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明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院,上海 200062)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设计及应用
黄志明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院,上海 200062)
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蓬勃兴起,理论界对其研究在逐步深化。基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省市县三级覆盖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即“党员远教”,具有学习对象的特殊性、学习资源体系的统一性、管理实施的可伸缩性、目的的多样性等教育特征。浙江省实施的广电有线模式,主要由前端输出平台、有线电视传输网和终端接收站三大功能模块组成,具有较强的信息传输特色优势,是比较科学的“党员远教”平台的技术模式,可以成为全国进一步推广“党员远教”技术平台的借鉴范式。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设计;成效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党员远教”)立足于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终身学习机制、实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党员远教”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资源建设的后期不足、各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均衡性等因素影响,全国“党员远教”已处于发展高原期。如何进一步解决“党员远教”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党员远教”持续性发展,值得深入思考。本文结合浙江省实施的基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省市县三级覆盖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践,对“党员远教”主要教育特征、“党员远教”平台的实践设计与应用、“党员远教”绩效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党员远教”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是建立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上的。英国开放大学的西沃特1978年在德国哈根远程教学大学发表的论文中就提到,远程教育院校和教师应该为远程学生提供持续关心、更好地学习支持服务和其他各类服务。“党员远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远程教育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服务。1990年佛睿斯特的学者圣吉对构建基于远程教育的学习型组织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更是将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推进到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并被人们视为未来竞争中的致胜法宝。把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我国大规模开展“党员远教”的重要目标之一。2003年Webster和Hackley二位学者提出了远程教育结果的七种分类,同时,他们将影响这些远程学习结果的因素归为四类:技术特性、教学者特性、课程特性和学习者特性。这进一步说明了“党员远教”受技术要素、组织者要素、教学资源因素和受教育对象因素等决定。[1]
我国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从战略角度阐释了“党员远教”的意义:远程教育战略优势是政治决策基础,远程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远程教育大规模发展战略优势逐步被政府高层决策者所认识。[2]杨改学教授在“论西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论文中也提到我国农村需要信息化,西部需要远程教育,点明了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的几种基本模式,同时把“党员远教”平台纳入到农村远程教育体系中。这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党员远教”的发展方向与发展任务。
国内其他学者也从宏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王昭君以教育经济学网络课程为例,总结了影响远程教育学习成效的四大关键因素:学生特征、网络课程特性、学习平台特征和教学互动等因素。[3]朱郑州提出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五大方面:学习者心理因素、信息因素、教师素质、学习环境和教学评价等。[4]汪琼通过对远程网上教学活动的深入分析和实践总结,提出网上教学成功的四因素模型,即认识因素、技术因素、教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5](P37)纵观以上学者对远程教育的基本思想脉络,可以证明“党员远教”属于远程教育范畴以内,以上涉及的因素对“党员远教”同样适应。
从“党员远教”文献中可以看出其理论思想研究基础主要来自于国外先进的远程教育理论、国外知名远程教育专家的研究,部分学者更多的是关注“党员远教”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而政府机关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党员远教”的实践模式与经验总结,所以如何整合“党员远教”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外学者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提出现代远程教学的具体分类,比如可以从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分为学历性与非学历性远程教育。不同性质的远程教育有其本身的特征,包括“党员远教”。
浙江省从2003年起,立足创新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党员远教”,2005年浙江省被中央列入“党员远教”扩大试点省份。该省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始实施以省、市与县“三级覆盖”、“三位一体”的 “党员远教”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传统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步构建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方向的“党员远教”新路子。笔者以浙江经验为例,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农村远程教育、院校远程教育与“党员远教”进行相比较,认为“党员远教”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延伸,但又具备区别于农村远程教育与院校远程教育的教育特征。
