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燕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姜红燕 女,1982年生,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事业管理。
图书馆是因读者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直以来,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图书馆如何发展,“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一理念都从未改变,它是我国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思想。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即明确肯定了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读者作为图书馆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图书馆工作和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传播和信息服务的机构,是情报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作为学校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是校园唯一的“正式”信息资源系统,是为科研活动、为社会大众服务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教学和社会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图书馆正面临着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的变革。“读者参与”作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创新模式,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以人为本”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读者为本,二是以馆员为本。图书馆是向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知识与信息的多样化需求的信息服务机构。读者实际上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他们对图书馆的使用率、满意度将决定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是现代图书馆践行人文关怀,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服务理念的直接体现。高校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有助于馆员与读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从而实现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与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之间关系的和谐,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计划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依靠政府拨款,垄断图书情报资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传统图书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向本校师生和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料和信息咨询的服务性机构,读者服务工作是其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图书馆的立身之本。在未来的信息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将表现为对用户的全面竞争,注重读者,注重服务,追求服务效益是图书馆工作的最大目标。图书馆只有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争取最广泛的读者来利用馆藏资源,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高校图书馆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工作中来,在和读者的交流与互动中建立一种交互式的新型关系,达到图书馆拥有读者,赢得读者信赖的目的;同时可促使图书馆及时掌握读者需求及反馈意见,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使图书馆的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院校应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员以教师为主,吸收学生参加”。随着我国法制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事业正逐步走向行业规范化、法制化,读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权益保护的范围不断拓展。“以人为本,读者第一”就是以读者的权益为本,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读者需求,维护读者权益。图书馆读者权益包括读者的人权(包括政治、社会、财产权利)、知情权、隐私权、合理选择与利用图书馆资源权、监督权及经济利益权等。高校读者只有在参与图书馆工作过程中,通过了解熟悉图书馆的具体规章制度、各流程、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及服务项目,从而全面了解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才能全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可以确立读者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是图书馆尊重读者、信任读者和理解读者的表现,也是读者民主、自由参与图书馆建设权利的保障。
所谓“读者参与”是高校读者(主要是学生、教师)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参与到图书馆的各个工作流程及部门工作的实践中,并以主人翁的身份,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监督和反馈的管理活动。“读者参与”是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一种互动,是现代化图书馆与读者间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读者参与”可促进图书馆准确把握读者需求,进而提高读者服务的质量;同时,读者也可进一步了解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增强读者的图书馆意识,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学生读者群和教师读者群。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参与”的主体,学生和教师分别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读者群,也是图书馆巨大的人才资源库。吸收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采取的一项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具有创新意义的互动措施。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偶然参与。例如参加图书馆的问卷调查、读者节、读书会或参加读者座谈会、报告会。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读者可通过图书馆的各种自助式服务,如E-MAIL、BBS、图书馆留言板、QQ群及Blog等多种网络渠道参与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
②定期参与。大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经过相关的岗前培训及选拔,可以勤工俭学或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图书馆从采访到联机编目及流通阅览等各项工作,以助理馆员的身份协助馆员做好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
高等院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和创造新知识、钻研新课题的双重重任,他们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师提供信息资源的机构,教师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体读者群,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参与图书馆建设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是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最高级形式,是图书馆建设的智囊团。它除由分管图书馆的校长、馆长参加外,主要由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及教师代表组成。委员会担负图书馆建设的监督和咨询职责,广泛听取师生意见,讨论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并向学校提交改进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指导图书馆工作。
