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探讨

2010-11-07 08:26秦梅玲叶松庆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道德观个体

秦梅玲,叶松庆

(安徽师范大学青少年研究所,安徽芜湖 241000)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探讨

秦梅玲,叶松庆

(安徽师范大学青少年研究所,安徽芜湖 241000)

对安徽省17个城市(含农村)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总体呈积极向上态势,符合社会预期;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并存,且现代意识日趋突显;集体主义取向向个体中心取向偏移;世俗性的价值目标正在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通过对现状的认识,进而探讨对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的启示。

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现状;教育启示

未成年人的道德观正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1],它的发展现状如何?对未成年人的道德观教育有何启示?本文在2008年5-12月对安徽省17城市(含农村)未成年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回答。

调查样本取自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宣城、黄山、池州、巢湖、滁州、六安、淮南、淮北、蚌埠、阜阳、宿州、亳州等17个城市(含农村)。发放调查问卷305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5份,有效率为94.27%。其中男性1290份,占44.87%,女性1585份,占55.13%;城市1215份,占42.26%,农村1660份,占57.74%;省示范中学901份,占31.34%,一般中学1974份,占68.66%。

研究以社会调查为主,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交叉进行。调查问卷涉及未成年人的思想观、人生观、道德观、家庭观、劳动观、现代观、体育观、科技观、学习观、社交观等。全方位地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个案访谈与座谈会材料的分析,能够反映出现阶段安徽省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1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

1.1 总体呈积极向上态势,符合社会预期

未成年人对于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态度,由表1可以看出,有75.86%的人表示“赞成”,有18.92%的人表示“比较赞成”,而选择“不知道”和“无所谓”的人只占5.22%。通过调查还发现,能具体写出“八荣八耻”的占了56.34%。这说明大多数未成年人对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持非常肯定态度的。

表1 你对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怎样看

表2 当你看到升“国旗”或听到奏“国歌”时,你的心情

表2中反映的是未成年人看到升“国旗”或听到奏“国歌”时的心情,这是能体现未成年人是否爱国的一种方式,选择“非常激动”,“比较激动”和“激动”的有92.94%,表示“不激动”和“无动于衷”的只有7.06%,但这也不能说明这部分人就不爱国,因为爱国并不是仅这一种方式才能体现。

表3 讲不讲诚信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2],它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关系的一把尺度。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讲道德的标准。表3反映的就是未成年人讲不讲诚信的问题。有73.39%的人肯定的表示是讲诚信的,还有21.77%的人要根据情况来决定讲不讲诚信,选择了“不太讲”和“别人不讲我也不讲”。但总的看来,大多数青少年还是注重讲诚信,具备良好的道德观的。

社会的政治导向,社会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社会的文化环境,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等等都直接影响和左右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和主流上来讲,未成年人的道德观还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总体呈现积极向上态势,符合社会的预期。

1.2 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并存,且现代意识日趋突显

“孝悌”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是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在儒家看来,一个人是否有“孝悌”的观念是衡量其道德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一个人“仁爱”思想的根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父母尽孝,强调敬爱父母、赡养父母是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责任。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以是否尽忠孝为判断标准的。表4就是对未成年人“孝悌”观念的调查,调查表明,赞成孝顺父母“永远不过时”的有88.59%,“暂时不过时的”有2.26%,表示“不知道”的有1.21%,而持否定态度的只有7.93%,这表明大多数未成年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会一直孝顺父母的态度。

表4 孝顺父母是否过时

在继承优良传统思想的同时,未成年人的现代意识也日趋突显[3]。当代未成年人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他们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他们富有朝气,热爱生活,乐观向上,他们追求多样和变化,不愿封闭在古板、单调、乏味的生活圈子里,更愿意走向日新月异、变化多端的生活空间。表5反映的是未成年人对“早恋”的看法,有25.39%的人“觉得很正常”,26.61%的人表示“可以理解”,也就是表明有52%的人对“早恋”持肯定态度,而表示“不赞成”的人有37.67%,这表明大多数未成年人还是赞成早恋的,这也体现出当代未成年人的恋爱观较以往更加地开放和前卫。

表5 对“早恋”的看法

1.3 集体主义取向向个体中心取向偏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所倡导的是一种高度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并把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对立起来,这样个体利益就被淹没在集体利益的汪洋大海之中。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之后,个体长期受到压抑的个性和主体性得以解放和张扬,使一部分未成年人本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滑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部分未成年人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人生的目标,已成为价值观念的成分。

表6 你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怎么理解

表6是调查未成年人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理解,有29.53%的人表示“不赞成”,也有12.94%的人表示“赞成”,持“无所谓”和“不知道”态度的也有7.48%,还有38.23%的人选择“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看上去持中立态度,其实也是有自己的选择倾向的。这反映了有一些未成年人存在着个体中心主义思想。

