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转换与幽默言语意义的识解

2010-04-04 10:24:51江加宏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李三言语框架

江加宏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

框架转换与幽默言语意义的识解

江加宏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Fillmore的框架理论提出百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同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它们共同促使对意义的理解。本文试以框架理论中的框架转换为视角,探讨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如何通过框架转换来识解言语中的幽默效果。

框架理论;框架转换;幽默言语;意义识解

1 引言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无论是幽默言语的理论还是语用研究,都方兴未艾。国内有学者或以Grice(1975)的合作原则为视角,或以Sperber&Wilson(1995)的关联理论为指导,或以Faulkner&Turner(1998)的概念整合为理论支持,或就幽默在言语交际中的效果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国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幽默言语进行过语用分析。他们研究了幽默言语的策略,幽默言语行为的参与角色,幽默言语的幽默度,以及幽默言语所反映的社会特性等。这些研究在深化我们对日常会话中幽默言语的理解上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以Fillmore(1994)提出的框架理论为视角,尝试性地探究幽默言语意义识解过程中如何通过框架转换来理解言语的幽默效果。

2 框架理论及框架转换

框架这一概念起始于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研究。Filmore将框架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把框架定义为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包括词汇的组合、语法规则。每个框架都带有多种信息,有些是关于如何使用框架的信息,有的是关于所期待发生的事件的信息,有的是关于当期待无法得到证实时的解决方法。

Fillmore(1994)认为框架由一系列相关的范畴组成,它的结构根植于生成语言的语境,因此除了词汇和话语的客观意义之外,说话者的脚本经验,话语预设的社会机制,百科知识,信仰等也对词汇和话语意义的生成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们和语言知识密不可分。某些特定的词汇和结构激活语用者头脑中对应的框架,不参照词汇和话语所在的框架,意义无法实现。例如,要想理解breakfast的含义,首先要有一日三餐这一概念,该单词的基本意义为“睡眠之后在一天较早的时候吃的,吃的内容相对固定。”在美国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可能用breakfast表示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如果整个早晨都在睡觉,breakfast在下午两点吃,主要食物为鸡蛋,吐司,咖啡和橙汁;如果整个晚上熬夜,breakfast指早晨七点享用的鸡蛋和吐司等;如果是睡了整个晚上,breakfast则指早晨七点的花生黄油,果冻布丁和三明治等。

Fillmore(1994)还认为框架是一个概念系统,语言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可能有限,因此语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会借助话语信息建构一个能表征句子意义的框架,激活头脑中预设的网络,建立起无数联系,协调各种信息,创建各种映射,从而构建一个可以表征当前话语信息的新框架。被激活的新框架有一系列槽(slot)(空位)和填充项(filler)组成,这些槽和填充项形成了语用者的解释和心理期待,影响着受众对话语的理解。框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合适的框架内,语用者更加容易理解框架内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2)框架有助于语用者推导出话语中缺损的信息。

框架理论(Fillmore 1994)认为,在意义的识解过程中,背景知识和话语语境信息至关重要,它们参与信息的表征和意义的构建。对同一情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识解路径,不同的读者因为个人经历和兴趣的不同,有时会对同一语篇产生不同的识解。Anderson等人曾对两组被试就同一语篇的理解做过测试,他们发现认知框架的确与读者的兴趣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组被试对同一语篇的理解有着天壤之别。可见,话语的意义不是取决于话语的词汇内容,而是取决于语用者的认知框架的激活。Bartlett同样认为,我们对话语的理解和记忆不是依赖于对话语的直接复制 (straight reproduction),而是依赖建构。语用者会在建构过程中利用话语的信息,唤起大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共同建立起一个与当时情境和话语意图一致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

20世纪兴起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份,语言结构的理解与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等)密切相关,语言运用的过程同其他的认知机制的工作过程是一致的,语言使用的规则蕴含一般的认知原则。语言的意义不是在于语言本身,而是在于由许多认知活动构成的框架(frame)之中。“自然语言中的意义是一种信息结构,编码于人类的心智之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框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着话语的展开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即框架转换(frame shifting).框架转换理论为语言的认知层面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关联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我们研究语言意义的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 框架转换与意义识解

语言信息激活框架,但认知的复杂性为诠释同一事件提供了多个视角。事件与事件的联系是复杂和微妙的,我们用已有的知识预测新的事件,当语项中的填充项与我们的预测相一致时,原先构建的框架成立,框架中的语义就是预测的意义。当填充项与预计相反时,就应该建立新的框架,语项的关系要重新建立,语项也就随之改变。例如:

(1)Interviewer:Were Romeo and Juliet sleeping together?

Barrymore:They certainly were in the Chicago Company.