②高校图书情报教授。图书馆应聘请校内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热心图书馆事业的高职称教师及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组成高校图书情报教授队伍。图书情报教授作为教师读者的代表,通过与院系资料员或学科馆员沟通,对学科前沿动态进行研究,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使图书馆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高校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文献采访理念,吸收不同专业的读者参与文献采访工作,有助于弥补采访人员学科专业知识的不足,更能加强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提高对图书馆的关注度,从而增强读者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可使馆员了解读者的最新需求动态,以及时改进采访策略,增强采访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靠性,促进馆藏趋于专业化和合理化,从而为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
图书馆是因读者的需求而存在、发展的,读者参与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是缓解图书馆与读者间供需矛盾的有效举措。读者参与文献采访的方式多样,具体有以下几种:
①读者荐购。即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图书馆提出购买建议或购买请求。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线荐购,即图书馆与书商联合编制图书订购系统,并将该系统安装在校园网或图书馆的主页上。网络荐购系统一般设有分类荐购并附有书目信息,读者只需要按照操作提示就可以轻松地挑选、推荐满意的图书资料。
②读者参与现采。在书展过程中,由采访人员做好分工协调,读者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现场评价、挑选图书。图书馆可邀请师生到本地区的书店、书市、展销会等参与现采,也可邀请教师和本馆人员一起参加全国大型的图书展销会,到外地现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科研的需要。
③读者捐赠。图书馆可主动与院系教师联系,动员他们将自己的专著、主编的教材捐赠给图书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使信息增值,而且还增进了研究型读者与图书馆的感情,激发教师“科研兴教”、“教育创新”的热情,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图书的热情。高校馆也可建立自己的漂流书屋,定期放漂,同时鼓励师生加入漂友,将自己的藏书放漂,以“循环漂流,源远流长”的模式增加漂流书屋藏书量。
④学位论文提交。学位论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较高的收藏和利用价值。高校建立自己的学位论文库,鼓励高校毕业生提交其学位论文,使之成为本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文献采访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具备文献采访理论知识,了解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方向,熟悉馆藏文献基础特色及经费分配,还要掌握文献出版、发行信息等。读者参与文献采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采访人员根据馆藏原则及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把好质量关。
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机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流通主要是资源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流通,因而必然有读者的参与。随着图书馆开放式管理的实践,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他们不仅利用图书馆,而且还可以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各项管理,读者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①学生馆员。由于学生管理员本身也就是读者,再加上他们平时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和需要,能够帮助学生查找所需要的图书资料,还能把上架的新书及时反馈给他们。同时,把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上来,便于图书管理员更真实、直接、及时地得到广大读者的信息反馈,从而迅速地改进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从而提高馆藏利用率。
②通过自助服务直接参与。高校图书馆开展的自助服务项目有开架借阅、自助借还书、自助刷卡签名、自助复印、电子阅览室和网上自助栏目等。自助服务中,读者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主体与客体皆为一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接受者。自助服务无需馆员的介入,由读者自行完成各项服务。读者可自助借书、自助还书、网上互借、自助复印、自助扫描、自助打印以及网上预约借书、网上讲座、网上推荐订购书目、网上参考咨询等。通过自助服务,让读者充分体验自己为自己服务的乐趣,培养了读者的动手能力、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流通馆员的工作压力。
③参与图书馆的读者培训。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读者需求、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服务是让读者通过图书馆寻求到所需信息,因而图书馆担负着教育读者、引导读者、培养读者情报意识和获取情报能力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就是引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以及多媒体系统获取信息。读者通过参与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或参加各种专题讲座等,可以掌握现代检索技能、了解图书馆的新设施、新技术及其使用方法,从而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和图书馆意识,以便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服务机构,除了来自上级的管理和监督外,还应有来自读者的监督和管理。这是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与读者沟通的渠道。读者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存在和需求体现了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可使图书馆工作处在读者的监督之下。通过这种监督,一方面可维护学生的借阅权力,提高学生爱馆、爱校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及个别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
①读者监督管理委员会。图书馆对有兴趣参与监督图书馆工作的读者进行培训、考核,挑选出部分优秀读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轮流查岗,记录各岗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填写读者监督卡,全方位督察馆员的工作。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从书刊采访、加工一直到各服务环节。根据不同性质的岗位,确定岗位工作指标,例如采访数据的专业相关率,编目的加工上架周期,窗口岗位的开放时间、服务态度,读者网络咨询或意见的反馈时差等。以此监督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促使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②读者意见反馈。图书馆可以通过校园网或图书馆主页把各部门的职能、服务内容、服务监督电话等公布于众;把员工照片、姓名、工号上传,便于读者通过网上留言板、BBS或QQ群等途径,反馈读者监督意见或建议。此外,在图书馆显眼处设立读者意见箱、读者意见卡、读者投诉卡,这样任何读者、任何时候只要他认为图书馆的工作中存在某些问题或有不当之处就可以提出来,当然也可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新书荐购等。读者评价应作为图书馆的考核内容,与图书馆的分配制度挂钩,这样使读者监督产生威慑效应并保持连续性,同时也可充分体现出读者的主体地位。
在图书馆事业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不再是面对具体资源的管理与服务,而是为读者提供所需信息的服务与管理。图书馆要吸引读者,就必须在读者工作领域中走出新路子,就必须突破传统陈旧的思维模式,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主客体关系,让读者反客为主,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大胆开辟读者参与工作的新天地,开创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领域。
[1]彭萍莉.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4):87-89.
[2]刘丽君.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网络财富,2009(6):142-143.
[3]朱凡.关于引进读者参与图书馆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68-70.
[4]刘暂.参与管理——高校图书馆读者应有的权利及其实现[J].图书馆建设,2006(4):13-15.
[5]胡舒莉.论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多维性[J].图书馆学刊,2008(1):88-90.
[6]朱小玲.体验式服务——图书馆服务的新思路[J].图书馆,2009(2):20-22.
[7]谢葆春.高校图书馆读者监督机制的初步实践[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59-60.
[8]朱维华.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管见[J].图书馆论坛,2006(5):270-272.
[9]王慧芳.现代图书馆与读者的新型关系探究[J].现代情报,2006(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