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师写作教学策略

2010-04-04 10:24姜友芝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写作学中学语文师范生

姜友芝

(池州学院中文系,安徽池州 247000)

新课程理念下高师写作教学策略

姜友芝

(池州学院中文系,安徽池州 247000)

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在当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高师写作教师应该提升思想认识,充分把握师范生特性和写作规律,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选择高质量写作教材,构建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加强写作实践训练,提高师范生“学会写”和“学会教写”的能力,从而向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新课程;高师写作;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写作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这样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交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水平是写作质量高低的关键,而这种认识水平与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相关。课程标准要求高师院校写作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的写作教学应在培养这些能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师写作教学应采用以下三个教学新策略。

1 选择高质量写作教材

近20年来的写作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出版的专著、教材、辞书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可比拟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孙绍振曾经写道:“自80年代以来,中国写作学的各类教材纷纷出版,估计已达数百种,可能是人文科学中教材数量最多的了。但是,数量众多与学科理论水平之低下,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因为中国当代写作学缺乏必要的学术基础”[2]。从这一番话中可以反映出大学写作课程从教材反映出来的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需要。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运行模式。

教师应该依据需要使用、评价、拓展,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者,挑选新教材的文本、选择教学内容。这里可以首推马正平编著的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高等写作学引论》、《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上下册)、《当代作文教学新思维》。这套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根据写作活动在当代信息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偏重于语言交际(说话与写作)教学的语文教育大趋势”[3]369编写而来的。根据这种理念设计出来的教材,不仅基本解决大学写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而且解决了中小学作文教学难的问题,促使大、中、小学写作教学走出困境。

2 提高师范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标中的作文教学理念之一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作为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师范生就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才会指导学生达到这一个要求。写作课只能为提高写作能力提供基础性条件,而要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写作教学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

2.1 强化阅读训练

对人类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认识社会和生活的活动。人类的全部生活完全写在书里面。人们通过阅读源源不断地给自己增加思想的源泉和能量,使自己充满生命的活力,观念得到不断的更新和提升,思想从无序走向有序。一个人如果停止了通过阅读从外界获取信息,他的思想和观念就会失去活力,就会思想僵化、与世格格不入。尤其写作者更要通过阅读吸收信息,接受前人的智慧和思想,与前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力度的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表达内容的过程。阅读是通过文章的表层结构语言,去探究文章的深层结构思想,是学习语言、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和方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探寻写作方法,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说过“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4]272。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就是文学写作者的根底之学。初学文学写作者在阅读时应侧重于文学名著。冰心老人在《文学家的造就》中指出:“文学家要多读古今中外属于文学的作品。这就是造就文学家的第一步了,他有了偏于文学的嗜好,也必须多读属于文学的作品。读得越多,格局越精熟,材料越方便,思想越活泼。久而久之,必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5]。师范生不需要成为文学家,但阅读不仅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写作技巧,还能引发人的创作灵感,引发人的写作冲动。没有阅读修养的写作,就像是井底之蛙——视野狭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师范写作课教师应该给师范生拟开一些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广博的写作信息视野材料空间,提高写作原动力。

2.2 培养观察能力

写作是对生活的思考与表达,而形成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的深度与广度,根本上来源于写作者对生活和事物的了解和把握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者必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加强观察的力度。所谓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他感官,感知,认识客体,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6]81通过对生活和事物的观察能激活写作心灵,激发写作情绪(兴趣),升腾写作情感,开阔写作视野,强化写作思维,提升写作思想,弘扬写作精神,捕捉写作感觉、动机,获得写作细节、题材。师范写作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接触到的人和事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要加强目的性指导,让他们从被动接受教师的任务而进行观察,逐步发展到主动地自觉地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同时,要有一定的指导观察的方法。一是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定向观察,就是要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是遇到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子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智力背景。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二是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集中归纳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写作创造的艰辛,主要的还不是构思与表达的艰辛,而首先体现在观察的艰辛上。生活,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当今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新信息不断涌现,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的眼睛既能一览无余,又能明察秋毫。所以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不懈,让学生只要达到一个自由、自觉、成熟、凝重、深广的写作观察之境,写作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2.3 构建新的写作教学模式

教学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失去了沟通(社会性交往)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在教学的社会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你我”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它就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境互动,情知互动”的发展过程。即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也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作用。课堂教学上,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之中。构建出“激情、趣味、求异、探索、协同、竞争”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意向动力系统和认识操作系统得以开启,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智力潜能得以挖掘,各种素质、能力和个性得以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促进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且互动式教学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学生相互之间、互动学习资源的互补作用,以及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他们自主学习和各抒已见,放开了学生思维的翅膀,使他们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冲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束缚,重新认定教师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而是教学过程中“教”的一个主体,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作为“教”这个主体的作用。即重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参与、诱发思考、指导方法、协同发现、提供资源、点拨疑难和培养习惯”等环节设计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要求克服过去那种“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行为,要求学会面向全体学生,善于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沟通,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让每位学生在情感上能够接受教师,感受到教师的爱,营造一种相互同化的民主和谐、自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教”与“学”这两个主体,在“思想、思维、情感”上的互动,从而实现师与生两个主体共同发展的目标。固然,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一切的行为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去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环境,包括师生关系的相互协调,都成为“教”这一主体的行为范畴。这就与传统教学中“教”的行为目标大相径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教师行为职能转化的要求。互动教学尊重人的内部自然,崇尚人的心灵自由,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关注人的生命真实,由此构成师生契合互动、和谐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作文是学生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下来,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的心灵体验。目前师范写作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讲——学生做”写作教学模式,这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且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传统教学,更多考虑教师的方便和需求,凸现教师的权威和支配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忽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弱化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抑制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挤压了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通道。师范写作教学应该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权威者”的角色,转而以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的角色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训练。在这种新的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道者、解惑者,还应该有令人敬仰的健康人格、思想境界、博大胸襟,应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解;其次,教师应该是“授业者”,这就是说,写作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写作理论家,也应该是写作实践家。换言之,写作教师既是文章的写作者,又是文章写作的演示者、阐释者和写作教练。在传统作文教学中,作文的主动权在老师手里,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老师说了算,学生没有丝毫的自由,这样就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东拼西凑,生搬硬套,成了学生写作的思维定式定势。要打破学生的这种写作定式,教师就要给学生全新的作文感觉——描绘自己的心理状态,叙写自己的心灵体验,阐述自己的人生观点,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要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学生说了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都会写出自己的文字来,每一篇文字都会出彩。

互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来。但同时,在教学中还要突出教学的师范性。众所周知,对于师范院校的大学写作教学来说,不但要使学生会“写”,还要使学生以后会“教”。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从写作基本能力训练到教学应用能力训练的科学逻辑,除了在内容体系中强化有序的训练外,还设置了大量的训练题,供学生实际操练时使用。让学生从理论上增强“学会教写”的自觉性,并从实践中去“学会教写”。从“学会写”到“学会教写”,是师范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应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书面表达与交流教学理念,高师写作应该转变旧的观念,在写作教学策略上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只要写作教师能认识写作教学重要性,摆正思路,落实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踏踏实实走下去,高师写作教学一定会跟上时代前进和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金霞.作文教学要做好慢功[J].学语文,2004(5):16.

[3]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冰心.文学家的造就[J].燕大季刊,1920(4):12.

[6]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G642

A

1674-1102(2010)01-0137-03

2009-09-25

池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07XJ022)。

姜友芝(1972—),女,安徽枞阳人,池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写作与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束仁龙]

猜你喜欢
写作学中学语文师范生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