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发问 问而有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摭谈

2010-02-17 12:27柳向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语速课文阅读教学

柳向阳

(泉州市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泉州 362100)

教学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最主要的互动交流行为之一。好的提问能揭示儿童已有的认知水平与阅读文本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探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

一、现象点击——剖析课堂提问的现状

笔者对近年参加各级“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评选”的19位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了分析整理,常见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发问句式模式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1)笼统地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说的你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哪些认识和想要说的话?如果……会怎么样呢?

(2)对文本某一细节的追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读懂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有道理吗?听了……你有什么感受吗? 从……中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3)不乏学生读得怎样都要谈感想:你觉得……?说说理由吧;根据……思考……结合……说说……

从以上列举的小学阅读课堂的发问方式来看,发问似乎在遵循着一种固定的形式,比较单一。发问应善于用各种形式,尽量避免发问的方式刻板划一,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因为似曾相识的提问而产生一种惰性和倦怠感,教师应尽量使每篇课文的提问有新意、有启发性,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发问有一种期待和新鲜感,多样化和有创意的发问能够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

有质量有创意的发问一定来自教师对问题编拟的匠心、策略和深度,一定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一定是教师的智慧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上乘表现。笔者还对小学语文教师发问中富有创造性、有较强口语表现力的发问进行了整理,列举如下。

(1)填空式提问:把问话组成像试题中的填空一样,然后依次发问,问话的语气要缓慢而长,意在创造思考和回答的空间,便于学生整理文本的内容,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但是此类提问用得过多和过繁就容易走入串讲串问的误区,这也是阅读教学应避免的。

例1:课文围绕着柯里亚的木匣先讲了(埋木匣),又讲了(挖木匣),最后讲了(受到的启发)。(《柯里亚的木匣》一课)

(2)搭桥式提问:在提问之前,教师先引发学生回忆已知的部分,再由已知的部分去探求未知的部分。已知部分起铺垫作用,成为通向未知部分的桥梁。

例2:“精彩极了”是来自妈妈的评价,“糟糕透了”是来自爸爸的评价,为什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

例3:一根火柴大家都擦燃过,它发出的光并不明亮,也不温暖。小女孩为什么会感到“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3)选择式提问: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产生歧义的地方,设计选择式提问语,目的是让学生从是与否或者从数个选择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能够陈述选择的理由和道理,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例4:假如夜晚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周围既没有人,又没有车,你会闯红灯吗?(《钓鱼的启示》一课)

例5:你认为外国人有理由嘲笑我们吗?(《詹天佑》一课)

(4)比较式提问:对某些相近、相似而意思又有细微差别的概念、词语或篇章,设计两项比较的提问语,有助于让学生确定事物间的同异关系。

例6:“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把“冒”字换成“长”、“伸”、“露”、“挺”、“钻”好不好?为什么?(《荷花》一课)

例7:“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这里为什么用“引”而不用“带”或“领”呢?(《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

(5)递进式提问:把提问语进行整体设计,一个问题一个台阶。第一个问题为第二个问题作铺垫,第二个提问又是第一个提问的发展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并体现思考问题的方向性和深刻性。

例8: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刚才那位女同学所说:“提起詹天佑,就必须提起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条寻常的铁路,200多千米路程中,遇到了太多的困难。然而,作者只从中选取了最艰难的三件事情来写。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是哪三件事?作者选取这三件事来记叙,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第一件事与后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詹天佑》一课)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需要教师有丰厚的积淀,在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桥梁和阶梯作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三、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

1.课堂问题应具备的特点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发问应该是有效的,所提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清晰的,而且具有明确的学习导向指向,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与课堂教学中一般的“碎问”及“万能式提问”相比,应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有深度。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无能为力。

(2)有梯度。问题在教学中的先后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各自在教学过程发挥自己一定的作用,它不具有随意性。

(3)有力度。问题有内在的牵引力,一是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二是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能构建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它不会在教学中像随口问答那样转瞬即逝。

2.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抵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大致有如下规律。

(1)初读阶段:可用一、两个“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

(2)进行阶段:往往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造成生动活泼的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拉出课文教学的明晰线条。

(3)深化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

(4)结束阶段:用问题实现拓展与提升。

3.注意发问的语速和语气

教师发问的语速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简单的问题语速可以快一些,复杂的问题语速就可以放缓一些,并对问题的关键处稍加停顿和加重语气强调;发问的语速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高年级或素质好的学生的发问语速可以快一点,反之就应慢一点。教师的发问形式、语速、语气是课堂风格的一种自然流露,热情和矜持、严谨和豪放都使发问有了浓郁的个性化色彩,同一问题经不同的教师发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和作用。

一切最佳的提问都建立在教师对教材透彻了解、对学生熟悉、对提问艺术谙熟的基础上,它应该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符合教学时间的科学安排,也必须以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水平、反应能力和性格特点为中心。只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提问中的主体地位,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思维不断受启发,知识不断被深化,让学生在学习上进而由量的积累升华为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从而进入“有效教学”的境界。

猜你喜欢
语速课文阅读教学
辩论赛之语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