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军
“无论在实践还是认识中,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和最高精神支柱,是人类历史活动所特有的两大根本原理、原则”。人生价值是人类生存重要的基础之一。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价值现象或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点。价值观属于认识的范畴,除了包含认知因素外,还凝结着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它是“三观”中最重要的,因为从价值观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尺度”的问题,它包含了一个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的把握尺度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剧,我国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多与上代人不同的变化,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许多困惑。了解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分析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来解决困惑,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重大课题。
如同指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一样,分析部门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也是完全必要的。
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困惑。大学生一方面觉得集体主义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原则,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接受个人主义,排斥整体主义,在究竟应该以个人优先还是集体优先上,理论上不是很清楚,观念上不是很坚定;有的时候强调个人主义,有的时候强调集体主义,动摇不定;观念上承认集体主义,在实际行动和现实选择中,时常以个人利益为标准,知与行不一致。其次是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困惑。当代大学生已不再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所束缚,但是他们又不想做物质利益的奴隶,希望有精神的享受和道德的升华,于是价值追求到底重在物质还是精神经常困扰他们。
理想与现实的困惑。大学生有许多美好的理想,他们希望社会公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人际交往和谐;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又与之形成强烈反差,两者发生碰撞。于是他们很困惑: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还是迎合现实?在生活价值观上,一方面强调自立、自强,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一方面又屈从于环境,把人际关系和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普遍地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往往只限于表面的与众不同,结果还是陷入雷同化、赶时尚。在职业价值观上,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一方面,重视所选职业与所学专业对口,希望个人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实现个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择业面又高度集中,绝大部分择业者选择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和国有大企业;在道德价值观上,一方面,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并崇尚自强进取、勤奋敬业、质朴俭约、诚信交往的道德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对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行为规范缺乏深刻的认识,有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倾向。
人生价值的困惑。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人生价值坐标倾斜,一是强调智能型的自我价值。这种价值观念把自我价值简单地等同于个人的知识、水平、智能等功能性素质,忽视或否认人格、品德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二是实用功利型的人生价值观。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颇为流行。一切以有用或功利标准,表现为一部大学生讲求实惠而轻视理想;注意实际而忽视理论;追逐功利而忽视贡献。在大学生中曾流传着:“学不在深,及格则行;分不在高,作弊则灵”。这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的极端表现,就是一种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主张“钱是社会的奖章”,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三是自私自利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当代有些大学生个人本位倾向确已比较严重。他们错误的把自我理解为自私,自我价值就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这是误解,自我需要不全表现为消费和享受,实现自我价值不仅只有索取和享受,它更重要的表现在劳动创造,为社会尽责尽力,做出贡献。四是享乐快乐型的生活价值观。表现为过分看重人生的物质享受和感性的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物质享受。五是悲观厌世型的社会价值观。悲观主义近年来在少数学生中有所表现,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从不满现实,发展到悲观厌世。六是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在改革的大潮中,人们的道德信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同一个的评价缺乏一致认同,于是产生了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上海某大学所作关于社会伦理问题的调查中的一些题目的答案反映了这个问题。如:现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已经很难讲清了。对此表示“赞同”和“有点赞同”的占38.2%,“反对”和“有点反对”的36.5%,前者超过了后者。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明显违纪、违反道德的现象,认为“未尝不可的”,竟占2l%,表示“自己不能干,对别人表示宽容的”更占45%,由此可见一斑。
(一)德育工作者须注意的问题
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和教育,德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承认价值观变化的历史合理性。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在历史转折时期大学生价值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种变化是历史逻辑发展的结果,不要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中的消极面惊慌失措,也不要把这些消极面完全咎于大学生或大学城。否则对正确引导大学生重建精神家园是极为不利的。总之,要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来认识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变化发展,理解重建价值观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是要正确看待大学生现状与理想的差距。在教育落后的中国,大学生所承受的期望尤为高,大学生被视为社会的栋梁。正是这种较高的期望值,产生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社会重视之,严格要求,精心培育,大学生自己也深感任重;另一方面,由于高期望产生了对大学生的失望。应该看到,中国的一代青年大学生是希望很大的一代,也是需要我们精心培育的一代。三是要确立衡量价值观的正确标准。我们认为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应以其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是否能有效地引导整个社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是否能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判别的根据。如果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能增强他们的凝聚力,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和献身精神,那么这种价值观就是积极、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二)确立主导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变革的时代,多种价值观同时并存,有我国传统价值观,也有现代西方价值观,有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价值观,也有现代市场经济时期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直接源于这种价值观的多元化,所以,解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首先就必须确立一套先进的主导价值观。大学生就有了一个主导的价值标准,就不会无所适从。当然,这个价值观体系不是只有一套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而应该是主导性和多元性统一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主导价值观的建立,一方面必须合理利用传统价值资源,如:整体本位、义利统一、诚实守信、追求高尚人格等,另一方面必须借鉴西方价值观的合理成份,如功利主义的合理因素、人道主义的可取成份等,要用开放的和建设性的态度,批判地吸收各种外来价值观念,利用一切有利于建立现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东西。只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又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我们才能建设既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具有全球眼光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一主导价值观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三)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各级学校的阵地作用
确立主导价值观后,还要加强价值观教育,而学校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各级学校的阵地作用。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是我们对大学生学生进行价值观观教育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大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增强德育整体效果,提高德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体系。第二,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适时的变革。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国情及民情教育,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电教、社会实践手段,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理解和认识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加强主渠道能量,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秩序环境,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明朗、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注入时代的特色和生机;要完善学校的人际和舆论环境,通过多种形式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
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现实社会环境也是最能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之一,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正面和反面两个作用的作用,环境既能强化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弱化甚至抵消价值观的教育。现在,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许多困惑,就是因为他们感到现实生活与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和对立的。因此,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还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所奉行的价值观尽可能一致,而不是相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就必须坚决制止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反对经济交往中的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打击社会的丑恶现象,纯洁影视、书刊等大众传媒,扫除黄赌毒。同时,要大力宣传各种典型事迹,为大学生树立楷模,讴歌时代英雄,创造一个勤奋、务实、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建设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参观纪念地,建设各种健康的文化、科技、体育展览场馆,使大学生有接受传统和正确价值观的校外场所;共青团及各种大学生组织要开展 “青年志愿者行动”、“希望工程活动”、“向特困生献爱心活动”等多种活动,使大学生在组织的怀抱中、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在身体力行中升华价值观,解答自己的困惑。
(五)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既然缺乏家庭德育是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今天的中国,要使大学生的价值困惑有所缓和,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呼吁学生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其次,要革除家庭教育中的封建残余,反对家长专制作风,促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形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睦关系最后,还要建设文明家庭,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卓有成效的德育合力,共同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代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注:
1.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许瑞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价值关系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3.孙伟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的变革[J].学术论坛,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