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潮州521041)
试析学报投稿中的语言修辞问题
范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潮州521041)
学报编辑修改学报投稿的过程,就是在对投稿进行一种语言修辞,是为了对投稿中语句的言辞加以选择和锤炼,使语句的意思表达更加清晰、完美。编辑在修改投稿的时候,应该考虑学报稿件是学术论著的特征,根据稿件具体的内容、语境,从标题、摘要、段落主题以及句子等方面进行语言修辞,从而使学报能更好地实现交际、交流的目的。
学报投稿;语言修辞;语体;交际;交流
“修辞”一词最早见于先秦的《周易》“修辞立其诚”。据《说文解字》:“修,饰也。”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论语》十四《宪问》中说:“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这里的“修饰”、“润色”,即是一般人所指的修辞了。上个世纪20年代,王易在《修辞学》一书中说:“修辞学亦名美辞学,因其讲述修饰辞句而使增其美之理论也。”30年代,胡怀琛的《修辞学发微》说得更加明白:“修辞,就是把我们所说的话修饰一下,使它更美一些的活动。”例如:“月光很明亮”,这是普通的说法;“月明如水”,这是经过修饰美化了的说法;“月明如水浸楼台”,这一“浸”字便是经过修饰更加美化了的说法。古人所谓的炼字、炼句、润色乃至设格都是以书面语言(特别是文学作品)的修饰、加工为能事。修辞即为修修补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它确立了修辞的本质不仅是个美辞的问题,也是为了达意传情而调整语辞的问题。语言修辞就是对语句中的言辞加以选择和锤炼,使语句的意思表达更加清晰、完美。修辞还讲究语体,所谓语体是指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因交际领域、交际方式、交际目的的不同,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一系列语言使用特点的综合体。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修辞方法。
学报编辑修改学报投稿的过程,就是在对投稿进行一种语言修辞,是为了对投稿中语句的言辞加以选择和锤炼,使语句的意思表达更加清晰、完美。编辑的这一修辞过程,即对稿件进行“修饰”、“润色”,既要删除稿件中华而不实的空话、套话,以及游离文稿主题的词、句,又要改掉稿件中的病句、错别字、用错的格式和标点符号,改掉不规范和不标准的技术性和常识性的错误,使之合乎语音、用词、语法、逻辑的规范。编辑如何对投稿进行修辞,这可以借鉴古人的至理名言,如:刘勰语“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韩愈语“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等。因此对投稿进行修辞可以提高稿件的品位,使质量较高的稿件“锦上添花”,使尚有缺憾的稿件“熠熠生辉”[1]。同时在修辞的过程中,编辑还要充分考虑稿件的语体特征,因为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语言修辞要求。“专门科学体是给专业人员或具有相当科学知识的人用的,大致包括学术专著、学术论文、科学报告、科学情报文献、读书笔记和部分教科书。这种语体同文艺语体差异最大,同政论语体小同大异,同通俗科学在措辞精确、文字简洁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独自的特点。”[2]学报的投稿是学术论著,应该属于专门科学语体。学报投稿具有专门科学语体的语言运用特征,即注重大量专业术语的运用,追求句式的严整,语言要求准确、简洁、逻辑性强。编辑在修改投稿的时候,要结合学术论著的语言特征进行言语修辞。学报编辑部的编辑,在处理学报投稿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这些修辞理论。编辑稿件的过程正是为了“修饰”、“润色”、修修补补,以保证稿件这种学术论著信息传递的严谨性。
编辑在具体的修辞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先抓标题、摘要,再抓段落主题,最后到具体语言的修辞方法,由主干到枝叶,层层深入,以便读者能够迅速领会学术论著的语言所输出的语义内容,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
学术论文标题的语言修辞运用不仅具有一般语言的特点,而且还应该具有个性特征。学术论文的标题属于学术论文的一部分,具有专门科学语体的风格特征,因此其修辞特色是讲究文辞的准确规范、通顺明白、简洁凝练,一般不具有文艺语体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异性等特征。学术论文的标题语言以平实为主要特征。好的标题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具有点睛之妙。然而标题的好坏不仅仅是作者的事,与编辑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编辑必须对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具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在编辑加工时抓住本质,对学术论文的标题进行语言修辞,使其尽可能达到完美、准确[3]。
例1:《多维意象空间:平面设计中的灵魂》(作者投稿标题)
编辑修改后为:《平面设计中的灵魂:多维意象空间》
例1为作者投稿时的标题,编辑在通读了作者的全文后,了解了文章论述的中心内容为:平面设计中的灵魂是多维意象空间,而作者的标题正好相反,因此编辑在处理的过程中把标题的前后字句颠倒过来,改为《平面设计中的灵魂:多维意象空间》,这样修改才符合这篇文章的逻辑思维,使其准确规范,客观地反映这篇文章的内容。
例2:《数字词趣谈》(作者投稿标题)
编辑修改后为:《数词的虚化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例2的论文标题《数字词趣谈》具有文艺语体的特征,不符合学术论文或专门科学的语体特征。根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4],同时学术论文的标题语言以平实为主要特征,编辑把此标题改为《数词的虚化形式及其修辞功能》。在此修辞过程中,既符合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的原则,又按照学术论文的标题属于学术论文的一部分,具有科学语体的风格特征等要求。作者的原标题《数字词趣谈》则无法让读者从标题上明白这篇论文究竟讲了什么特定的内容,而修改过的标题就通顺明白了许多。
