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究》的读与悟

2010-04-05 15:28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200062赵翠玲
地理教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新理念教科书课程标准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200062) 赵翠玲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地理教科书的改革也就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夏志芳教授主编的《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究》是对地理教材改革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或许能从本书中得到些灵感。

我国教育改革的30年,教科书的编写体制由“国定制”向“审定制”转化,地理教科书由“一纲一本”演变为“一标多本”,《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编制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科书的编制研究。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给本书的评价或许是这本书的最佳概括:“书稿的框架,展现了作者的比较、归纳、评价、实证等多元研究视角;书稿的内容,贯穿了课程新理念的主线;书稿的观点,凸显了对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改革锐意。”

以下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从国外地理教科书经验借鉴方面

“研究介绍外国教科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扬长避短,开展眼界,丰富认识,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我们的情况毕竟不同于美国,教科书的改革不能从形式上照搬。聪明的办法是学习本质的东西,融合我国传统的长处,从实际出发,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教科书。”

——摘自《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究》第25页

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一些西方国家,仅从国情和文化传承角度看,教师对国外教育教学理念就需要有一个认识、改造和本土化的过程。美国地理教科书设计的活动栏目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也吸收了这一理念,但是由于我们对国外教材的理念理解不透彻,在国内教科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用活动替代作业,而所谓的“活动”只是把旧教科书中的“作业”、“思考题”等换个名字,使活动走向了泛活动化,这和新瓶装旧酒又有什么区别呢?不仅没有彰显“活动”栏目应有的优化结果,更使地理教师们对新地理教科书产生许多质疑。因此,对国外地理教科书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借鉴国外教科书经验时也应深入思考其核心特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消化吸收。

关于教科书中“活动”的设计,在此书中已经作了完整的论述:首先是对美国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栏目进行了研究总结,然后在理论篇中又展开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栏目编制模式研究,最后以人教版和湘教版为例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和策略,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验、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活动”栏目的教学也是地理教师最难把握的一部分,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为“活动”栏目的教学提供思路,教师也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行为。

二、从地理教科书观念更新方面

“必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摘自《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究》第148页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一纲多本”、“一标多本”不断深入,对地理教科书的研究越显重要。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材新的内涵,教材不再是教学与评价的依据,而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之一。

随着不同版本教材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反映新教材“难教”,很多老师认为虽然新教材的内容变少了,可是却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的量和知识的系统性要求大大降低了,而对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却更高了。因为新教材不再把系统介绍知识视为己任,可是教师们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感觉教科书的内容不完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会补充很多知识点,甚至有的老师干脆把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综合起来讲。这就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新课程理念在真正意义上形同虚设。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杰出的人才都是知识丰富的人,那知识丰富的人就一定都是杰出的人才吗?“钱学森之问”轰动一时:“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人才呢?”众所周知,美国学生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世界上位列差等,但其创造力举世领先。中国学生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世界上遥遥领先,但其创造力却非常薄弱。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并不是完全成正相关的,在一定程度很有可能成为负相关。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达克沃斯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成人的忽略或偏见、社会的习俗或禁忌“阻止孩子们探索他们自己的观念,并使他们觉得他们没有自己的重要观念,仅有愚蠢的或罪恶的想法。”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孩子们的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磨灭了。于是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习惯于“接受知识”。我们的课堂经常是满堂灌,学生学得多悟得却很少,学到的也都是从老师或课本上得来的二手知识,只缺了个“悟”的环节却让我们的学生缺失了很多本应该具备的能力。我们曾笑称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儿戏”,孰不知正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基础教育束缚了中国的孩子,禁锢了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教师真的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反思我们的地理课堂是否教给了学生探索世界的手段。没有什么内容是非学不可的,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探索方式是无穷无尽的,知识的海洋永远不能穷尽。

地理教师一定要内化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的观念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应从对教科书观念转变开始。

三、从地理教科书的优化运用方面

“广大的地理教师正在逐渐的接受新的教科书观,但是由于教师们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形成了重教科书、重讲授,视教科书为“圣经”等传统观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用旧观念来评价实验教科书的现象,而且更多地从教学本身来评价一套教科书优劣现象。”

——摘自《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究》第312页

本书从四套高中地理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选择、文字表达、图形表格、活动设计、排版样式等方面分析了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帮助地理教师解析各版本地理教材,从而在教学中优化运用新教材。那么,多套教科书的同时使用,我们的地理教师如何才能选择和运用好新教科书呢?

首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谙熟课程标准是驾驭教科书的基础。地理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在运用教科书时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实施课程计划,而不是教教科书、诠释教科书,或者说“照本宣科”。否则,很可能使学生只知教科书,而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

其次,教师要逐步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及教师个人特色的教科书资源库。如果说教科书是对课程标准的“二度创作”,那么教学也就是对教科书的“二度创作”,教师应该灵活的处理教科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课改实验区的许多老师都切身感受到,这次课改给老师的自由度是空前的,但有了自由以后很多老师却失去了节奏。每个教师都应努力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探索适合自我发挥的最佳教学资源。课改提倡开发课程资源,但是,对许多老师来说,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较为困难。因此,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我们要尽可能充分利用,也可选取其它版本教材中的材料、当地的材料等可作为适当的补充。但是,这种选取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叠加,而是需要教师优化组合出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资源库,当然关键是看老师的驾驭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结合当地的材料以及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教学的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第三,要敢于跳出教材,对教学实际要有清楚的认识。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学需要,况且教材只是提供教学所用的资源。老师的教学需要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来设计,不可片面追新求高。因此,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要敢于跳出教材,不受教材内容编排约束,按自己的方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没有必要完全排斥传统的粉笔板书模式。尽管课改提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也没有必要所有的教学都使用多媒体。地理课长期倡导的板书、板图、板画,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认真领悟《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究》后,广大地理教师对地理教科书会有更新的认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科书观的引导下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实验地理教科书,在迷途中昂首向前。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教科书是为广大师生而编,他们应该具有充分的选择权和使用权。在同一地区,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这就是地理教科书在不久的将来所要面临的新挑战。因此,这就亟需我们的专家、一线地理教师加入到教科书的研究中来,共同讨论以更好地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地理课程建设,共建地理教科书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新理念教科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新理念下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