从上面记者和Barrymore(莎剧的一位名演员)展开的对话可以看出,记者的话语建构了一个以剧本《罗密欧和朱丽叶》为背景知识的认知框架。在此框架中,罗密欧和朱丽叶是意大利的一对青年恋人,两家有世仇。记者是想要Barrymore证实剧本内的两位青年是否同居了。可是,Barrymore的回答却建构了另一个认知框架,它是根据美国的一家演出公司的剧本为基础的。这里的“他们”已不再是剧本里的人物,而可能指称的是演员自己了。由于演员与剧中的人物已经建立了一种比较稳固的认知关系,人们往往可以用角色来转喻指代演员名。这样Barrymore说的sleeping可能是美国改编后的剧本内加入了床第镜头,也可能指的是两位美国演员在剧外是情侣关系。故对该话语意义的识解需进行框架转换。

句子意义是一种概念结构,句子的语法不是指定上下文传达的意义,而是给语言使用者提供线索建构信息表征,框架可被视为语言结构的基础。框架不是一种静态的知识结构,而是出于知识网络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每个框架有一个或多个槽,每个槽对填充项都有限制。人们利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构建认知框架,但是语言信息中出现的转折词(disjunctor)会打破空位填补的限制条件,这将促进读者进行框架转换,从而对意义进行重新识解。请看下面例句:

(2)Bythe time Maryhad had her fourteenth child,she’d finallyrun out ofnames tocall her husband.

(3)I let my accountant do my taxes because it saves times;last springit saved me ten years.

例(2)绝大部分语言信息呈现的框架与生孩子有关。当玛丽第14个孩子出生时,她都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起名了,这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对一个家庭来说,14个小孩确实是太多了点,给孩子起名困难很容易理解。Names在框架中指婴儿的名字。但是话语中的转折词husband不符合所在槽的填充项的特征,与读者的预测不一致,与“取名”框架相冲突。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对names重新识解,重新确立一个能理解话语意义的新框架,得出names为“责备、谩骂”的意义。

例(3)的前半部分创建的框架是一位忙碌的商人聘请会计处理他的交税事务,times作为纽带,连接着前后两部分。然而转折词years在我们大脑中激活的是另一个框架。一位不诚实的商人聘请会计掩盖不正当的交易,在新框架中,years指狱中的事件,因此也勾勒出商人和会计之间的不正当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框架转换是听话者对已有信息进行重组,使之进入新的认知框架并进行语义再分析,是旧信息所激活的框架与新信息的内容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旧信息让位于新信息或与新信息整合确立新的认知框架的过程。

4 幽默言语意义识解过程中的框架转换

熊学亮教授从认知语境着手,探究了认知框架对话语的宏观意义。他认为,人对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知识或经验,构成话语的认知语境。话语的认知语境可以反过来控制语言的使用和生成。话语的生成和意义识解,在宏观结构和语义上依赖于认知框架。

正如上文论述,话语的生成和意义识解并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框架,是交际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交际双方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参与对话语的认知。因而,有时因为交际双方对某一事件的认知框架不同,交际者会适时地根据语境调整框架,正确地理解话语的真实意图。受众对幽默言语意义的识解则更需要进行框架转换,从而体会到话语的幽默。试看下面例子:

(4)A stranger on horseback came to a river with which he was unfamiliar.The traveler asked a youngster ifit was deep.

“No,”replied the boy, and the rider started to cross,but soon found that he and his horse had swim for their lives.

When the traveler reached the other side he turned and shouted:“I thought you said it wasn’t deep?”

“It isn’t,”was the reply;“it only takes my grandfather’s ducks up totheir middles.”

在例(4)中,受众建立了这样一个认知框架:那条河并不像小孩所说的那样浅,实际上比较深,因为那位旅行者和他的马并不能涉水过河。当旅行者抵达彼岸回过头对着那小孩喊叫“我原以为如你所说这条河并不深”时,受众因受概念连贯缺损性期望值的牵引,一定会认为小孩的回答应是承认自己刚才说了谎话,可小孩的回答却出人意料,说河的确不深,因为河水只到他爷爷鸭子的腰部。受众从小孩的回答所获得的认知框架显然与刚才建立的框架发生冲突,也就是说,小孩的回答“河水不深”显然是打破了原先形成的框架“河水不浅”的空位填补的限制条件,与受众的预测不一致,因为“河水不深”不是这个框架内的一个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只得将“河水不深”这一框架转换到另一个新的框架:小孩没有撒谎,在他眼中,小河的确不深,因为爷爷的鸭子过河时河水没过鸭子的腰部,旅行者自己过于天真,轻信了小孩的话,以致过河时险些丧命。这样的框架转换为我们建立起一个实时的映射(on-line mapping):小孩不知道鸭子是天生的游水好手,他的回答是依据自己稚拙的判断:鸭子过河时水仅淹没其腰部,这说明河水是很浅的,而人和马在体形上无疑大于鸭子,既然鸭子能过河,人和马当然也能过河,因此小孩并没有故意撒谎。这一转换的框架自然成为新的框架,话语中的幽默很自然地在新框架中得以体现:小孩稚拙的判断和旅行者的过于轻信。再试看例(5):

