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场汤溪中学 (32100) 汪建华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变迁与思考
浙江省金华市场汤溪中学 (32100) 汪建华
综合题是一种突出综合性思维的题型,它不是各种题型的简单叠加。综合题在高考地理中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是由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决定的。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特点之一是,必须具备有较强的综合功能。首先,表现为知识考查的综合性,它可以选取某一包含多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图形或围绕某一地理主干问题进行综合设问。其次,考查的知识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即知识的有机纵横联系性和较大的知识跨度。再次,从认知体系的角度看,地理知识可以是感性的与理性的综合;从知识体系的角度看,可以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的综合,甚至是在考试大纲允许范围内跨学科的知识综合;从知识结构体系看,可以围绕某一区域、某一地理专题的综合;从教材编排体系看,可以是初中、高中地理知识的综合。
高考地理综合题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综合的测试功能。从知识和智能的关系看,不存在单一考查知识或单一考查智能的地理综合题。能力的考查具有依赖于知识考查才得以实现,因而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知识考查的综合性,必须以能力考查的综合性为基础。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更为丰富,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与其它试题的题型相比,更占优势。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第三个重要特点便是试题的题型综合。题型的正确选择与匹配,以及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智能考查效能的提高。从历年高考试卷中的地理综合题看,出现了读图分析、读图填空、材料分析、选择、绘图、简答等多种题型的综合运用,尤其近年来高考地理综合题,不仅继承发扬以往的命题手法,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其目的是提高试题的整体测试功能,使试题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从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考试科目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史”两大类。地理科被列入文科类考试科目中。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大陆地区的地理高考命题,逐步向标准化考试方向迈进。高考地理综合题也随之发生了变迁。
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看,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变迁,大体可以划分两个时期:一是1978年至1994年;二是2000年至现今。
1978年至1994年,这一时期,高考试卷由全国统一命题,高考地理综合题的总特点是,主要以经验型试题为主,地理综合题多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这期间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至1984年,这一阶段的高考地理综合题的主要特点是:①大综合,大问答的题型;②图题形式单一,偏重于考核知识性地理为主;③知识覆盖面比较狭窄;④题目数量较少,一般只有3-4道大题;⑤试题的评分标准较难掌握。第二个阶段为1985年至1989年,这一阶段的高考地理综合题的总特点是,试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又有新的突破,由经验型命题向理论型、科学型方向逐步转化。从考题的量上看,五年来虽有差别,但题量都较大,而且有加大的趋势。其中地理综合题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试题小型化,综合化;②图题形式多样,重能力考核;③题多面广,难度较大;④体现了地理讲“理”,考“理”的趋势。⑤评分标准较客观,操作性增强。第三个阶段为1990年至1994年,这一阶段的高考地理综合题除了继承过去一些优良命题传统外,又有了一些新气息:①题更多,量更大(一般4~10道大题。试卷的版面多少,题的多少,固然反映题量的大小,然而分层设问的增加是加大题量的重要手段);②花样更多,图题要求提高;③能力型试题增加,知识型试题减少;④体现了既考“地”,又考“理”的趋势。
1992年,国家教育部试行高考制度的改革,在我国的湖南、云南、海南三省进行改革试点,简称“三南考试”。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考试科目全部实行“3+X”方案,即在高考科目中,文科取消了地理,理科取消了政治和生物学科。地理学科仅在全国成人高等院校统一考试和大陆高等院校招收“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中保留。在此后几年,一些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一直呼吁要恢复高考地理科目,并指出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对我国中学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1999年,广东省开始试行“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学科作为“X”中一项,由高校自主选择,至此,地理科又得以在高考科目中出现。直到2000年,浙江、吉林、江苏、山西等四省实行“3+小综合(理综/文综),其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至此地理才算真正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之后,这一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后几年中,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特点是:①题目数量少,题型综合性强;②知识跨度大,出现学科间的联系;③知识型试题少,能力型试题多;④关注时代特征,理论联系实际;⑤地理学科的赋分逐年增加,自2004年后,高考文综卷中,出现了政史地“三分天下”的格局。
(一)对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思考
1.试题的难度
难度是指参加测试的人数能正确回答一道试题的人数(或得分)与参加测试的总人数(或总分数)之比。这个比率被称为题目难度。通常以通过率来表示。根据教育测量学关于测定的理论和方法,高考地理试卷的难度要求一般定位在0.5左右较适宜。考虑到实际情况,目前把高考地理试卷的难度规定在0.55-0.6之间。
高考地理综合题被安排在试卷的最后,足以说明其一定的难度与地位的重要。纵观近30年的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变迁,试题难度也出现过难或过易的情况。总的印象是,2000年前的地理高考综合题,难度比较适中,且与其它题型协调匹配。2000年后的地理高考综合题,难度起伏较大,2005年、2008年考生得分率较低。这就是民间所传的高考地理有“大年小年”之说。导致出现上述情况,这一方面取决于命题人员专业水平以及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实际了解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能高考命题人员都为大学教师的缘故。