表7 人生目标

表7调查的是未成年人的人生目标,选择“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能有个好工作”的有61.55%,占了总数的一大半,这表明大多数未成年人定的人生目标还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为自己考虑的,而选择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动机是为了国家,是为了“能为国家作贡献”的只有14.61%。

未成年人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使其自我意识非常明显,由于平时生活中并没有任何参照物,所以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与对自我的设计都是趋向于显现自我个性的,同时这种个性也在家庭范围内受到宽容,得到发展。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和肯定未成年人的个体意识,因为这是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表现。但是,这种个体意识有发展为个人主义的倾向,调查中显示当代未成年人对于周围的同伴、他人或者弱者的关心越来越少,而对于自我利益、得失的关注越来越多。

1.4 世俗性的价值目标正在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

改革开放前,人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化下,把“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作为他们的最高理想和价值目标。由于计划经济的普遍化致使人们的价值理想、生活方式、人生追求等都被“统一化”、“公开化”、“计划化”,人们很少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认识目标和价值理想的余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打破和抛弃了过去我们引以为豪的计划经济,转而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政治的进步与民主,文化的繁荣与昌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等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对我们过去所形成和倡导的价值观也提出了挑战。

表8 你认为最大的幸福是

表8是考察未成年人的幸福观,调查反应,有一些未成年人把“能挣大钱”、“能当大官”、“功成名就”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这三项加起来也有23.37%,也占了不小的比例。表9是考察未成年人对“人应当及时享乐”的看法,有35.44%的人表示“不赞成”,但也有11.83%的人表示“赞成”,7.99%的人表现出了“不知道”和“无所谓”的态度,表明了一些未成年人安于享乐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对于当代未成年人来说,以往人们所追求的那种抽象、统一、远大而宏伟的理想追求已丧失了诱人的光彩。当今的未成年人的个体价值追求和现世化取向日趋增长,他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安宁,追求自我的幸福和快乐。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质的满足,追求世俗的幸福,错误地把世俗观念当作了人生价值的真谛,甚至出现对纵欲主义、颓废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的有意无意的放任和玩赏的态度,导致理想失重,名利升温,淡漠精神,蔑视奉献甚至出现人格分裂或心理障碍,从而冲淡了对高尚道德理想,对人性全面发展,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追求。

表9 对“人应当及时享乐”怎么看

2 对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引导的启示

2.1 继承优良传统,鼓励合理的个性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未成年人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应当吸收我国历史上所创造的这种优秀的文化和良好的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明和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才能使中华民族不断地走向繁荣昌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合理的个性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张扬,倡导个性的现代意识为未成年人追求个性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崇尚自主自立,不迷信权威,不循规蹈矩,相信自己的选择,未成年人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未成年人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2.2 坚持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的辩证统一

首先,培养未成年人自主、独立的,具有人格尊严的个体。个体是价值的主体,个体的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进取,才能获得幸福,才能实现自我。

其次,要肯定未成年人追求并实现其利益和需求的合理性及积极意义,要允许每个未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因为只有承认个体的利益,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集体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真正成熟独立的个体,切实促进个性的解放。

再次,要教育未成年人重视对国家、集体利益的维护。国家、集体是为了个体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存在的,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而存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在追求个体利益的时候,必须同时注意集体利益,否则就会破坏市场经济的发展。

最后,教育未成年人要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脱离集体的个体,也不存在脱离个体的集体。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要引导未成年人学会正确处理个体价值取向与集体价值取向的关系,并按照这一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2.3 正确处理物质追求和精神提升的关系

在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我们被周围的金钱诱惑、功利追求、物质崇拜的包围中[4],我们必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处理好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

一方面,承认和肯定人的物质追求的合理性,因为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运行都是离不开对个体私利的认可的。另一方面,要培养未成年人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使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理想,使他们具有使用、把握、操纵物质的能力,成为金钱、物质的主人。

[1]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演变特点与影响因素[J].青年研究,2006(12):1-9.

[2]叶松庆.当代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向[J].青年研究,2008(12):28-34.

[3]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基本状况与原因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7(8):36-38.

[4]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301-303.

AProbe intothe Basic Situation ofDevelopment ofthe Minors’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Qin Meiling,Ye Songqing
(Youth Research Institut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3)

By investigating the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s’ethical standards in 17 cities(including rural areas)of Anhui Province,the basic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s’ethical standards is that the general situation is positive and is accord with social expectations;traditional ideas and modern consciousness coexist,and modern consciousness is increasing obviously;collective orientation shifts to individual central orientation;the value goal of secularism is replacing the value target of idealism.Based on the situatio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n the minors’ethical education.

Minors;Moral Outlook;Situation ofDevelopment;Enlightenment ofEducation

C913

A

1674-1102(2010)01-0013-04

2009-11-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9YJA88000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7-08D80)。

秦梅玲(1984—),女,安徽天长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叶松庆(1953—),男,安徽歙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及青少年研究。

[责任编辑:韩志才]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道德观个体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