(5)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这是《茶馆》中,王利发的妻子王淑芬和茶馆李三的一次对话。王的话既是询问又是建议,受众期待的应答语应是对王的建议的回应“同意与否”,这才符合受话人的认知框架。但李三的回答却完全与之无关,不说剪也不说不剪,对王的建议不置可否。当然,至此交际者原先的认知框架被打破了。但如果只是到此为止,受众的识解也随之停止且不再有进一步的识解,幽默是不会产生的。显然,言者、作者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被识别,交际的任务也就没有完成。对于交际者来说,这无疑应是一次失败的交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李三的应答语虽然出乎受话人的期待,与原先的认知框架发生冲突,但同时随着受话人认知语境中新信息(当时的社会每况愈下,社会改良没有什么作用,人们已经不抱希望,可称是人心冰凉)的被激活,一个新的框架同时被激活。这样作者的意图最终被识别,交际完成且幽默产生。王话语中的“改良”指的是大茶馆的改良,“干净了”,“体面了”,“专接待文明人”。因而李三的辫子实在是碍事了,所以王劝李三把辫子剪掉。可是李三却觉得什么改良都是骗人的、没用的:“皇上没有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改良没给社会带来什么进步,生活没有一天天变好,反而越来越糟了。改良有什么用呢?小辫儿也还是留着好,“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茶馆的改良”引发“社会的改良”,再引发“社会改良的结果使人们对改良不抱希望,已经心凉了”。进而重新回到“茶馆的改良,剪小辫儿”上来,通过新的信息的加入,受众将新信息同旧信息进行整合,最终意识到李三或者作者对王的话语的态度:(学时)改良无用,辫子不剪。从而建立了新的框架,交际意图被识别,交际完成。在这一系列的信息重组过程中,交际完成的关键在于新信息的加入转换形成了新框架。同时,这也是幽默产生的关键。

从以上例证分析看出,Harris关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分,实际就是语用者是否拥有当时语境和话语意图相一致的认知框架,如果有,则理解成功,如果没有,受话者则要根据语境通过框架转换进行意义识解,如果转换失败,那么交际失败,就幽默言语来说,其幽默效果也就不能显现。

5 结语

框架理论(Fillmore 1994)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语用双方动态地使用语言传递交际意图的过程,话语的生成和识解必须有语用者的认知参与。语用者认知框架的激活是理解话语的关键,只有拥有与语境一致的框架,受话者才能建构起与发话者意图相符的意义。在会话中,受众根据幽默言语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激活框架,并根据语境适时对原有框架进行调整,将各种新、旧信息进行协调并创建各种映射,构成一个意义完整、逻辑合理的新框架,转换的新框架突显了幽默言语的意义,保证了交际的成功和幽默效果的生成。

[1]Boxer,D.&F.Cortes-Conde.From bonding to biting:Conversational jokingand identitydisplay[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7(27):275-294.

[2]Brown,G.&G.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3.

[3]Coulson,S.Semantic Leaps: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Faulkner,G.&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2-2):133-187.

[5 Fillmore,C.J.Frame Semantics.In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A].ed.byThe Linguistics SocietyofKorea,Seoul:Hanshin,1982.

[6]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M].Cole,P.&Morgan,J.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1-58.

[7]Jackendoff,R.Consciousness and the Computational Mind[M].Cambridge,MA:MITPress,1987.

[8]Norrick,N.R.Involvement and joking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Pragmatics,1994(22):409-430.

[9]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

[10]Zajdman,A.Humorous face-threateningacts:Humor as strategy[J].Journal ofPragmatics,1995(23):325-339.

[11]蔡晖,尹星.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5(1):5-8.

[12]程恩洪.英语幽默集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3]老舍.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14]李兰萍.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32-36.

[15]李勇忠,李春华.框架转换与意义建构[J].外语学刊,2004(3):24-29.

[16]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1998(1):53-56.

[17]王文斌.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J].外国语,2003(4):32-38.

[18]熊学亮.认知语用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9]叶文玉.浅谈讥讽在口语中的幽默效果[J].外国语,1994(4):70-71.

Frame-Shiftingin the MeaningConstrual ofVerbal Humor

JiangJiahong
(School ofForeign Languages,AnqingTeachers College,Anqing,Anhui 246011)

Verbal humor is a genre of linguistic interactions that often emerges in daily conversations.Frame Theory proposed by Fillmore holds that encyclopedia knowledge and world experienc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linguistic knowledge,the combination of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rame Theory,this paper aims to probe into the frame shifting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meaning construal of verbal humor.

Frame Theory;Frame-Shifting;Verbal Humor;MeaningConstrual

H136

A

1674-1102(2010)01-0087-04

2009-04-09

江加宏(1972—),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责任编辑:余义兵]

猜你喜欢
李三言语框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WTO框架下
法大研究生(2017年1期)2017-04-10 08:55:06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办证
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