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0-02-17 19:22赵俊卿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赵俊卿

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素有“科学之王”的美誉。要学好小学数学,学生本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师的责任不在于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把学生领进门,让他们自学、探究。要使学生学好小学数学,必须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观察、分析、探索,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和教学的魅力,进而喜爱数学,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用导语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情境,能使小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积极情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方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

1 数学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走进数学、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如一位二年级数学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两只猴子,一天他拿了两个同样大的西瓜准备分给它们吃。他对一只猴子说:‘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其中3块给你吃。’又对另一只猴子说:‘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12块,其中9块给你吃。’第一只猴子听了,不高兴地嚷了起来说:‘主人,你太不公平了,给它那么多,给我这么少。’”这时教师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判断猴子的主人公不公平?”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不可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有效的情境不仅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优化课堂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充分感受数学,主动探究数学,主动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节课时,教师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植树节栽树如何判断树与地面垂直?问题提出后,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甚至生活中的办法也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如何定义线面垂直、如何判定线面垂直等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

1.3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数学经验有效地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分析、提炼、推理、探索和发现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锻炼,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建构,而且经历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获得对数学的情感价值观体验。

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现状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笔者对周村区萌水镇中心小学、淄川区商城路小学、临淄区辛店大武学校、博山区中心小学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情境教学不太了解,自己创设的情境往往不尽如人意,辛辛苦苦想出来了,但不太符合教学内容,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2)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运用情境教学的意识,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怕麻烦,因此每次一上讲台就直授新知,结果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吃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3)在教师间评课时,教学情境这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来说做出的评论很少,对教学情境如何运用、如何运用得好等方面,教师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3 改进的方法

3.1 讲究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情境

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害怕、恐惧等消极情绪是导致学生心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通过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安全感,从而打开思维闸门,畅所欲言。

如在教学“分类”时,教师在课的开始用谈话法创设一个情境:“昨天布置了作业,请同学们回家观察周围的小动物。现在,谁来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情况?”学生纷纷发言。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习性进行分类,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把动物分几类?”学生畅所欲言。生1:“按照吃肉与不吃肉分两类。”生2:“按照跑得快与慢分两类。”生3:“按照高矮分两类。”生4:“按照爬、走、飞分三类。”在这样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关系是和谐、融洽的。学生敢于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学习热情高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敢想、会想,敢说、会说,敢问、会问的良好习惯。

3.2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趣味性情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理性重于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3.3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创设冲突情境

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设计矛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如在解答时,可有意出现差错与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正确与错误的强烈对比,波澜起伏的教学,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3.4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新课的导入也应该着力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商场计划在‘5·1’期间举行商品降价酬宾促销活动,有两种方案,甲方案是打9折销售,乙方案是销售满100元赠奖品(价值15元)。请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这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