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个性与学习特征,这些能力、个性和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对象不同,教学起点也不同。因此,教师在确定整个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对象的特殊性状态。[6](P1-5)
“党员远教”学习对象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县区、乡镇等党员干部,第二层次是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针对目前农村性经济、文化与受教育程度差异这一特点,决定了“党员远教”学习的面广、层次差异性大和应用迫切性强等特殊性,也决定了“党员远教”没有院校远程教育的定向性与统一性。[7]
学习资源体系系结构是实现远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的具体框架,学习资源体系的统一性主要是从当前“党员远教”平台培养这一目标来看,其实质是从整体实践、经济与文化绩效各方面的联系上去考虑学习资源体系结构的综合设计。
“党员远教”是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思想文化等、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等生产技能、以及为广大群众提供基于网络的文化享受。所以在学习资源体系设置上与农村远程教育、院校远程教育比较,注重课程多样性、综合性与实用性,不强调体系的系统性与学科性。
2005年6月,中国教育高教司刘英在第四届远程教育研讨会(DEC)主题发言中,从政府角度陈述了中国内地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重点和努力方向:要确保质量必须要建立立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政府监管非常重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管体系既要尊重远程教育规律,还要符合国情和本地实际。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质量监管,不等于是收权和集权。放权是一定趋势。
“党员远教”管理制度相对院校远程教育而言比较“自由”,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根据上述受教育层次对象而言,对基层党员干部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网络考核标准与纸质考核相结合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广大群众没有特殊的考核要求,只强调其学习的自由与自控,尚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其学习的限制。
我国网络电视传媒专家任为民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目标要多样化,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开放办学模式”,“实行资源建设的项目管理制”,“提倡与公司、企业等共建探索产业动作的道路,实行有条件接收和有偿使用的办法”。[8]
“党员远教”主要目的就是基于网络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提供先进的文化资源、技术信息等,通过实施远程教育全方面、多层次地服务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实现“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宗旨。相对农村远程教育、院校远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历性人才,而“党员远教”一般培养的是应用性为主的技术性与实践性基层人才。
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层组织对信息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党员与群众对信息本身的选择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对信息的获取其实质还在于信息的传播,没有全方位、多功能代表新时期的远程教育传输技术,便会影响到基层组织对信息的获取。所以科学选择“党员远教”平台技术模式是有效开展“党员远教”的保证。本文主要是筛选浙江省“党员远教”的广电有线模式进行阐述。
在“党员远教”平台建设中,全国目前有三种传输模式可供采用,它们是:卫星模式,电信模式(IPTV),有线模式。各个省市通常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建设。浙江省“党员远程教育”管理部门一直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与浙江大学、浙江广电运营商一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先后研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的数字媒体系统,并在浙江省的“党员远教”中运用了该模式。事实上,广电有线模式就是继音频和视频广播之后融合音频、视频以及数据为一体的第三代广电方式,广电有线模式有效地利用数据电视的有关标准,使用基于DVB的MPEG-2的传输标准,提供数据发送,通过广电有线传输,可以为大量用户提供高速的信息访问方式,解决了互联网速度慢、不能有效提供海量信息的需求。
1.系统整合性较强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整合的效果主要是体现在各种资源有机、有序融合在一起,增加“党员远教”的实施绩效。利用整合思想与原理,广电有线模式可以有效整合中央与省市县的各类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中央卫星教育资源、本土化课件导入、互联网辅助教育网站、高质量视频和多媒体课件等各方面地整合与传输。这区别于以往天网与地网的单一调整,也解决了TVIP网络的不稳定性。保证教学中流媒体播放的流畅性,各种信息资源的统一组织与安排,合理地进行即时、分时与延时播放。
2.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明显
全国“党员远教”前期试点中最大的困惑就是信号不稳定,长时间的技术参数调试与系统测试一度成为“党员远教”发展的瓶颈。而广电有线模式利用成熟的技术系统,针对“党员远教”发展中突出问题,开设了省级平台为主、辐射各县市区各站点为辅的服务系统。一个省级平台可以覆盖许多用户,没有数量限制,而互联网就要涉及带宽限制等瓶颈。有线网络视频质量稳定可靠,适合广大农村大容量用户,能够及时把中央、省市县教育资源安全、封闭性进行传输,性能稳定。广电网络具有内容播出可控性,有线电视网络安全播出意识强烈,不易受黑客攻击。
3.网络互动性突出
根据“党员远教”的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学习互动性决定了“党员远教”的有效性。由于互联网网速在农村地区的差异性造成了直播的困难,采用广电有线模式可以保证“党员远教”具有一定的互动性,采用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与视频录播等技术特征,可直接在电视平台上提供互动教学,对视频内容可以提供反复回看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党员远教”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实践性,教师、教学管理者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可以在有线网络中进行实时答疑与互动交流,保证学习的即时性。
