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艾莉,徐根义
(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1041)
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的四个着力点
——山东诸城市基层党组织创新实践及启示
蒿艾莉,徐根义
(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1041)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诸城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着力抓组织设置,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一体化;抓工作融合,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工作互促共融;抓资源优化,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资源互助共享;抓机制保障,实现城乡基层党建长效发展。从而确保了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健康发展、活力发展、长效发展。
城乡党建;新格局;着力点
如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2007年以来,山东省诸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城乡统筹需要,抓住组织设置、工作融合、资源优化和机制保障四个着力点,以“联建”促“统筹”,使城乡基层党建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由封闭运行转向开放合作,初步探索出了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首要的是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体系的统筹谋划。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体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际上也分别在城乡两个不同单元中进行。这种城乡党建工作的二元格局,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对组织动员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联系日趋紧密,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城乡边界日渐模糊,城乡党建工作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交叉点、共同点越来越多。而从整个组织体系看,城乡党组织设置目前还处于彼此分离、相对独立的状态,这种局面已不适应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城乡大发展、大开发、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要顺应党员流动常态化、就业多样化、分布零散化的新特点,积极打破城乡地域界限,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教育管理和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完善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大城乡一体联建联动力度。为此,诸城市突破城乡、区域和行业界线,把城乡基层党建作为整体统筹谋划,积极探索不同的联建形式,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从 “分”到“合”,以组织上的联合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合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乡联建。2007年以来,诸城市打破按行政区划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按照“组织联建、经济联带(合)、社会联谊、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综合考虑城乡联建双方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等因素,采取组织“定对”、自由“结对”等方式,推行村居联建、村企联建、部门(单位)村庄联建,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组建联合党组织。1个城区党组织带1至5个村党支部。联建各方在党组织上是一个整体,而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又是相对独立。总支书记由城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受所联合村的上级党(工)委直接领导。其主要职责是帮助联合村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班子建设,倡树文明新风,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全市已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197个,加入联合党组织的村党支部399个,占全市村级党组织的43%。城乡党组织的联建,促进了城市优势资源与农村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区域联建。2007年以来,诸城市在破解农村公共服务短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无人干事,没钱办事”等问题过程中,把全市1249个行政村规划为以2公里为半径、4-5个村组成的208个农村社区,与此同时在每个社区组建区域联建型党组织。社区联合党总支(党委)主要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和所辐射的村党支部及区域内其他党组织联合组成,党总支书记由乡镇(街道)派驻社区的机关干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联合党总支不是介入乡镇 (街道)党(工)委和村党组织之间的一个新的管理层次,而是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下,主要负责指导协调社区内各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对社区内村庄和驻区单位党的建设发挥沟通协调、教育培训、监督保障等作用。同时利用组织优势,吸引聚集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服务中心聚集,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一揽子”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了原来村级党组织管不到或管不好的矛盾和问题。目前,208个农村社区全部建起了社区联合党总支,并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共享活动,提升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产业联建。建立产业党组织,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重要内容。诸城是最早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地区之一,各种类型的产业基地、产业合作社遍布城乡。这同时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一些新问题,如随着大批党员在产业间频繁流动、单凭村级组织已难以对党员实施有效教育管理。2007年以来,诸城市打破城乡行政区划界限,以产业关系为纽带,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市场等关键环节和产业链上设置党组织,实现产业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2008年随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成立,市委又及时提出了“完善党建体系、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思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中建立了党委,在10个分会建立党总支,在符合条件的150家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初步构筑起了覆盖城乡、连接三次产业的“一十百”新型党组织体系。产业联建党组织既促进了产业链条内的经营技术合作,又扩大了党在农村的组织影响和工作覆盖。
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对接融合,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城乡党建工作基本囿于各自领域,在党建目标、党建手段、党建制度、党建活动及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自成体系,相互之间很少有互融和交流。我们知道,党的领导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这一新格局的要义就在于“统筹”,也就是要消除城乡基层党建各自分离状态,实现城乡党建工作的对接融合,做到党建目标“同步调”,发展思路“同谋划”、组织制度“同设计”、活动开展“同推进”,实现城乡党建工作的齐抓共管,形成城乡统筹的“大党建”格局。为此,诸城市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城乡党员管理、服务群众和活动方式的一体化进程。
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诸城市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互动融合。一是建立党员信息化管理机制。明确流动党员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共管的职责,建立健全城乡互通、相互联网的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二是建立城乡携手的党员发展机制。立足城乡共育,采取合力推优、两地公示、联合把关等办法,切实把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三是创新党员的教育培训方式。除采取传统的集中培训、“三会一课”等形式外,还充分利用“网络党校”、开设“空中课堂”、开通电子信箱等途径,灵活开放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
改进城乡一体的服务工作方式。一是开放城市党员活动中心和农村党组织活动场所,为城乡党员提供综合服务,实现党员服务区域化、社会化。二是认真做好城乡党内关爱工作。制定出台了《中共诸城市委关于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意见》和《诸城市党内关爱救助暂行办法》,采取“党费划拨、财政支持、党员干部捐献、社会团体自愿资助”的方式,筹集党内关爱资金300多万元,对因疾病、灾祸等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进行大额救助。格外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建立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离职补偿经费保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三是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活动。市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和各类优秀人才组成农村志愿服务队,每年定期开展 “三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开展一次“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上门服务活动、召开一次专场招聘会。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科技培训、医疗卫生、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切实为基层党员、群众排忧解难。
丰富城乡一体的组织活动内容。一是以城乡联合党组织为平台,发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结对子、党员手拉手”和部门企业联村、共建和谐农村等活动,要求城区党组织帮助农村党支部每年解决2-3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城区党员每人帮扶1-3个农村贫困户。2007年以来,共组织城区1560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所联合村1000余户困难群众 “结对子”,帮助解决各类难题1350多个。二是实现城区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公共设施资源无偿向对方开放,组织城市党员下乡、农村党员进城过组织生活,引导鼓励城区党组织帮扶农村党组织,城区党员带动农村党员,在联动中互学互促,共同提高。三是开展联谊活动,组织城区党员深入农村开展送文化、科技、法律、卫生等下乡活动,指导各村开展以文化活动室、村民服务中心、体育活动场所和文明示范街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创建活动等。全市208处农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文化大院,建成社区图书室233处,配齐了文体活动设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文化生活匮乏问题。
