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富 王 佳
(1.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西南大学图书馆,重庆 400715)
唐云富 男,1958年生,副研究馆员。
王 佳 男,1955年生。教授,图书馆副馆长。
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期刊的繁荣。据统计,国内音乐期刊数量至2000年底已达140余种。[1]这些期刊已成为音乐研究(创作)者展示原创成果的重要学术平台。音乐类核心期刊与其他学科相比数量相对较小(7种)。对这些期刊以及《中国音乐学》的引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客观揭示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其他特征,以期弥补定性评价期刊方法的不足。
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其收录范围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元数据库产品文献和参考文献。目前实现了CNKI的期刊、图书、论文、报纸类文献的引用文献和被引用文献的链接,已达360余万篇。它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交流模式,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及评价工具。CNKI中心网站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提供每日更新的动态数据。文中所列原始数据全部来自CNKI,最后截止日期为2009年5月15日。
发文量是描述期刊生产论文能力的基本指标之一。[2]刊物发文的定量统计分析能够全面反映刊物的学术质量、办刊特色和社会效益,展示刊物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因此,多数刊物都定期进行发文量统计分析。
表1 音乐类核心期刊1988~2008发文量、下载量
表1显示,21年来《人民音乐》发行241期和发文6217篇高居前列,成为国内音乐界最大的期刊文献源。其余6种期刊发行期数相当,发文量却有所区别。《中国音乐》3419篇,《黄钟》2110篇,分别居于发文量2位和3位,《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发文量相当,《音乐艺术》发文量最小。期刊的创刊历史、不同的读者定位导致期刊载文容量的不同规模。因而,不能以期刊发文量的大小来判断期刊所载论文质量的优劣。
引文量是某一主体对象含有参考文献(被引文)的数量,[3]即该杂志引用文献的频数,它是衡量著者对已有科研成果和文献情报的吸收容量、吸收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反映期刊论文理论来源和学科动向的基本线索。
表2 音乐类核心期刊1988~2007引文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音乐类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与引文量之间不呈正相关。发文量最大的《人民音乐》引文量并不大,可能与该刊的定位和特色有关。篇均引文量[3]反映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期刊每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平均数量,是描述期刊吸收信息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映期刊论文所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参与学术交流和吸收他人信息的程度。篇均引文量显示,音乐类核心期刊的引文量整体上与国内其他中文期刊的篇均引文量存在较大差距(2005~2006年CSSCI所收论文的篇均引文量为8.62篇)。[4]表2显示,20年来《黄钟》和《中国音乐学》篇均引文量最高,分别为1条和0.83条。说明这两种期刊的论文作者在创作时,更为关注学术发展动态,文献需求量大,善于捕捉学术前沿的各种信息,具有较强的文献收集能力和水平。
以论文发表后的被引用信息作为评价的数据来源,奠定了期刊论文评价的客观性基础。论文被引用,说明它包含的信息或知识被人利用,被引用的多少则可看作是对论文学术价值的测度。从世界范围看,大量论文发表后没人理睬,通常从未被引用过的论文占49%左右。[5]真正被重视并加以引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长期被大量引用的则更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表3 音乐类核心期刊1988~2008被引数据
?
表3同样显示出音乐类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与论文被引量不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篇均被引显示,《中国音乐学》以篇均被引2.62次排列第一,《音乐艺术》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分列二三位。说明这3种期刊与同类期刊相比,所载论文学术性强。也表明这3种期刊论文选题读者关注度较高,利用价值较大。期刊所载论文被多少期刊引用,可以从另一角度看出期刊的整体影响力。表3显示,《中国音乐》、《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和《音乐艺术》所载论文分别被国内481种、413种、344种和343种期刊所引用。说明这些期刊的整体影响力明显大于其他同类期刊。
统计《中国音乐学》被其他期刊的引用情况,有助于编者和读者了解该刊在音乐界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影响力,也为该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表4 1998~2008年引用《中国音乐学》5次以上期刊分布
表4显示,引用《中国音乐学》的期刊总数达344种,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就达221种,引用率为64%。在全部引用期刊中,高等院校学报209种,占61%,其他135种期刊里与音乐学相关的专业期刊占52种。表明引用该刊的多为理论性、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核心期刊和高校学报。从该刊被引频次看,引用70次以上的期刊10种,引用20次以上的期刊15种,引用10次以上的期刊27种,引用5次以上的期刊44种,引用2~4次的期刊105种,引用1次的期刊195种。表4显示的44种期刊的引用频次为1549次,占该刊总引用频次的38%,而引用期刊却只占全部引用期刊的13%。说明表4中的期刊论文作者相当关注《中国音乐学》所刊载的论文。
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造诣深且不断发展壮大又相对稳定的论文作者群是办好刊物的必备条件,也是拥有丰富高质量稿源的重要保证。
表5 1998~2008年《中国音乐学》发文5篇以上作者分布
表5显示,1998~2008年《中国音乐学》有21位作者(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在5篇以上,这些作者全部来自专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中成为专业造诣深、学术水平高的专家群。其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音乐学》和其他期刊的认可。从作者发表论文的角度看,该刊高产作者较多,说明拥有丰厚的稿源和不同结构的作者群。
研究期刊论文作者被引情况,对于期刊编辑有针对性地组稿和选择审稿人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对期刊作者被引情况评价,期刊编辑可能会发现某些作者既是期刊的高产作者,又是期刊的高频被引作者。
表6 1998~2008年《中国音乐学》被引10次以上作者
表6显示,31位作者的论文被引10次以上,说明这些作者的文章(或作品)含金量高,原创性强,对同行新的研究成果的形成参考价值大。通过对表5和表6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有13位作者发文量都在5篇以上,文章被引10次以上。
表7 1998~2008年《中国音乐学》的核心作者
表7显示,13位作者(第一作者)发文总数和被引总频次分别为95篇和265次,占该刊发文总数和被引总频次的5.8%(95/1641)和6.6%(265/4035)。因此,可以认为这13位作者是《中国音乐学》的核心作者。从数量上看,该刊核心作者数量明显不足,据笔者调查,《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国内一流刊物的核心作者多在50人左右。为此,建议该刊编辑部继续加大对某些重点作者的发现和培养力度,使该刊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原创能力强的核心作者群,为该刊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高质量的稿源支撑。
《中国引文数据库》显示,音乐类核心期刊中《人民音乐》发行期数和发文量最大,成为国内最大的音乐学期刊文献源。7种核心期刊与国内其他学科期刊相比,篇均引文量、篇均被引量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音乐学》篇均下载量、篇均引文量、篇均被引量大,读者关注度和利用频次高,其所载论文具有学术性强、含金量高、原创性多的特点。该刊影响范围大,多为国内核心期刊和高校学报所引用,在中国音乐学领域里的领军地位明显。该刊核心作者数量略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发现和培养。
[1]方宝璋,郑俊晖.中国音乐文献学[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404.
[2]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78.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63.
[4]苏新宁.《中国人文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010.
[5]何小清.引文分析法及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98年被引排序与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