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0-09-26 06:04□郭
职教论坛 2010年5期
关键词:反思性理论课思想

□郭 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郭 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及自己的活动为反思对象,并不断改进自己教学的真真切切具体实施的教学活动,它致力于消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分离,需要教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同行间和师生间的合作对话、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以及全员跟踪推进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四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性教学;实施策略

任何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都必须服务于教学实践,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反思性教学致力于消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分离,需要教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创造。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性教学必须是教师以自己及自己的活动为反思对象,并不断改进自己教学的真真切切具体实施的教学活动。

一、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要素与主体反思要求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要素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主体与客体两大要素。反思的主体即教师个人与集体、学生、专业研究人员;反思的客体指教学过程的诸客体因素:内容、目标、方法、手段、评价等。其中教师个人与集体、学生、专业研究人员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反思性教学的四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同行间和师生间的合作对话、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以及全员跟踪推进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四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其关系如图:

(一)教师主体——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及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及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1]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师的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自我反思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与理念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自我反思,教师的原始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得到提炼、升华,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我对教学对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二)师生主体——合作对话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合作对话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都认为好,这不是学校的幸运,而是一种灾难。”[2]德国的戈特弗里德·海纳特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造力的发挥。”为此,同行间、师生间要形成团结、和谐、合作、自由、轻松的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能对彼此存在的问题,坦诚进行交流,理解差异,合作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使教学实践更合理,更科学。

(三)专业研究主体——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反思性教学向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研究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相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反思性教学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专业引领的形式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如座谈)等。

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作为教师,要从教书匠成为教育家,必须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四)全员主体——跟踪推进

跟踪推进是教师、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在教学及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和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体验进行审视和分析,以改进、优化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跟踪推进是反思性教学的保障。凡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都是其主体。采取的形式有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师撰写教学课例、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专业研究人员的叙事研究等。跟踪推进的实质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也就是教师、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以反思性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实践改进、优化、提高。

自我反思、合作对话、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只有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合作对话、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不断跟踪推进,才能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实践对象与反思内容

反思实践是政治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整体的教学实践,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和再认知的过程。这是反思性教学的起点,只有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以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需要反思的现实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育理念的反思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注重对教学行为与原有经验的批判性反思和探究,而反思和探究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有助于教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将外部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水平。因此,对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策略。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性教学而言,当前必须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还必须认真学习反思性教学理论,如熊川武的 《反思性教学》,Stephen D· Brookfield著、张伟译的《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刘振怀主编的《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等。了解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掌握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流程,为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反思性教学致力于消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分离,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并提出新的教学理论和观点。因此,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推进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师批判反思和探究的能力。

(二)对教师角色与外显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最大的变化应是角色的变化。由于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活动,并非对于知识被动的接受,从这样的角度分析,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就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授予者、真理的化身,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应由传统教学中主角地位转向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 “平等中的首席”,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课程的阐述者转化为课程的创设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站在学生中间,观察、倾听、交流、整合。观察学生学习,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倾听学生心声,燃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交流情感与认知,教会学生做人;利用教师的监控水平,整合现代的教学技术、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情境,生成体验性或经验性课程,让师生在体验感悟中共同发展。

而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外显行为是重要的教学艺术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很难想象一个呆若木鸡的教师能活跃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得体、适度的外显行为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营造充满感情色彩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人无完人,任何一个教师在外显行为的运用方面都可能有不适当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对自己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对课程意识的反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常常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制定每一节课的微观教学目标上,然后不折不扣地把它落实下去,而对教学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缺乏必要的宏观论证,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性,这就是课程意识的失落。可以说,对课程意识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例如在学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这一课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如果仅仅讲授这些教学内容,学生很难从整体意义上构建起知识与思维方法的网络,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难以有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讲授这些内容,更把侧重点放在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逐步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整体观念,把着力点放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内容的交融以及思想方法的广泛应用上,以提升高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四)对教育对象的反思

教育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的自我反思自然离不开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学生是富有主动性、独立性的人,有着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学生正是在独立把握客观外部世界和自身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人,有着特有的旺盛的活力、饱满的热情、远大的理想和奋进的精神,这使他们的发展呈现出难以设定无法预料的勃勃生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不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在课堂上他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程度和行为来度量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保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需要,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许多优秀教师正是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行为,并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自己教学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因此,来自学生方面的反思无疑会增进教师更理性化的教育行为。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要完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的教学任务,我们的教学就必须对教育对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特点进行反思。

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的思维规律。通过对我院大一新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分析,笔者了解到其学习情况是:学习的基础比较薄弱,对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大一的学生,不适应高职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方式大多以机械记忆知识为主,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职学生如果以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反思了我院高职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后,在教学中,笔者就有目的运用一些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前开设五分钟的“我身边的道德小故事”的演讲;课中增加时事热点焦点、学生生活事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讨论、辩论等活动;课后加强对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交流活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问问题的意识。而教师的各种能力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得到提高。

(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反思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接近实际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能够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学习。

例如:我国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而到了大学仍旧在学习,对于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国,学生反应冷淡,感觉是知识的不断重复,因此,在学习《做忠诚的爱国者》这一课时,如何突破教材的束缚,有所创新,如何打破学生心理的防线,触动心灵?结合我院学生的思想状况,我对教材作了充实,提出“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层层递进式措施,并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在“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自己与祖国的关系”探讨中升华情感、开拓思维。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能动地处理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改变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视灌输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觉悟的培养和提高的弊端。

(六)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是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还是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运用的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只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并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需重点反思自己对启发式教学思想本质理解的是否正确。

总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认真审视自身的课程和教学实践,超越了机械“复制”和“安装”的传统思路,有助于对新的课程改革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改进、优化教学,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理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袁振国.校长的文化使命[J].中小学管理,2002(12).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美]Timothy G.Reagan、Charles W.Case、John W.Brubacher.沈文钦译.成为反思型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王晓阳.教学反思——从经验到智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11).

[7]张恩丰.在反思中提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7-8).

责任编辑 时红兵

郭君(1971-),女,广东中山人,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G712

A

1001-7518(2010)05-0032-03

猜你喜欢
反思性理论课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与“剑”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