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问题与改革

2010-02-18 06:46郑莉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改革

郑莉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1)

关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问题与改革

郑莉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1)

职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相当的人文修养、创新精神、高尚情操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高职院校大力普及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音乐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三方面,集中论述了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紧迫性。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全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但如何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将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音乐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目标要一致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其目标是以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实践,包括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是一个开放的创造性过程。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主体投入自己的生命情感,新的形象、新的体验和新的理解就会随之而来。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以音乐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高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与高职教育是内在统一的。

音乐教育与高职教育具有内在联系

音乐教育的优势在塑造完美人性、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独特性。音乐行为是一个独特的思维活动,而且这一活动与主体的感知系统、经验系统和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它和高职教育在培养个性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可利用音乐心理规律的特殊性,引导学生感知、理解音乐的创造过程,从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注重文化的整合与学科的交融,学生在对音乐的认识、分析及判断中,突出自我判断,甚至可以用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对音乐作品做出自我判断;同时,音乐还赋予人以广阔的、深层意义的人文内涵。这样,对于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整合能力、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及创造性素质的培养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如果缺乏音乐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完整的,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将会是有所缺失的。

音乐教育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多以应用型工科专业为主,强调科学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艺术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比重非常小。大部分毕业以后工作不太出色的高职学生,并非缺少专业知识,而是因为他们缺乏人文素养。

音乐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音乐家主体精神和生命体验的物质化呈现。实验证明,音乐对于大脑能量和活动效能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高职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这对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重要。

高职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标不明,无法普及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培养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两者被严重地割裂开来。即强调素质,只讲欣赏,或强调实践,只讲技能。前者太空泛,后者又过于专业。教师若是不能正确把握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尺度,就会把音乐教育变成专业教育,或者变为历史课。课程管理者若是不明确音乐教育的价值,就无法从课程本身出发,为发展音乐教育创造条件,不可能真正地实施音乐教育。

缺乏层次,忽视个性(1)不能分清层次。音乐教育可分为四个层次:了解基础知识→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形成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对受教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很多学校都忽略了这一问题,没有分清各个层次的不同教学要求。我们说,只有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欣赏、体验音乐作品,最终使学生领悟到作品的美感和意蕴,达到审美共鸣。(2)不能因材施教。高职院校一般只开设音乐欣赏课程,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强调理论性的欣赏。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至于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这主要是由于对音乐教育的教学特点认识不足所致。

高职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

高职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由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组成。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改革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课程设置的要求、开展各种方式的教学活动以及教材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处理好作品欣赏、实际能力及综合素质三者的关系。首先,三个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了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缺一不可;其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实施都将带动其他两个环节;再次,应将培养素质与提高实践能力两方面结合起来,以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中心,最终使学生达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重点是通过音乐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实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课程管理者可以根据教师具体的课程设置,结合整体课程的安排,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并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因此,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听有关的讲座;支持、协助学生成立乐队艺术团体,有效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还可定期举办全院师生的歌咏比赛等等,这种气氛和环境对音乐教育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改革教材课程的改革必然带来相应教材的改革。高职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同样要体现在教材上。要与普高院校的音乐教育教材有所区分,设计一套具有高职特色,融欣赏、技能训练及心理素质引导为一体的教材。其中应以心理素质的引导为主线,将作品赏析、技能训练融入其中,使之既可为整体教育教学服务,又能按不同的教学课程侧重选择。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强调聆听、体验、实践三位一体有人认为“音乐欣赏”就是播放音乐作品给学生听。其实不然。虽然作为普通的音乐教育并不要求有多高的实践能力,但如果一点实践也没有,那么学生对音乐的艺术感受与体验就不可能上升到较高层次。实践本身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一种既自由又符合美的规律的表现能力。特别是在重实践教学的高职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更要使学生通过对音乐技能的训练,实现心、耳、口等器官的协调。音乐实践可包括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作词、谱曲、配乐朗诵、设计舞台背景等,让学生自由穿梭在音乐中,切身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并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交融。

为学生提供个性空间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开设针对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1)开设视听练耳课程。音乐艺术被称为听觉艺术。而听觉艺术的首要特征就是需要通过耳朵去聆听。但是,拥有一对正常的耳朵并不等于拥有一对会审美的耳朵。受过听觉基础训练的学生不仅能自觉地感受美,而且他们的听觉感受也会变得敏锐,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意境,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成立兴趣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安排音乐学习。选择有一定音乐基础且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校园里组成音乐兴趣小组,定期举行活动,学习、练习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有需要,教师可一对一单独辅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某些乐器的掌握,丰富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

渗透人文精神(1)教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音乐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相应学科(美学、心理学等)的知识,掌握一套将具体艺术形态的教育上升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既是教育者,又是音乐家;既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底蕴,又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之感悟美。(2)选取优秀的作品。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宜,学生便会很快乐地将美作为滋养吸收到心灵,使个体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教师应当选择经典的作品引导学生,因为优秀作品常渗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素质全面、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修养的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最具情感性的艺术表达方式,情与美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现代社会,人们很容易为功利所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呈上升之势,过于理性迟钝或过于感性冲动的盲目行为随处可见。我们要借助音乐教育来突破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之走向感性与理性的自觉融合,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

职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相当的人文修养、创新精神、高尚情操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这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的要求。当然,发展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待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使之既能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有效运行。

[1]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裴印山.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余丹红.音乐教育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5]姚思源.论音乐与音乐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7]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周大风.理想中的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1999,(6).

[9]刘元平.偏失与重构:对高校音乐教育若干问题的再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7,(4).

[10]代祖良.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初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11]张宜霞.论高职院校中的音乐素质教育[J].职业圈,2007,(10).

[12]黄丽敏.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13]殷锡武.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6).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G711

A

1672-5727(2010)02-0025-02

郑莉(1978—),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研究、音乐美育研究和传统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