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8例

2010-02-11 16:56周晓良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9期
关键词:肌性斜颈胸锁

周晓良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404120)

笔者于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运用推拿的方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8例,疗效较佳,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年龄1个月~1岁。其中男20例,女18例;病程为出生后至1年。

诊断标准[1]:①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椭圆形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②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③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治疗方法

先用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中草药(威灵仙、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伸筋草各10g)煎煮后对患侧胸锁乳突肌部做热敷10~20min,注意温度适宜,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防止烫伤。将患儿仰卧或抱着,医者位于床头或对侧,并先以舒筋通络药酒或万花油涂擦患部,然后再分别按次序施术以下6种推拿手法:

1.安抚法:医者以左手托其颈部,右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沿胸锁乳突肌方向自上而下安抚5~10次,目的使颈部肌肉放松以利操作。

2.弹拨理顺法:医者先以拇指在胸锁乳突肌腱上做前后方位的横向弹拨数十次,然后再以多指沿胸锁乳突肌方向作上下方位的纵向理顺。

3.捻揉提拿法:医者以拇、食二指拿住硬块,作两侧上、下来回捻揉,并提起数次,目的是使之与其他组织产生分离,而起到软坚消肿之功。

4.旋转牵拉侧扳法:医者双手分别托住后头和下颈部,两手相对地轻轻用力,以颈椎为纵轴向患侧旋转牵拉数次后,再用双手捧住两侧下颌关节处轻轻用力向健侧扳运50~100次,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最好以耳朵接触健侧肩部为佳,目的是使胸锁乳突肌伸展,解除挛缩,恢复颈部的正常生理活动。

5.点揉法:医者用多指(除拇指外)分别点揉翳风、扶突、缺盆、肩井、风池等穴(即胸锁乳突肌的上、中、下三部)并在局部作顺时针方向的摩动数十次,手法要力求柔和,才能起到舒筋通络的作用。

6.最后提拿横梁筋(即斜方肌)结束。

上法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2]:完全恢复:头颈歪斜已纠正,肿块消失,挛缩解除,颈项活动正常。好转:头颈歪斜较前有所改善,肿块变软、缩小,挛缩有所缓解,颈项活动受限。无效:歪头症状无改善,胸锁乳突肌的挛缩及肿块继续存在。

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完全恢复 3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其中1个疗程治疗后完全恢复16例;2个疗程治疗后完全恢复18例。

典型病例

患者,男,2009年4月就诊,母亲 30岁分娩,曾用过产钳,出生后不到1个月就发现患儿头部向左侧歪斜。经检查,患儿右侧的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一硬肿块,约1cm×2.5cm大小,成半球形状的隆起,其边缘清晰,与皮下分离。局部不发热疼痛,颈淋巴结不肿大,头面肌肉发育不对称,健侧饱满,患侧短小,头向右歪斜并转向左侧,诊断为肌性斜颈。采用上述推拿手法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2个月颈部硬块明显变软,肿块完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随访至今疗效稳定。

讨论

推拿治疗肌性斜颈主要是手法刺激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加速病理产物的吸收,消除肌肉的肿胀和痉挛,能伸展胸锁乳突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软坚消肿之目的。每次推拿后,注意不论在怀抱、喂奶或睡觉时均应将患儿头部倾向健侧,睡眠时可用沙袋固定于矫正位,以巩固推拿的效果。本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较好,6个月以下患儿疗效满意,6个月~1岁的患儿疗效次之,1岁以上效果较差。因此,对6个月以下的患儿及时采用推拿治疗,是提高肌性斜颈治愈率的关键措施。如若经过非手术治疗1年后未见好转,或1岁以上的患儿治疗不及时或治法不当延误了病程,肌肉已有萎缩现象、脸部出现畸形时应早期采取手术矫治,否则将遗留终身的斜颈畸形。

[1]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71.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08.

猜你喜欢
肌性斜颈胸锁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针刺治疗急性斜颈1例
少肌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
先天性肌性斜颈二次手术治疗体会
天麻钩藤饮治疗肌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