学术论文摘要一般是对论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概述,语言要求简练准确、具有自明性,文字简明扼要、逻辑严密,同时不附加解释或评论。论文摘要由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构成,按照国家标准GB6447-87《文摘编写规则》要求,摘要具有:(1)客观性。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基本信息,保持与原文一致的文风和格调;(2)全面性。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内容重要性的不同,进行详简不同的反映;(3)针对性。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4)独立性、自含性。拥有与文章同等量的主要信息;(5)简明性。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对摘要的编写要求“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解××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国际标准ISO214-1976(E)规定文献工作“除非采用第一人称可避免语句繁琐累赘从而更易于理解,一般均采用第三人称规范。”同时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要求论文的“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4]。因此对论文摘要编写加工中要重视语言修辞,同时要符合规范要求的注意事项。
例3:本文就通俗音乐中戏曲元素的使用做分析。首先由戏歌开始,到京剧流行乐和中国风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和变化举例说明,阐述这种音乐现象的社会效果如何,进而对如何发扬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提出看法。(作者投稿原句)
编辑修改后为:该文分析了通俗音乐中戏曲元素的使用,举例说明戏歌、京剧流行乐和中国风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和变化,阐述这种音乐现象的社会效果以及如何发扬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根据学术论文摘要编写规范的要求,把原句同编辑修改后语句加以比较,可以看出编辑修改的修辞过程大致如下:
(1)编辑把原文的两个句子压缩成了一个复句。即让第二句和第一句合用一个主语“该文”,把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动词由句未提到句首,变为“分析了……举例说明……阐述……以及如何发扬……”,和第一句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个小句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宾句形式。编辑在这个修辞活动中使句子变得更加清楚明白,动宾句式强调了原文的主要内容,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
(2)编辑删去了“如何”、“提出看法”等词语。编辑在这个修辞活动中,把“阐述这种音乐现象的社会效果如何,进而对如何发扬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提出看法”中的“如何”、“提出看法”等词语删去,符合摘要“语言要求简练”的规则,去掉了多余的信息词语。
(3)把“本文”换成了“该文”;把“做分析”提到前面改为“分析了”。编辑在这个修辞处理中,把“本文”换成了“该文”,这是摘要的要求,因为摘要是以第三人称的陈述口吻总结文章的内容的,“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编辑把口语式的“做分析”改为“分析了”的陈述句式,更加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使句子“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的信息”。
在以上的修改过程中,编辑使作者的投稿更加规范化、书面化,语言更加简练、准确,符合学术论文或专门科学体对语言的要求。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编辑对语言进行了许多修辞加工。
学术论文是用确立论点、科学论证和论据证明的方法来完成的,因此必须使用规范段落的构段方法。所谓规范段落,就是说在一个段落中要集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不是东拉西扯、内容杂芜。在一个段落中要有段旨,而且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这些基本要素。整个段落都要围绕着段旨来展开,段中的主题句起着统率全段的作用,读者能看出这一段落中的意思,这种构段方法在论文写作中是重要的[5]。这就要求段落主题句不仅能够完整地反映该段落的中心思想,而且语言要准确、简洁、逻辑性强。编辑在处理段落主题的语言修辞时要有全局的观念,要注意稿件自身的语言和语言的横向联系性及整体性。同时在修改和重建段落主题句语言时,除了注意个别词语的修正,还要注意整段内容中前言与后语是否协调,是否完整地表达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例4:现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由规模的扩张转为质量的提升,所以,探讨该专业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作者投稿原句)
编辑修改后为:现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由规模的扩张转为质量的提升,所以对该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发展的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例4中编辑根据作者的意图,把“探讨该专业教学改革”改为“对该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发展的要求”,因为作者文中探讨的是对该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这一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仅探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所以编辑在给文章进行修辞润色的过程中,必须要先通读全文,完全领会作者的意图,才能进行修改,然后以标准的书面语言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在这个修辞过程中,编辑应用了语言必须准确的原则,使段落主题句能够完整地表达该段的中心思想。
例5:因此,笔者拟就此作一个初步的探讨,既对其中的认识作一点补充,也试图提供给摄影艺术探索者吸收外来文化一个借鉴的理论参考。
(作者投稿原句)
编辑修改后为:因此,笔者拟就此作一个初步的探讨,既对其中的认识作一点补充,也试图给那些想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摄影艺术探索者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在该段落的原文投稿中,作者的后半句话“也试图提供给摄影艺术探索者吸收外来文化一个借鉴的理论参考”的语言逻辑是混乱的。篇章段落应该顺畅,并且从属于一定的语体,学报是公开发表的刊物,对文章语言的要求必须准确、简洁、逻辑性强,必须是书面语言,要语意连贯,语气畅通。因此编辑对此句的顺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整理,注意了稿件自身语言的横向联系及整体性,改为“也试图给那些想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摄影艺术探索者提供一个理论参考”,这样的修辞过程增强了该句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使段落主题句能够统领全局,前后协调。
