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峥嵘
(江苏省海安县技工学校江苏南通226600)
关于分层次教学在《机械制图》中的运用
崔峥嵘
(江苏省海安县技工学校江苏南通226600)
就《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不平衡性问题,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角度探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体会。
分层次教学;机械制图;因材施教;愉快学习
初中生升入技校或职中后,由于个性及发展的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环境影响的不同,造成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尤其对于《机械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它较抽象以及强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因素,使学生在进入点、线、面的投影理论学习时,形成了能力上很大的差异,严重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整体的教学效果,且直接造成了学困生的增多与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甚至辍学。要扭转这种教学的被动局面,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就必须以学生为本,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学困生在内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他还指出:“只要在提供适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次教学就是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一)尊重学生,隐性分层
针对《机械制图》课程较为抽象的特点,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分不同层次,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分层不是简单地、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要通过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即教师暗中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小组的差别而没有分类的差别,使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小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以便采取竞争的方法促进其发展。还可使全组学生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实行小组内的合作互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显示自己的机会,既能使学生在被帮助中不断提升,又能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
教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可以根据一次或两次大的综合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日上课表现,初步分出A、B、C三类,均衡地分配到全班各个小组中。由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对学生分层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起主导作用。比如,在教学评价时,由学生自我确定组别,模糊组别之间的界限,要使学生明白分层是阶段性的、动态的、变化的。学这一章节时,某个学生可能在C组,而学另一章节时,他又可能到了B组,要体现出教师的爱心、关心,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从而让每个学生都生活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能积极地、愉快地从低组别跨入到高组别,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因材施教,愉快学习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实施措施,可以制定基础目标、中等目标、发展目标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现出针对性。
比如,在讲授“轴测图”这一章节时,可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练习要求,在难易程度上分层次进行练习,以求各有收获。对C组的学生可提出这样的要求:掌握简单形体的正等测画法,了解斜二测画法——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理论;对B组的学生则要求掌握中等复杂形体的正等测画法及简单的斜二测画法——掌握中等难度的知识理论;而对A组的学生则可在难度要求上更高一些,且加入“徒手绘图”的要求——属于提高性质。这样,内容和要求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激励,就会有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进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方法,导通阻滞点,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教师还要讲究教学艺术,善于组织课堂教学秩序,要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要改变“总是喜欢好学生”的理念,要把“让大多数学生听懂、学会”作为教学目标;要学会欣赏学困生,不嫌弃学困生,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并及时地表扬他们。
教师还应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结合所教的内容,事先设计好各种适合于每一层次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布置,原则上要让好学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消除抄袭作业与不交作业的现象。
(三)建立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是变被动接受为自主研究,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好方法。能够克服并解决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带来的许多弊端。尤其是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方面效果特别显著。这种学习模式力求做到学生人人参与,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对于学困生,这种学习模式为其创设了宽松良好的环境,使其可以随时想、随时说、随时问,消除自卑感,最大程度地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对于A组学生,教师可以贯彻探究式教学,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与提高的能力。而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则主要运用成功教育方式,采用“低起点,迈小步,步步准”的学习方法,慢一点、细一点,精讲多练,使学生既学得进、跟得上,又感兴趣。比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有“根据给定的视图补画另外一(两)个视图”的题目。这种答案不确定的构形设计训练,就可以在暗示的基础上对C组学生提出要求:得出两三个答案就可以认为成功了。而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要尽可能多地得出答案,甚至可再加上一些形体变位思考、二三维间的转换互动训练等等,以培养他们的图像感,鼓励他们的多向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要适合个体发展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于以课本知识作为唯一标准的模式。而采用分层次教学,就应该重过程训练,重能力培养,而淡化考试分数。机械制图课程的综合考核评价可以用考试、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个人能力提升情况、小组整体进步情况等形式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量化到个人,还要捆绑到小组,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机械制图》考试中,笔者采取的方法是:70%的基本题要求必须做,20%的中等题要求A、B组必做,10%的提高题要求A组必做。在每次考试前,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组别(评分时教师要参照隐性分组情况适时纠正),学生若跨组作对了题目,则给予加分。这样,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了,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使一部分学困生转为一般生,使一般生渐渐向较好生靠拢,从而步入良性循环。
笔者于2006~2007学年度在两个普通班共98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测试:在第一学期前半学期,先按常规方法教学,结果,在期中考试中,这些学生只有50%的及格率,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在40分以下。然后,再通过半学期的分层次教学,到期末考试时,学生的总体及格率达到了75%,成绩最差的也在40分以上。而到了第二学年,C组学生只剩下5名,而A组的人数则增加到32人,及格率也上升到了85%。
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密切了师生关系,提升了教学质量,体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尖子生,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控制了流失学生的数量。
[1]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任曰金.分层次教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简焕镇.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G712
A
1672-5727(2010)03-0082-02
崔峥嵘(1973—),男,浙江温州人,江苏省海安县技工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教学、教研、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