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语设计的审美要求及角度审视

2010-03-16 03:18孙清武
文教资料 2010年34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语文教学

孙清武

摘 要: 导语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新课前精细设计的教学语言。好的导语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导语设计时一定要拓宽思路,创新视角,使导语体现审美特征:激情美、意趣美、奇巧美、简约美、才智美、音乐美、图画美、铺垫美等,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语设计 审美特征

导语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新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导语设计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导语总是教师的艺术创造,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导语,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思维,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奠定课堂学习的基调。正如高尔基谈文学创作时所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文学创作如此,课堂教学同样如此。语文教学有别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导语设计应注重突出审美特征。

1.激情美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学创作如此,导语设计也不例外,因为“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澎湃的激情才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对所学文本的热爱;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学生引入规定的学习情境。在导语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设身处地,入情入境,把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喜悦、豪迈、颂赞之情,悲伤、痛苦、贬责之意一一再现出来,也就是实现作者情感的第二次燃烧,随作者喜而喜,随作者悲而悲,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要有对文本所写人事景物的热爱和所思所想的认同,叙述时要抑扬顿挫,描绘时要绘声绘色,议论时要慷慨激昂,以收先声夺人之效。

2.意趣美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方法,乃是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导语要有意蕴与情趣,做到意趣盎然;有内涵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有趣味性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导语,能做到“课伊始,趣乃生”,或以疑激趣,或以图激趣,或以事激趣,或以诗激趣,或以练激趣,或笑话激趣,或幽默生趣,使学生趣味横生,情绪高涨,产生对学习内容的莫大热爱与深切期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奇巧美

导语设计的角度要新颖、独特、奇巧。这样设计出来的导语才会让学生觉得新鲜别致、震撼而有吸引力,才会使学生有神情振奋、耳目一新之感。思路平平的一般性导语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而为导语而导语的形式主义做法更是导语设计之大忌。因此教师在导语设计中要注意奇思妙想,匠心独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做到角度新颖,方式巧妙,表述独特(如音乐、谜语、遥远联想、比喻、对比等),从而给学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感受。

4.简约美

导语的篇幅要简短,语言要凝练,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可故意绕弯子,或让学生“跑迷宫”。虽可曲径通幽,但不能雾里看花、隔靴搔痒,或若即若离。导语设计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相对文本学习来说都不是主要的或最重要的,因此一个导语不能占据太长时间。它要求教师言简意明,要言不烦,不重复,不啰嗦,不拖泥带水。那种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懒婆娘的裹脚式的导语,除了让学生腻烦以外,是不会有任何作用的。

5.才智美

好的导语,一方面要表现出设计教师的才情与学识,另一方面还要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与思维。因此,在导语设计中,教师一方面要学会运用新鲜优美雅致的语言,要学会描绘,学会渲染,学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知识含量,要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既有所得,同时又得到感染与提升。另外导语设计无论选择什么角度、采取什么方式、运用什么手法,都要考虑是否能激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力。

6.音乐美

导语设计要注意音韵和谐,悦耳动听,使之成为一首令人陶醉的抒情诗,一支美妙动人的协奏曲。音乐、歌曲、诗词曲赋具有很强的旋律美,既新颖又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在导语设计中被广为运用,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导语设计方式。除此而外,在其他形式的导语设计中,教师要充分注意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注意语气语调的起伏变化与和谐协调,因为这能让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也能有效提起学生学习的注意。

7.图画美

好的导语要形象直观,能给学生以图画美,或让学生直观其人事景物,或让学生如闻其声、如睹其人、如观其景、如临其境。导语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挂图等或展示作者影像,或展示文本人物与故事片段,或展示文本所写的某一具体实物;也可通过教师语言的形象描绘,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某一生动具体的生活画面、场景画面、情境画面等,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这样的导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

8.铺垫美

《礼记·学记》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好的导语,其作用就在于“喻”(诱导),就在于“道”(引导),就在于“开”(启发)。说白了,就是为文本学习铺路搭桥。因此在导语设计中,教师应或从文本的背景介绍入手,或从文本相关内容的阐发入手,或从与文本相关情感的激发入手,或从其写作方法的研究入手,为学生学习文本铺平道路,奠定基础。

好的导语除了应具有以上审美特征以外,还有诸如境界美等很多其他美学要求,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要想导语富于审美性,收到理想的审美效果,教师在导语设计中一定要拓宽思路,多方思考,广泛联想,创新视角。只有这样,导语设计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性,才会有更多的遴选空间。

导语设计的视角,一般说可以从文本的背景、写作目的动机、文题、作者、文体、文本内容(人、事、景、物、理等)、写作方法、文体风格、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究;而每一视角的设计方式与途径又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如新旧联系法、诗文背诵法、联系写作法、遥远联想法、成语典故法、引君入瓮法、由此及彼法、谜语法、对联法、音乐法,等等。只有找准视角,熟谙设计的途径与方式,导语的审美性才能得到保证,才具有较为充分的条件。

例如文本《勾践灭吴》,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思考设计导语:

(1)从成语“卧薪尝胆”的出处或关涉人物入手研究;

(2)从蒲松龄书房联语入手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从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入手研究:

沉鱼——西施 落雁——王昭君

闭月——貂禅 羞花——杨贵妃

(4)从春秋五霸入手研究:

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

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

(5)从对兵法“穷寇勿追”的讨论入手研究;

(6)从解放战争时有人提出“隔江而治”到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入手研究;

(7)从司马迁评价刘邦“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历代帝王大肆杀戮开国功臣——越王勾践入手研究;

(8)从史书体例入手研究:

编年体——国别体

(9)从吴越争霸的故事引入;

(10)从36计入手研究:离间计、美人计;

(11)从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引出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复国入手研究;

(12)从拟制对联入手研究:

师出上联——大丈夫能屈能伸

生对下联——真女子能辱能荣

然后举例——勾践、西施

(13)从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讨论入手研究:

勇与谋抑或实力强弱——吴越之战

(14)从俗语“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入手研究:

赵括之死——吴国之亡

(15)从俗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讨论入手研究;

(16)从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入手研究;

(17)从“红颜祸水”、“女人误国”的讨论入手研究:

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崔道融《西施滩》:宰噽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再如文本《荷塘月色》可从以下角度研究设计导语:

(1)以旧引新,借已学课文《背影》、《春》导入;

(2)从作者身份的角度导入:新民主主义时期——爱国知识分子、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3)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对朱自清的高度评价入手研究;

(4)从当代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北大、清华入手导入;

(5)从历史学家吴晗、美学家朱光潜高考数学零分的录取学校入手研究;

(6)从散文及其类别入手研究:

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喜欢学习哪类散文

(7)从周敦颐的《爱莲说》入手研究;

(8)从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什么花入手研究;

(9)从心情不佳时如何排解入手研究;

(10)从心情好坏与景物美丑的关系的讨论入手研究;

(11)从晚上赏景与白天赏景的异同的讨论入手研究;

(亦可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受引出)

(12)从遥远联想导入:

自华、浙江、散文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打一现代作家

芙蕖、菡萏、夏天、周敦颐——打一植物名;

(13)运用引君入瓮法导入:

同学们去过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吗?想不想去看一看呀?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去看看那里的荷塘与月色。(板书课题)

(14)从古代咏莲诗的背诵导入: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

以上两例文本,还可以从更多方面与角度思考研究,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导语。如果语文教师在每一文本的导语设计中,都能如此潜心思考、精心策划,再经一一甄别,反复筛选,构思出一个具有较强美感韵味的导语就不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语文教学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