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秀 窦 琴 喻 杰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1],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起组织、指导、控制、评枯、提升、参与和心理支持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充当中介者的角色,发挥中介作用。教师作为中介者,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设计互动任务和创设互动环境。
中介作用(mediation)是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和以色列心理学家Feuerstein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儿童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其认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些重要的人物就是中介者(mediator)。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充当中介者角色的可以是父母、教师,甚至是同伴。就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最重要的中介者是教师。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协商、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与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言课堂中,教师不仅提供任务促进学习者之间的言语互动,根据中介理论,教师还通过他们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发展更恰当的学习策略(Williams、Burden,1997)。也就是说,教师用恰当的语言实现各种功能,如引导、启发、反馈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达到更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即教师起中介作用。
Platt和Troudi(1997)认为教师的中介作用在某些学科中特别重要,只有依靠教师的中介作用才能跨越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Feuerstein(1991)提出了12种中介特征:让学生明白意图、重要性、超越当前目的、培养胜任感、行为自控、树立目标、创造挑战、认识变化、相信积极的结果、共享、个性和归属感。
Williams和Burden(2000)根据中介作用的12个特征编写了一套分为两个部分的调查问卷,用来调查评估语言教师在语言课堂中的中介作用。当前已有一些学者根据这套问卷对英语教师中介作用进行了调查(曲文婕,2004;赖定来,2004;杨华堂,2006;林峻,2007;徐锦芬,2007),结果表明教师的中介角色意识与行为不一致。
但以往研究很少涉及到高等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环境、生源情况与普通院校有很大的不同。基于此,笔者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明确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中介角色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教师中介角色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为英语教师提供一面镜子,以缩短实际角色和期待角色之间的差距。
本研究采用的是Williams和Burden(2000)编写的调查问卷,以了解英语教师的中介角色意识与行为是否一致以及教师中介角色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首先,2009年10月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外语教学研讨会上,对来自全国十几所高等农业院校的50多名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30名英语教师和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又在80名教师和180名学生中分别随意抽取5名教师和2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内容主要针对问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
英语教师认为中介角色很重要。最重要的依次是“让学生明白意图”、“培养胜任感”、“行为自控”和“重要性”。英语教师认为首要的是在呈现某个学习任务时,有清楚的意图,且必须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并做出反馈。而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个性发展和使学生有能力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英语教师对自己的中介行为评价较高。其中对“让学生明白意图”评价最高,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自认为能做到在呈现学习任务时有清晰的意图并让学生明白该意图。而在“个性”、“创造挑战”和“归属感”方面,教师自我评价较低。英语教师认为它们不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也做的最少。英语教师的中介角色意识和中介角色行为不一致,实践水平低于意识水平。“通过引导学生寻求难题、‘创造挑战’,有助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但很难界定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难易程度不好把握。培养学生迎战挑战的意识和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位教师的话反映出教师缺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师生都认为英语教师常做的是 “让学生明白意图”、“重要性”和“行为自控”。但教师的自我评价高于学生评价,且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评价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体会远没有那么深刻或没有完全体会到。
对于“创造挑战”,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课程难度,他们期待教师的教学给他们提供一个挑战自我、满足他们挑战需求的平台,但在学生看来,教师远远没有做到。对教师来说:“本来农业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不高,且参差不齐。稍微有难度的问题有助于部分学生的学习。我认为教科书上的难度就适中。”
培养学生的“共享”、“个性”和“归属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但学生的评价远远低于教师的自我评价。一位教师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独立,也很自我;再说,几个班的学生一周内仅有3、4个小时的时间坐在一个教室内听课,下了课大家各走各的。说实话,我不怎么注重这些方面。”难怪学生的评价不高。
学生认为教师中介角色很重要,渴望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中介作用,成为他们知识构建的中介者。在学生看来,“培养胜任感”最重要,其次是“行为自控”。但在学生看来,英语教师最经常做的是“让学生明白意图”,其次是强调“重要性”。
学生对教师中介行为的评价都远低于学生对教师中介角色重要性的期待,即:教师中介行为和学生的需求间存在差距。特殊的“重要性”这一项,学生对英语教师行为的评价要高于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即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对课堂活动重要性的强调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而且除了“重要性”以外,其他各项差异显著,这表明,教师的中介行为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在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中介角色意识比较强;在实践中也注重中介行为的实施,但效果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学生的期望、满足学生的需求。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更多地强调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关注学生是否明白活动的意图,但不能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深远意义;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胜任感和行为自控能力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更谈不上让学生有能力认识自己的变化;做不到在承认和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挑战,并能让学生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及时的自我评价。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首先采取措施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只有具备了完善的、高层次的教学理念,才能在课堂实践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英语教师也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教学;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教师间的良好交流和合作,以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其次,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英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并帮助学生建立起恰当的学习策略。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以网络和第二课堂为载体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以更好发挥教师中介作用。
在国家对大学英语进行深刻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中介角色,以做到授之以渔,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笔者希望在这一领域进行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