互助共享城乡党建资源,这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目的之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的高低,是取决于对党建资源占有的多与寡。现实中,往往是占有党建资源越丰富,越能促使组织发挥出更好效能。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目前城市与农村、机关与乡镇之间在组织设置上自成体系、界线分明,加之长期以来我们在投入上实行的是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导致城乡之间党建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服务对象众多,发展任务繁重,急需党建资源作为推动发展的支撑却相对匮乏;而城市社区、机关和企业的党组织长期以来却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党建资源,甚至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现象。所以,仅就党建资源方面,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由于党建经费、人才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等党建资源的单一匮乏,正在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此,诸城市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推动党建活动阵地、人才培育选拔、经费保障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形成了城乡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活动阵地同建共享。一是切实整合教育、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各种资源,采取财政投资、向上争取、乡镇配套、共建单位帮扶等城乡共建方式,全面搞好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2009年以来,诸城市投资近700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0处,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大增强。同时建立城乡党组织和党员联谊机制,所有活动场所、公共设施无偿向对方开放。二是利用社区中心村积极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文化宣传、便民服务等活动,使其既成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阵地,又成为群众议事、培训、服务、文体娱乐的新平台。
基层人才同育共选。一是定期从市直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任职或挂职,从乡镇、市直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驻村(社区)锻炼。近年来,全市共选派178名机关干部、选聘300名大学生充实到镇(街)、农村社区和村庄,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素质结构。二是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努力消除城乡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建立了市、镇街、村(社区)三级拔尖人才队伍,坚持考选、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和村(社区)参加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从优秀村(居)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为此制定出台了《从优秀村居组织负责人中选聘乡镇(街道)副职的暂行办法》,实行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和群众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两推一考”办法,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选聘部分工作业绩突出、带头发展经济的优秀村居组织负责人挂任乡镇(街道)副职。截至目前,共有19名村党支部书记被破格提拔。
专项经费同筹共建。诸城市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基层组织党建经费保障,建立城乡统筹的党建专项工作经费。积极拓展经费渠道,在采用党费划拔、单位筹集、社会赞助等途径基础上,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制度和体制建设是统筹城乡党建的根本保证。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不断演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城乡党组织的连体共建绝不能搞 “一阵风”,要保证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共建活动长期坚持并不断深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此,诸城市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城乡互动的党建工作领导、党内互帮和责任考核机制体系,形成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合力。
健全城乡党建领导协调机制。诸城市委要求各级党组织都要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一是市委专门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城乡联建党组织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联合党组织的组建模式、职能定位、运行方式、目标任务作出明确规定。二是每月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议,对城乡互助共建活动进行研究、协商和调度。一方面紧跟实践步伐,及时把探索中一些好的做法、成功经验总结升华,形成制度加以推广。另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分析不足,研究对策,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把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健全城乡党内互帮互助机制。一是注意调整党建工作重心,更加关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并在经费、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适当予以倾斜。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用城市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支持农村党建工作,用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经验推动城市党的建设。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帮扶机制,制定困难党员登记、认定、跟踪联系、挂钩帮扶和监督管理等制度,以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为重点,深入开展党员访谈活动,关心老党员的身体、生活情况;对无工资收入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农村贫困党员、因病因灾致贫党员进行慰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城乡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规范化、经常化。
健全城乡党建责任考核机制。一是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情况作为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分类的动态考核评价办法。每月一次对联建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向全市通报;定期对联建各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议不合格者,安排专人重点帮促。三是每年两次对联建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特别突出的联合党总支书记,经济上重奖,政治上重用。目前,已有19名优秀村居联合党总支书记被选聘为街道副职。
[责任编辑 缪开金]
Four Underlying Points for Making the New Pattern of Party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Planning fo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HAO Ai-li&XU Gen-Yi
(Weifa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Weifang 261041,Shandong,China)
Making the new pattern of party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planning fo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for our part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party organization under new situation.During the time of further study and imple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and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Zhucheng stresses the organization setting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basic party organization integration,stresses the work fusion to realize the mutually promoting of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basic party organization,stresses the resource optimization to realize the resource sharing of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basic party organization and stresses the mechanism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persistent effect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basic party organization.All those measures ensure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healthy development,vigor development and persistent effect develop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planning fo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new pattern;point of strength
2010-03-13
蒿艾莉(1965-),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市委党校基础课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徐根义(1957-),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市委党校副教育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