“修辞是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交际活动”(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句子修辞首先要研究句子是否是一个常规句,即是否是合乎语音规范、用词规范、合乎语法、逻辑规范的句子;其次句子修辞是通过揭示句子内涵、特征、修辞品性,以更好地利用它,从而达到陈望道所说的消极修辞所追求的效果,即通顺明白地表意[6]。斯大林在他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说:“语言是一种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7]作者的投稿中常常有很多的语言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有些是一些口语化文字,甚至不同地区的作者在投稿中带有自己不同地区的口语化特色,就需要编辑对这些投稿的语言进行修辞推敲,甚至“咬文嚼字”,把那些不规范的语言修改为规范的书面语,以达到公开发行的要求。编辑进行句子修辞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首先使其符合常规句,再对句子进行润色加工,提高句子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
例6:他说,一直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作者投稿原句)
编辑修改后为:陈复礼先生认为自己一直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这是一段文字的开头,作者用“他说”开始,显然是口语式的表达方式,而编辑修改后的语句“陈复礼先生认为自己”,则更符合专门科学语体的语言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同时也更加符合书面语的要求。编辑把作者口语化文字换成了书面语,使其合乎学术论著的语言要求。
例7:随着市场对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推动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者投稿原句)
编辑修改后为:随着市场对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
作者投稿中的句子很明显缺乏主语,并且语意上不明了,编辑把“推动了”改为“有了”,同时后移到“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后面,使“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成了该句的主语,更加清楚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同时也使句子符合了语法规范,达到了交际、交流的目的。
总之,学报的公开发行是为了交流,学报中论文的语言就要经得起推敲,不能有明显的修辞错误,才具有传播的价值。对投稿进行语言修辞,使其表达正确,合乎规范,更好地表情达意,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是编辑的一种责任。编辑必须牢固树立这种意识,肩负起编辑的使命。编辑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运用不同的手段去修改和重建稿件语言,同时在编辑的过程中,要考虑稿件的语体特征,使之符合专门科学体或学术论著书面语的要求,根据稿件的具体内容和语境进行修辞,从而使学报能更好地实现交际、交流的目的。
[1]雷良容.笔有千钧任翕张[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25-26.
[2]黎运汉.专门科学体的风格特点[C]//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学论文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145.
[3]孟建安.学术论文标题的语言及其编辑加工[J].许昌师专学报,2000(3):114-1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S].2000-1-18:3.
[5]王吉亮,郑惠卿.论文写作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09.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54-62.
[7]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20.
On Language Rhetoric in Papers Submitted to Academic Journal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AN Lin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China)
Editors’editing process of submitted papers is a procedure of exercising for better rhetoric and word selection in order to reach the goal of better expressions.While editing,i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the contributed paper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academic research,so rhetoric using in topics,abstracts,paragraphs,sentences and so on must be based on concrete contents and discourse features.In this way academic journal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n function better in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papers submitted to academic journals;language rhetoric;language style;communication; exchanges
G232
A
1009-8445(2010)04-0089-04
(责任编辑:禤展图)
2010-01-03;修改日期:2010-06-09
范琳(1967-),女,新疆乌鲁木齐人,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