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英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
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四定位
张万英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对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安排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性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就业方向定位、个性能力定位展开讨论,并提出人才培养四定位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四定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关于其人才培养定位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人才培养定位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性问题,它不但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而且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安排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准确,其培养的人才规格质量就有保证,人才出口就会畅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充满希望;反之,就有可能使学校误入歧途。在此,笔者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就业方向定位、个性能力定位展开讨论,并提出人才培养四定位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专业设置定位是否准确决定了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符合市场需求,决定了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高职教育可称得上是一项产业,产业是需要市场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既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又要依据一定的经济社会的阶段特征来定位专业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定位应遵从的指导思想有:
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出发专业设置既要适应教育的外部环境,把专业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动态系统中去考察,又要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符合学科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注意教育有一定超前性的特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经济并存的多元化与多层次结构,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发达。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定位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注重专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从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现实出发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内容和发展方向要与学科的形成、发展、变化相适应。专业的发展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交叉,以新的组合方式形成新专业。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培养宽知识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将是专业调整的必然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应对一些细窄、重复和相近专业进行调整合并。
专业设置应考虑市场发展态势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短、中、长期需求态势和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国内外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态势。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并找出自身专业建设的优势和劣势,认真分析专业内涵应有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论证、预测所设专业的专业规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与学生择业志向的满足程度,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做到以市场化促进专业建设的标准化,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的现代化。
专业设置应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高职院校建立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配备等各个方面,任何方面的缺陷都会影响专业的质量。学校在设置专业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利用专业设置自主权一拥而上,造成专业设置的拥挤和资源浪费。要尽量在原有基础上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努力办好一批重点专业,形成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同时,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力求稳定,避免频繁变动,影响专业建设。但是,专业设置又不能长期凝固不变。所以,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一些老专业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充实和提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核心问题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面对新形势,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作出正确的选择。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和教育等级,蕴含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标准,反映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只有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才有存在的基础和存在的现实意义,也才能够发展下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要明确以下几方面:
学校要准确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可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是从事第一线工作所必需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高职教育中的“职”决定学生必须具有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高”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只会动手的技术工人,还应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向更高层的岗位发展。
学校要按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与社会大量需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事实不相适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去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与社会广泛需求的职业群及相关的职业岗位相适应。有些学校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学科型课程体系,具有“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的特点,导致大量的知识学而无用,不能支撑就业技能的发展需要;也有一些学校狭义地理解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涵义,过分强调职业发展要求,形成了培训型课程体系,造成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知识基础薄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明确学生的将来去向,方能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课程体系,更好地贴近社会办学,传授学生“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最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应单纯是“授业、解惑”,还应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定位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应针对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并通过科技创新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就业方向定位的措施有:
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引导让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并邀请企业家进校园举办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意识;通过社团、文娱、体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强化校企合作各专业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校企合作的接触面,并将校企合作从目前的企业支持学校办学为主扩展到学校支持企业发展的高度,实现校企双赢,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各专业紧跟技术进步,紧随企业用人标准及时调整各种主流技术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比重,提高学生对相关国际标准的了解程度,提高学生适应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使专业建设在产业主流技术变化中进退有据,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始终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加强示范专业建设深化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实施“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加大校企订单方式联合培养人才的实践力度实现全程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通过学生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真正实现工学交替。
个性能力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自身的心理特点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便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例如,理智型性格喜欢周密思考,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故适合于选择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情绪型性格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故适宜于艺术性、服务性的职业;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现为行为目标明确,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故更适合于经营性或决策性的职业。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职业,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的学生选择了记者职业,但生性沉稳、反应迟缓,于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人能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的个性与所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所以,高职院校要进行学生个性能力定位教学,引导高职生对自己的个性有较准确的理解,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有助于学生择业的成功,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基于个性能力定位的教学工作有:
引入有职业个性的教学模块现代心理学的“职业-人格匹配理论”认为,在现实中存在着与人格类型相对应的职业环境。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其人格类型是匹配的,其工作起来就轻松愉快、得心应手、富有成就感;反之,则会不适应、甚至困难重重,给个人和组织带来负面影响。一个有着鲜明“职业个性”的人,很容易给同事、老板和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高职学生对待职业比较理性的做法是让自己的个性与职业要求相一致,在职场中把自己的个性、气质与职业个性要求高度融合。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有必要引入职业个性教学模块,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正确评价自己的价值观念、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校要引导在校高职生立足现实,对长远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在相关职业上多做一些尝试、探索,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的个性与将来的职业形成很好的匹配。
构建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试平台高职教育是应用型教育,要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职业核心能力,即完成某种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专业化”。不同的职业的专业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秘书人员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文字应用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及不同职业的能力要求对合理地进行职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高职生要想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必须清楚认识所从事职业的专业能力要求,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职业核心能力测试平台,让学生在此平台上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也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核心技能进行个性化的引导与教学。
职业核心能力测试平台包括的职业能力主要应有:(1)言语能力,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语言能力要求也不同。(2)数理能力,大部分职业都要求人们有一定的运算能力,但不同职业对人的运算能力要求程度不同。(3)空间判断能力,能看懂几何图形,有对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的理解力,能识别物体在空间运动中的联系,解决几何问题。(4)察觉细节能力,对于图形的明暗、线的宽度和长度作出视觉的区别和比较,看出细微的差异。(5)书写能力,发现错字和正确地校对数字的能力。(6)运动协调能力,眼、手、脚、身体迅速准确和协调地作出精确的动作和反应,手能跟随着眼所看到的东西迅速行动,进行正确控制的能力。(7)动手能力,手、手指、手腕能迅速而准确地活动和操作小的物体。(8)社会交往能力,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协同工作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9)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以及协调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的能力。(10)学习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亦越高。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20-22.
[2]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3).
[3]王瑞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80-81.
[4]杨俊伟,谭有广.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94.
G710
A
1672-5727(2010)03-0014-02
张万英(1972—),女,广东清远人,心理学硕士,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格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