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滢
摘 要: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为语文教改提供了有力的契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笔者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反复思量,努力探求将语文教学改革逐步引向精细化运转轨道的路径和策略,以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参考,避免在缺失的语文教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精细化
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界和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认识的影响,就业率成了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成了高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在此大形势下,促使我们对学生理论水平的教育逐步淡化,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也全面淡化。“多一个证书多一条路”的职教理念更促使各高职业院校普遍通过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取证来帮助在校生提高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鼓励学生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由此曲解职教方向,导致实际教学工作中荆棘密布。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缺失的表现症状
1.课程设置存在误区。
语文教学被边缘化,过于突出专业课地位,偏重考试课程而淡漠考查课程,重视必修课程而轻视选修课程,没有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首要任务,造成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量较低,无法提供在专业课教学中所必备的语文知识,同时学生体验不到语文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使教与学双重受阻,以致渐渐销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材编排存在偏差。
教材内容陈旧乏味,脱离实际,且与高中教材的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缺乏现代意识和实用特色,更无法充分诠释职业素质教育理念,以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战能力都得不到全面、均衡发展。
3.教师自身能量限制。
总体表现为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欠缺责任心。不关注社会发展新进程,培养观念上重才轻德;不关注职业教育新理念,教学方法单一死板;不关注教育改革新探索,教学实践传统无奇。
深度表现为缺乏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精神,致使自身能量储备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严重背离职教改革轨道。教学实施中偏重于评析书本知识,过分强调机械式简单学习,而忽视来自于实践课堂的活力。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勇于探究、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和勤于创新的学习平台,教学方法与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关注,学习能力和潜力得不到挖掘,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培养。
广度表现为缺乏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无法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拓展性疑难问题。从实际调查来看,由于存在应付心理,不少高职院校的教科研项目大多名存实亡,只要求教师在年终总结时提交几篇论文便可结题交差。这就造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管教学水平高低优劣,不管有无教学经验,无需结合当今社会时代变革,不需要对教学本身全方位加以思考和权衡,更谈不上对教学艺术和教学实效的追求和创新了。由于教师科研观念的高度淡薄导致职教语文教学个性严重丧失,学生对缺乏感染力、缺乏教学艺术的语文教师乃至语文专业本身均生厌倦之情。
在实际应用中则表现为缺乏调查研究精神,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业结束时与职业岗位的圆满对接。尤其在应聘考试这种关键时段,大多学生在简历撰写和面试答辩中存在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等严重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较差,致使无法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因此,真正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是不会忽视加强学生在此方面的实践操作训练的。
4.学生自身存在抵触。
由于学生层次不一,基础薄弱,课外阅读量低,造成自身学习积极性低。尤其在口语表达和作文习作中存在畏惧心理,加之对语文课程本身的认识不足,致使其学习兴趣淡薄,学习兴致不高,在学习中备受挫折,增加了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有关学科教学方面的活动的难度。有些活动即便在报名时学生比较踊跃,可开展不久便销声匿迹了。体现在学生身上那先前高涨的热情更充分证明他们期待的是在“乐”中学习,在“乐”中成长,当然这也体现出他们缺乏韧性的一面,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步入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精细化轨道进程的实施策略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专业人才。亦即高职院校毕业生除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而文化素养的核心力是语文素质,且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具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文化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全面探索适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细化路径。
1.牢固把握职教前瞻思想,正确定位语文教学思路。
职业教育应走“语文”教育路线,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使学生学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即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据此反思,语文教师尤其是职教类语文教师应多到学生工作岗位一线去调查和实践,进而了解学生的专业,了解工作岗位要求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以此付诸在教学实际中,切实使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
2.加强教材编制改革执行力度,拓展校本教材辐射面。
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努力加强教材建设力度,加大教材改革幅度,去除体系残缺、内容落后、结构陈旧的老套教材,广开渠道,从学生主体的学习行为特点出发,多方位征集、补充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富有现代意识的教材内容和作品,尤其应节选一些现代优秀的中外作品和CAI课件,以及以多媒体光盘为代表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为辅助教材,以此来保障学生在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立业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均能获取优势供给。
3.让我们的教学模式“活”起来,让我们的教学效果“跳”起来。
实践早已证明,合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巧妙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拓展实践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均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活用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场面,活现教学艺术形象,活跃课堂言论气氛,以促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极致,以获取事半功倍的高效率。
4.以生为本,以实为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综合实践素养。
当今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变化,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面临更多问题、更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来研究职校语文教育规律和教学艺术,以此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教学理念和态度,积极挖掘自身教科研能力,不断加强自我效能感,勇于打破传统习惯的思维定势,在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寻求符合时代进程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策略。
首先,我们应明确和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进一步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实用价值和使用目的。语文是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人终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将对我们的一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以文学素养为重,它将制约着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高度和成就。
其次,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语文修养现状,有层次地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和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职场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力,真正提升自身的品位和层次。
最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特别还应加强社会调研实践力度。体现在实际中,表现为积极与应聘学生交流,或经常到学生一线工作岗位调查研究等,全方位了解学生以及社会对职业语文教学的需要,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或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实践证明,语文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综合性基础课程,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以语文教学为抓手,继续深入地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此来证实我们对职业教育所独有的那份厚爱。
参考文献:
[1]刘义兵,沈小碚.职业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3:3.
[2]李永宏,汪照均.大学语文教育应渗透人文精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9):43-44.
[3]石俊霞.探析《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5,(36):32.
[4]甘阳.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2006:38.
[5]佘丹清,张曦微.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此基础上[OB/EL].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1280.2008-04-07.
[6]赵雪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J].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82).
[7]张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