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探析

2010-02-17 17:11章艳华
职教论坛 2010年5期
关键词:专业化教师队伍院校

□章艳华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探析

□章艳华

世界各国都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培养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快速发展,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正如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指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观。”在新的形势下,要建设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具备现代高职理念的、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必须学习和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走教师专业化培养之路。

一、宏观层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从制度与政策角度引导,保障教师职业专业化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相应的教师队伍,即“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必须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国家在《职业教育法》中增加专门条款,规定国有、集体及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接受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政府财政设专项经费支持双师培训;对经过二年以上实践锻炼的新教师、访问工程师中符合条件的人员评定相应职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热爱职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但需接受1年的师范教育并取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由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工作不具有可比性,按同一标准评定两类高校专业教师的职称,出现了不公平竞争,从而影响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称评定要有职教特色,职称评定业务水平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术水平;二是教学水平(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三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生产或科研实际操作技能及成果)。

(一)创建高水平的技术师范大学

要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创建高水平的技术师范大学。我国目前技术师范学院的本科学生,四年内除了学习学科(学术)知识外,还要学习教育专业知识,并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其专业学术水平不可能达到普通工科院校同专业毕业生的水平,(在学术方面)不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我国应当选择少数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术型高校、基础条件好的技术师范学院、职教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学院三者搭档组建崭新的技术师范大学,并延长学制,实现专业学术与教育学科、职教特色及技能训练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充分体现技术师范大学培养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特征。

(二)严格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资格的条件

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高学历高学位,还必须拥有真正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教师任职资格的条件。新进入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理论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被录用后先在与拟任课程相关的工厂、研究设计院所及其他单位有二年以上的实践经历并取得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方可取得国家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实践课教师主要由“专业学士”充任,被录用后先在与拟任课程相关的工厂、研究设计院所及其他单位有二年以上的实践经历并取得工程师或技师职称。专业教师也可以补充少量适合于教学的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但他们必须经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获得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是专业教师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有力凭据,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具体体现。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任职资格,按照新的标准重新认定并发给“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其权限应在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而不应当下放,以真正体现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认定的权威性、公正性、社会性和严肃性。

二、中观层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实现教师培养专业化

笔者所在单位为江苏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 (原江苏省信息产业厅)主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200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江苏省首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院校;2007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首批十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学院为造就一支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以常规培养和专项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包括岗前培训班、师徒结对、专项培训、教学竞赛、实践技能比武等项目,推进师资队伍快速、健康成长,实现教师培养的专业化。

(一)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做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高职学院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调研新教师培训需求,包括规章制度、教学技术及能力、专业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等,制定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及考核体系、新教师培训业务档案,帮助新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笔者所在单位,建立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人员选聘及培训管理体系,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了规范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实行学院和系部两级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教育法规及院情认知、班主任及教科研工作、企业认知、教学水平测试等,采用集中培训、自学、专题讲座、听课、研讨等形式进行培训,采用公开课、笔试、口试、专题研讨等考核考核形式。

(二)加大专职教师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力度

1.通过师徒结对,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专业发展。师徒结对,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可以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领域有突出业绩的中老年教师“传、帮、带”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育指导作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独到的优点:首先,多种情况下导师会把这种指导者的身份作为一种兼具名誉性与义务性的工作内容,而愿意接受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学校几乎无需向指导教师支付额外的费用或只需要象征性的支付一些费用,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其次,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教学教育以及专业技术性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适用性强;再次,指导的过程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不需要专门安排时间,不存在教师工与学的矛盾,并且在帮助新教师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优秀教师的人格力量将感染新教师,兼具情感性与榜样性;其四指导是一个长期双向交流的过程,对于默会知识的学习具有其他方式难以匹敌的效果。

2.通过校内实践基地培养专业专业实践技能。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基本没有经过专门化技能训练的教师而言的,其目的在于使高职院校教师获取本专业相关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对于此类院校而言,无论是设备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无须专门配置,这就使得此种培训方式立足于自身力量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减少了外部因素的干扰。此种方式的实施首先有赖于职业院校对本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组织管理的水平;其次在于被培训教师个体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调动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并保证时间;另外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践基地多为非生产性质的,而与真实的企业环境尚有所区别,此种方式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到各类企业中的顶岗实践,而是一种带有补缺和过渡性质培训方式。

3.通过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体验真实的工作及企业文化。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或科研院所兼任或担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及科研第一线的职务,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澳大利亚有的TAFE学院规定,教师任职一定年限后,必须辞去教职,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若干年,然后回校任教,则可获终生教职聘任。我国难以效仿澳大利亚式的教师专业实践,我国现行的人事制度使校企之间缺失人才良性互动的机制,高职院校只能选择兼职或挂职锻炼作为教师专业实践的形式。到企业实践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但使用这一方式需要职业院校对企业有合理的补偿机制。只有实现学校教师与合作企业双盈,才可能有持久的合作。教师到企业中顶岗实践可以达到增强动手能力、增加生产经验、追踪专业前沿、提高研究能力,以及促进专业精神发展等作用。对于长期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可以进入不同企业,这样可以取不同企业所长,并使教师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于培训过程的管理与效果的评价,目前的做法多为委托培训企业代管,并由企业评价的做法,而其中部分培训项目的效果有可能通过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实现。

4.通过科研及项目经历、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提升实践技能。对在职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可采取“访问工程师”的形式,各院校以借调的形式选派访问工程师(或其他系列),到与拟任课程相关的工厂、研究设计院所及其他单位有一年以上的实践经历并取得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完成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对其他在校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学校应规定每年至少有2个月时间到企业、事业单位(含生产、科研型实训基地)工作,开展横向课题或提供技术及咨询服务,并作为教师考核的必要条件。

(三)选择优质的兼职教师资源,构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面,这些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也就不同于普通高校,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 “双师型”师资。高职院校在培养好内部教师的同时,还需要大量聘请优秀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业务骨干、行业专家,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以高级职称为主的兼职理论教师队伍和以高级技师、技师为主的兼职实践教师队伍,构建专业化专业教学团队。深化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对强化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观层面:教师个体的提升,自我培养与发展,做高职院校职业教师

1.加强学习,不断反思。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动态、持续、无止境的过程,只有经过艰苦卓绝、长年累月的学习、实践、进修、思考与总结;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学习行业知识、行业标准、掌握新技术动态,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教师的自我学习、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不断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2.主动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教育科研的最大特点是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的一体化,即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往往只注意教学而忽视了科研,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科研是教育实践上升为教育理论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创造性的利用、重组教材,更要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等能力,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学教育科研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教育科研能促使教师主动地自觉地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形成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信息接纳、筛选和运用的能力,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吸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育科研中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接受再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逐步学会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理性化,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高职院校教师通过教育科研促使高职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专业知识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是一个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更好地服务社会。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除了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外,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吸收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在选拔教师、培养教师、评价教师上不断开拓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从微观层面不断激励教师加强学习实践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只要我们走教师专业化培养之路,一定能够多快好省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指日可待。

[1]陈鸣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2]熊威.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曾宗福.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培养[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责任编辑 谢荣国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教学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研究”(项目编号:cesezjkt08-032)。

章艳华(1978-),女,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高职教育理论。

G715

A

1001-7518(2010)05-0071-02

猜你喜欢
专业化教师队伍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