轻的新教师是极易出现,是教师对课堂调控不成熟和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够的表现。
那么如何避免课堂气氛的“过活跃”,恰到好处地活跃起来呢?想达到这种近乎于完美的课堂状态需要依靠老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努力。即不仅要从提高教师本身素质做起,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效的配合老师。
现就教师本身而言,我就哪方面需要完善说三点自己的认识。
第一,教师要多花时间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和最新信息去丰富内容,使得地理课堂不至于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本身。力求做到上课时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张图、每段视频的恰到好处。第二,课堂每个环节要设计好,设计方式新颖有趣而不缺乏严肃,具体到每节地理课堂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注重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效果。第三,经常要抽出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一是有助于合作式的学习,二是能提供给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还不会变成一言或几言式的单调地理课堂。
想让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需要注重三个方面。
第一,重视正式上课前的起立与问候。学生起立问候要严肃、认真、齐整。如果懒懒散散,站不好,喊不齐亮,往往是学生的心境还没有回归到课堂中的表现。必要时要给学生做一些思想工作,说说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本节课后吃饭、放学或放假的课堂,起立与问候尤其要重视。
第二,要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洪亮、清晰和有序,做到不乱插嘴。因为学生回答问题时表达的不清晰,就会给好动学生有机可趁,对其他学生的时间造成浪费。乱插嘴的话题也常常会让学生的思绪万千,哄堂大笑。当然乱插嘴的毕竟是个别学生,太离谱的话要单独交流教育。
第三,让学生养成上地理课,既要积极动脑也要积极动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划重点,提醒学生把主要内容标注在书上。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用课件上课的同时,还不可忽视必要的正规板书。板书对于用课件上课的地理课堂很重要,一则为学生动笔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不至于让学生感觉上课像放电影一样,幻灯片一张一张放过去就行了,放完了,课就结束了。在电影院当然是来娱乐的,哪还动笔记笔记呀!二则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研究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晰。让学生明白地理虽然是小科目,但也要重视。
总之,地理课堂的“过活跃” 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弊端颇多,扭转甚至消除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配合才能达到适度活跃的完美境界。其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有着认真、严谨、勤奋、负责的态度和作风,才能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具备优秀的地理思维和品质素养,让地理这门课时时处处,终身有益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