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焕文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们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比别的学生多付出几倍的努力,可成绩却不见起色。他们正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学困生。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承者”要对所有的学生负责,帮助他们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而且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关系到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数学是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比较难学的科目,如何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呢?
笔者所教班级中,学生厌学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理科科目,像数学。有部分学生把学数学当成多余甚至讨厌的任务,一上课就头疼。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兴趣方面,所以,教师要从刺激和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接受教师。学生如果讨厌某一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讨厌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教仪教态,并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可亲可敬,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也就有了兴趣。其次,教师要重视教学的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讲演、示物、音像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的作用去诱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的学困生因为成绩差,觉得不如他人,他们只有失败的体验,却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教师要从各方面去激励他们,帮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一般来说,学生是很注重别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尤其是学困生,因为他们过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去掉“有色眼镜”,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困生的评价,避免消极的语言暗示,正面评价给予表扬,同时还要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感受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自立自强。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让他们学会系统学习。但要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指导他们有目的的听课,边听边想,眼耳手脑并用,对数学中涉及的定义、性质、定理等结论性的知识要做到理解,课下要多学、多问、多练。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数感”,提高他们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是有用的。
根据不同情况的学困生设计不同目标的训练。对理解领悟能力差的学生,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对这类学生教学时应借助感性材料,并将知识的重点提炼出来,简化学习的步骤,简化语言,使他们理解掌握,可以设置一些难度小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训练从基础性习题开始,然后再完成提高性练习。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在补习旧知识上下工夫。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之所以加入学困生的行列,是因为基础差导致旧知识和新知识脱节,跟不上新知识的学习进度。要想解冻这三尺之冰,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作为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捷径。对他们,教师应明确补习旧知识的任务并及时复习所补习的旧知识。让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查漏补缺,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再配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让他们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总之,教师要尽职尽责,长期不懈地帮助学困生,多倾注关爱。“水不流不活,人不激不跃。”他们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会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学好数学,从学困生行列中走出来,走进有趣的数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