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书”制度下学生考证现状及管理策略

2010-02-17 15:24刘秀艳
职教论坛 2010年23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职业技能

□刘秀艳

一、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历史背景及必要性

“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出现了很多新的生产领域,形成了很多新的职业。高职毕业生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代表的就是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技术等级)两个方面,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制度设计。从目前可查资料来看,我国“双证书”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有职业教育开始就一直在探索,90年代开始有政策法规支持,随着高职教育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期,“双证书”也开始进入正规发展,被用人单位认可度上升[2]。

(一)实行“双证书”制度是落实国家法规和系列政策性文件的要求。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同时,也是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战略决策。

(二)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是应用性、技术性、服务性岗位。同时,企业等社会经济部门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然要求择业者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上岗适应快。毕业生的学历证书只是完成上岗就业的一部分,只有在校期间具备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能力资格,才能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双证书”制度为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提供了一个公正的、客观科学的职业技能的评价依据。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在一定程序上降低了企业员工培训成本,并大大缩短了新就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受到企业的欢迎,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3]。

(三)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特性的要求。高职院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4]。

二、我院“双证书”制度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施“双证书”制度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我院顺应社会需要,从2007级学生开始,正式将“双证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在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双证书”制度做了具体要求。如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工程测量工、预算员(造价员)、监理员职业资格证书;酒店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调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二是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专业教学课程与考证内容相衔接,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三是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四是建立了校内职业资格培训(考试)站和职业技能鉴定所,目前可培训的职业资格种类共13个,可鉴定的职业资格种类共17个。

通过以上工作,学院“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届358名两年制毕业生有97%在毕业前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了“双证书”的毕业要求。2010届4300多名三年制毕业生也将面临着毕业的“双证”要求。为了解在校生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情况及对学院“双证书”制度的认识,我们在2007级10专业、2008级11个专业中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2007级学生抽样率为46%,2008级学生抽样率为58%,平均抽样率为52%。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对“双证书”制度的认识;学生考证的目的及面临的主要困难;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的融通情况;对学院“双证书”制度的意见及建议等几个方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院“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我院普遍实施 “双证书”制度仅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加上外部环境中影响“双证书”制度实施的深层次问题也比较多,所以还存在不少障碍、矛盾和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在实施发展中逐步解决和理顺。

(一)对“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

首先,学院对“双证书”实施的原因、意义、目的等方面宣传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对学院“双证书”制度了解得很清楚的学生仅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6%,另外有30%的学生对“双证书”制度的具体要求及实施意义根本就不了解。这是造成学生不考证、不想考证的主要原因,或者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虽然加入了“考证”大军的行列,但其行动却是盲目的,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为了能顺利毕业而考证,有违学院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根本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就业。

其次,学院对学生在考证方面的指导不到位。通过调查,2007级约80%的学生知道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2008级约69%的学生知道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造成其他同学不了解的原因有:学院宏观方面的宣传不到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未做明确规定,如交通管理专业与安全保卫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对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哪一种类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虽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有明确规定,但学生却不了解,调查发现有近30%的学生不知自己该报考哪一类证书才能达到毕业要求,因此存在系部指导不到位的情况。

(二)缺乏统一管理,报考费用过高

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组织管理方面,41%认为应该由学院统一管理,44%的学生认为应该由系部管理。从调查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来看,认为应该由学院统一管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觉得由系部管理收费不统一或过高;认为应该由系部统一管理的主要原因是比较容易通过。

为促进“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我院建立了校内职业资格培训(考试)点和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为方便学生报考、专业对口便于管理,采取的是学院宏观管理,授权相应单位直接管理的模式,即由教务处负责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点和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统筹管理,相应管理单位负责与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沟通与协调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或技能鉴定等工作。其中由各管理单位负责培训、国家统考、校内考点的职业项目共13个,分别由文化素养培训中心、财经系、计算机系、法律服务中心、教务处负责。该13个职业项目的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只有国家外经贸企业协会,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石家庄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河北省特有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四家。13个职业项目中由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管理的项目有9个,但这9个项目在我院分别由四家管理单位负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院的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难以得到发挥。另外,由各管理单位负责的13个职业项目的培训收费无统一规定或与上级业务主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不统一,给学生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学生认为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报考费用过高。

(三)没有完全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融通

在双证融通方面,有一半的学生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课程归课程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归职业资格考核的问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脱节。部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学校的教学方式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缺乏有机联系,相当多的专业教师不了解本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造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而要由学生再报名参加相关考证课程的培训,这也是造成学生考证成本提高的重要原因。

(四)考试过程组织不严格,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不大

通过对考证过程的看法及建议的调查,学生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考试组织流于形式,证书考试过程不严谨,考试纪律不严格。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多为笔试题目,虽然取得了证书,但学生的实践技能却没有得到提高,有违学院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初衷。

三、解决途径

(一)加大学院“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学院应对“双证书”的实施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网站,对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关于“双证书”制度的相关政策、各职业资格证书的报名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宣传;新生入学接受入学教育的同时,各系部要通过入学教育、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宣传栏、考证动员会等方式将本专业毕业时应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多方宣传,使学生既能学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又能了解到高职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报考的手续和办法,提高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二)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各专业要在将“双证书”要求写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调整,使专业和职业岗位融通,使课程和职业训练接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之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的有关培训及时纳入专业教学中,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更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通过学中练、练中学,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真实有效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学院应根据专业群的需要,建立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室。各专业要构建由基础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岗位培训三部分组成的实训体系,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基地要专门设立各种职业技能模拟训练题库和职业鉴定考证实训室,其内容要与专业教学内容相互融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训练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考证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同时,各教学系部要加强与行业、公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争取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在校外顶岗实习实践的机会。

(四)注重建设“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师。为适应“双证书”制度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技能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5]。一是要加强对教师“双师”能力的培养。各系部要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帮助专业教师通过到公司或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科研、设计或开发项目,担任各种职业资格考评员等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双师”素质。另外对具有实践操作技能但缺乏理论知识的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其参加进修,提高教学水平。二是采取专兼结合的方法,从社会或生产企业适度引进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家担任实践课程的指导任务,发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

(五)充分发挥职业资格培训(考试)点和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功能,强化对“双证书”工作的管理,因目前学院争取到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或鉴定项目较多,又分属于不同的上级管理部门,为加强学院对“双证书”制度工作的宏观调控及监管职能,应改变目前学院内部“多头管理”的现状,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统一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事宜的联系、报名、考试的组织安排、成绩数据的统计、证书办理等工作。各系部结合开办专业,负责学生考证的前期宣传、教育、报名和培训等工作。

同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应加强对学生考证过程的管理,对考生资格审查、考核等各个环节应严格按照职业资格鉴定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杜绝在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1]马爽.不断适应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双证书实施意义重大[EB/OL].http://www.cpim.com.cn/.2009-8-31.

[2]赵晶.从分离到融通--“双证书”促进职业教育不断发展[EB/OL].http://www.cpim.com.cn/.2009-8-31.

[3]黄卫萍.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探索与实践[J].职业圈,2007(24):131-134.

[4]吕子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太原科技,2006(3):62,63.

[5]李锋.高职院校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5):80,81.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