4.运行成本性价比高
“党员远教”考核系统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成本与效益,针对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如何进行有效成本性价比是“党员远教”平台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根据我国各省已有成熟的有线传输网络系统,在保证省有线传输网络不需重建、覆盖率高的前提下,把“党员远教”各种资源有机整合,结合有线电视同缆进行实时传输,保证运行维护费用的低消耗、终端成本硬件建设的有效利用,避免硬件重复建设,广电有线模式更注重的是“党员远教”各种信息资源软件的高效率建设。
有线电视网络从点到面服务的广播特性决定了“党员远教”平台不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导致网络拥堵和信息传输不畅等现象,真正融合了有线网、互联网、移动网等各种网络的优势,体现了资源整合性、广播性和交互性,使得“党员远教”可持续发展。
“党员远教”平台主要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模块得以实现,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了中央远程教育节目转发、视频直播与录播服务、文件推送服务、互动直播服务、站点学用统计服务等功能。
1.中央远程教育节目转发
中央远程教育节目转发平台作为中组部对“党员远教”资源建设的上层运营系统,包括中组部党建教学资源管理、党建教学管理客户端(省、市、县三级权限控制)。党建教学管理服务系统部署在省平台,对外提供基于Web的管理访问服务,根据不同行政区划客户端提交管理请求,处理相应管理操作。
2.视频直播、点播与录播服务
视频直播与录播服务在“远教”平台中占重要地位,在有线网络基础上提供面向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以流媒体为主的视频直播、点播与录播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网络影院、网上直播室、多媒体课件录播点播、网络远程视频直播等。可以随时把信息化资源等视音频信息录制下来转播到网络中去,实现每个终端用户都可以轻松点播节目。同时通过流媒体服务保存音视频资源,供相关用户进行延时点播,实现最大程度共享资源。
3.文件推送服务
文件的推送服务包括交互式推送与接收,是由网络内用户的请求决定,服务端根据一定的设计方法、应用策略与推送方式进行及时操作。在广电模式中,文件的按需推送是主动方式,因为“远教”平台的某些特殊性,当某些重要文件只适用于某些党员干部时,其服务平台则采用相应的推送策略进行及时的推送。文件的推送关键技术在于解决频繁请求问题时的合理调度分配,所以目前文件推送平台主要应用的是动态流调度算法与时间补偿策略等技术作为主要支撑方法。
4.互动直播服务
“党员远教”互动直播系统是在线交流、培训、发布市场信息等全新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在线语音、视频、有效数据的全面交流与互动,可使广大党员干部可以在不同时空中随时参与和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还包括用户注册和疑问解答等互动服务。
5.站点学用统计服务
“党员远教”平台建设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考核党员干部学习与使用的情况,所以在许多站点都设置了相应的记数器,标明访问站点的点击次数并以此作为学习与使用程度的标志。为了使用客观性更好、对站点的分析需要更详细数据。主要采用系统跟踪、跟踪浏览器、javascript激活,对每一个影像节目、重要文件的访问进行流量记录,可通过多种方式查看。
“党员远教”主要是以广电传输系统为主,互联网络传输为辅的一种传输方式。为了实施中组部下达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任务,该省充分利用市县的广电网络资源传输技术进行了三级有线电视传输联网,通过广电传输技术实现了县广电网络覆盖到村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完成了该省4.5万个行政村的入网。
1.传输的方案设计
“党员远教”平台通过省广电SDH干线实施。一是利用省广电系统通过主干线送至市、县与各乡镇村站点有线电视前端。二由市有线输出平台也可以将远程教育节目送至各县、乡镇村站点有线电视前端。第三种由县级有线输出平台直接将远程教育节目送至各乡镇村站点。其主要技术应用是将省网DS3接口传过来的信号,经DS3适配器转换为ASI码流,先进行QAM调制,然后和市级节目的射频信号一起混入市有线电视前端,再通过模拟光信号传输到各县,通过县广电发送到各乡镇及村站点。这样可以实现数字媒体与有线电视的有机整合。[9]
2.节目资源的安排
“党员远教”节目是采用数字电视的方式编码传输的,可以和有线电视节目一起下传。在规划传输节目资源时,共性节目资源由省转播,各县市区不对节目内容做任何更改,由省、市台组织,包括常用模拟节目、数字电视节目和党员教育平台内容,传给各县使用;本土化节目是各市县自办节目,各县市自主转播,由各县自行组织,按照频率规划由各县使用。
3.教育节目插入
省级节目由省市SDH网DS3接口经DS3适配、QAM调制到模拟频道;市级党员教育网的节目在市委组织部编码后形成ASI码流,由ASI光端机发送到市前端机房,经复用、QAM调制到模拟频道。在市中心机房,将向各县传送的模拟节目、数字电视节目和省市农村党员教育节目混合形成共性节目。[9]
终端接收站点主要是接收和存贮中央、省和市“党员远教”资源,各级部门可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收看学习,并随时访问中央、省和市“党员远教”网站,开展各类经济、文学与教育培训活动等。主要分为基本型终端、扩展型终端和普及型终端。
1.终端类型分析
(1)基本型终端:包括能够接收、播放全国和省“党员远教”IP流媒体节目,接收、存储和回放全国和省“党员远教”IP课件,接收、播放全国和省“党员远教”卫星电视节目,能够连通互联网浏览、查询和发布信息,能够进行咨询或点播课件
(2)扩展型终端:能够通过增加大屏幕投影设备或多台电视机等,建成多媒体教室,扩大远程教育节目收视规模。能够通过增加多台计算机,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满足多人同时开展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支持功能。能够与当地有线电视网或闭路电视系统相结合,实现在教室或在家收看远程教育电视节目。能够进行光盘刻录或文件打印等。
(3)普及型终端:针对目前“党员远教”建设的现状,介于以上二者之间有选择地进行终端建设,主要是以电视机、大屏幕投影设备与互联网整合为主,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学习的网络环境。目前浙江省4.5万个终端主要是以普及型为主。
2.普及型终端硬件建设标准
普及型终端接收站点主要信号接收装置、数字处理系统和信息展示装置。其中,信号接收装置包括卫星接收装置、功率分配器、数据转换卡(外置在机箱中);数字处理系统主要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信息展示系统主要包括VGA分配器、电视机和大屏幕投影仪。[10]
3.终端硬件设备选择
终端硬件设备选择的前提是优化站点系统性能、达到硬件设施最大有效利用率。在选择硬件设备建设时一定要坚持以实用易用为第一宗旨,方便广大基层群众使用设备,比如选择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软硬件,加强设备的稳定性。另外要强调成本与维护,比如以实现“党员远教”总体需求为主,避免片面追求高配置建设,综合考虑远程教育成本效益。同时考虑能方便、及时、合理地进行终端维护,实现终端硬件有效使用、以防人为误操作破坏设备。[10]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党员远教”平台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理论学习范畴,拓宽为巩固农村基层文化教育活动阵地、创新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方法,作为推动农村信息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取得重大的成效。[11]