2.考查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中阶段主要学习地球与地图知识,以及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学生进入高中,开始学习系统地理,主要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到高二文理分班后,文科学生又要重新补习与高考有关的初中地理知识,而后在复习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在新教材实行后,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高中地理必修教材,高二文科学生学习限定性选修教材,进入高三年级,文科学生不仅要系统复习高一、高二的地理教材,还复习与高考有关的初中内容,同时还要学习自选模块地理教材。由于长期以来,存在于人们脑海的“重理轻文”的思想,出现了初中地理课被“淡化”,高中地理课被“弱化”的现象。而进入文科班的学生除了极少数学生偏爱“文科”,更多的则是“数理化”基础薄弱,无奈之下选择读文科。这就导致文科学生,高考不仅怕“数学”,而且怕“地理”,使目前多数中学的地理教学陷入了学生“苦”、教师“气”、领导“怨”的尴尬局面。
2000年前,由于高考实行分科考试,地理考试时间为2小时,加上所学地理内容不太多,高考地理试卷难度比较符合当时中学教学实际。之后,“政史地”三科合卷,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2.5小时。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地理高考综合题的命制只能带抽检性的,广大师生都感慨:学得多,考得少。有时甚至使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工作带有很大“主观性”和“随意性”。
3.杞人要忧天
随着新教材在全国的推开,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由各个省市自行组织高考命题工作。综观近30年高考地理试卷,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一个省师资力量真得能担当起此项重任吗?尤其是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薄弱的省份。其二挑选参与命题工作又由来负责?高考的公正性如何来保证?
(二)对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建议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之一。我国的高考具有规模大、选拔性强、竞争激烈等特点。一个学生的高考成绩的好坏,决定他能否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考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考地理综合题,由于其特点和地位的重要,因而对中学地理教学会产生“指挥棒”的效应。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的循环。因此,要发挥地理高考的正确导向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地理教学实际以及对历年的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设问层次不宜过多
选取某一包含多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图形或围绕某一地理主干问题命制的高考地理综合题,进行综合设问,层次不宜过多。如果地理学科内的综合题,以问答形式呈现的,设问以2~3个层次为宜,设问过多会给考生造成过大心理压力;如果试题以选择、填空、读图分析等匹配的综合题,则设问的层次可多些,但一般也应控制在3~5个层次。如果是与政治、历史学科结合的跨学科的综合题,则设问的层次不宜超过2个层次。
2.设问的文字要科学
围绕某一区域或材料命制高考地理综合题,设问的文字要科学。如分析某一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或分析其影响因素,或阐释其意义的设问一定要明确,否则会给评分带来麻烦,也会使平分标准的科学性受到怀疑。如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的第39题第(4)问: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命题者期望从自然原因去分析,但多数考生受试题提供的材料《清明上河图》影响,从人为因素回答,结果造成失分。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的第36题第(3)问:20世纪50年代,湖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从试题的答案期望回答有哪些不利影响,而不提有利方面。
3.设问不宜重复过细
围绕某一区域或某一地理专题命制高考地理综合题,设问不宜重复、过细,否则会影响高考地理综合题的效能。如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的第36题第(1)问: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4.高质量的综合题少
纵观近30年高考地理试卷,难度大的地理综合题主要集中在时区的计算等数理题上或地图与自然地理的试题上,人文地理综合题考查难度不大。尤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融合,给人耳目一新的地理综合题更是罕见。
(三)对高考地理综合题备考建议
1.以不变应万变
纵观近3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从题型看,以各种题型的综合呈现为主;从智能结构看,涵盖各种能力的综合。因此,了解各种试题的特点,掌握各种试题的答题技巧也是获得高分途径之一。如分析“产生原因”类的试题题,一般可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去回答;如分析“区位因素”类的试题,一般可从“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去回答;又如回答“某某造成影响(作用)”的试题,一般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回答。另外,还要掌握有关“地理特征”的结构,如地形特征(地形类型、为主的地形类型、地势状况、地形的排列方式、特殊地形特色)、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温状况、降水状况、气压系统和风)、水系特征(源头与归宿、流程与流域面积、水系形状与支流特点、河网密度)、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和结冰期)、农业生产特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发展水平、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农业结构、农业区的分布以及农产品的分布)和工业生产特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发展水平、工业资源的供给、工业结构、工业的分布和工业中心)等。
2.培养能力是关键
纵观近3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具有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能力要求高。那种“死背课本,死记地图”复习方式很难在高考地理综合题中获得高分了。因此,我们在复习地理时,着力点应落在培养能力上。从近1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考查能力看,一是读图分析能力;二是文字表达能力。而从近年来高考阅卷看,读图分析能力弱,文字表达能力差往往成了文科考生的软肋。
3.少讲精练是个宝
学生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要精选练习,可选择近几年有代表性高考地理综合题或者各地模拟试卷中典型的地理综合题,进行限时训练。训练学生审题能力、读图析图能力、文字概括表达能力以及推理计算能力等。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从学生高考反馈看,还是有不错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