通过远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素养,这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该省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在广大干部中形成了讲学习、做实事的良好氛围,对广大干部执政意识、工作理念和工作能力的改变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通过远程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成功经验。“党员远教”组织和引导农民、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家通过网上供求信息,开展网上销售活动,加快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
该省“党员远教”实践的另一个成效,就是摸索形成了一套基于理论、又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这些对全国如何开展远程教育很有借鉴作用。(1)技术体系。通过整合广电有线网、互联网与专线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建构一种符合该省特色的远程教育平台的技术支撑方案,即以有线电视网为主要互动平台,互联网为重要补充手段,专线网为特有媒介的三级网络体系,建立“中心课堂、网上课堂与空中课堂”三位一体的远程教育组织形态。(2)管理体系。创新远程教育管理体系,积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创设学时学分制考试机制等,建立完善了远程教育运行管理机制、巡视督查制度和评估激励机制,全面考虑了管理中的各个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可行的细则和量化指标,全程规范远程教育工作行程,从而保证“党员远教”工作的落实与推进。
“党员远教”已成为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提高教育覆盖率,极大推动大规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工作,促进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通过对“党员远教”平台设计的分析、成效的阐述,目的就是为我国如何开展“党员远教”工作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
但目前关于“党员远教”基本模式如何整合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全方位地开展学习的深层次研究还很不够,主要是由于研究者对“党员远教”理论维度结构、技术整合变量与特定受教育对象多样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均是未知的或不是很清楚的。所以未来几年“党员远教”发展模式将更多地凸显学习者实际感知与服务期望之间的实现,包括对“党员远教”的效益成本、管理组织者素质、技术整合层次等方面的研究,仍需不断地进行探究与追踪。
[1]张家华,张剑平.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LICE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9,(6).
[2]丁兴富.从超级巨型大学到一流开放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09,(5).
[3]王昭君.影响网络学习成效关键因素探索——以经济学网络课程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朱郑州,等.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因素与网络学习质量的提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6).
[5]汪琼.网上教学成功四要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杨晓宏,化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7).
[8]任为民.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看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0,(5).
[9]刘永松,姚福平,贾书和,李隼.采用1550nm光传输技术组建连云港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J].有线电视技术,2008,(10).
[10]郭建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功能和设备选型[J].教育与信息化.2008,(4).
[11]黄志明.象山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实践[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1).
[责任编辑 李冲锋]
Design and Apply:A Modern Distant-Education Platform for Rural Communist Party Cardres
HUANG Zhi-m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With a deeply understanding of distant-education doctrines popularized either domestically or abroad,also with a case study of distant-education for CPC’s rural members and cadres around Zhejiang Province,which including three levels(province, city,county)and basing on the signal-transmitting technology for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This paper labors on DE-MC’s educational feature,focusing its analyses on DE-MC platform’s info-transmitting model and its design of main functional modules.Further more,this paper assesses DE-MC’s practical effects.Then,this paper provides a road-map of widely promoting DE-MC in China.
rural communist party cardres;modern distant-education;design of platform;practical effects
2010-03-06
黄志明(1964-),男,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领导教育学博士,现任职中共浙江省象山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