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民
吴某,女性,82岁,舌痛3年逐渐加重,于2009年3月15日来诊。症见舌痛,严重影响饮食,不能吃固体食物及热食,否则舌痛难忍。每餐只能喝凉的牛奶或粥,终日以冰糖含于嘴中,痛楚不堪。查体示听力差,舌苔全部剥落,舌质偏红,平脉,精神可。3年来曾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医生多处以沙参、麦冬、生地黄、石斛等养胃生津之品,均无效。一诊:予生地黄15g,熟地黄30g,山药 30g,山茱萸 18g,乌梅 27g,白芍 15g,炙甘草 9g,薏苡仁 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7剂后复诊:患者诉舌痛依旧。考虑到久病,可适当守方不变。此外,心开窍于舌,舌红是火热之象。在守方滋阴的同时,增强清热泻心火之力。处方:石膏15g,黄连9g,生地黄15g,熟地黄30g,山药30g,炙甘草6g,大枣15g,白芍15g。每日1剂,水煎分服。又7剂后再诊:患者仍诉无效,且情绪激动,厌烦服药。处方:停服中药;弥可保注射液每次500g肌肉注射,隔日1次;叶酸片每次5mg口服,每日3次。1周后复诊:患者诉舌痛好转,故增强治疗密度。处方:弥可保注射液每次500g肌肉注射,每日1次;叶酸片每次5mg口服,每日3次。1周后舌痛完全消失,已能正常进食,听力有所改善。但仍是镜面舌。处方:处以弥可保片口服以善后,并嘱咐合理膳食。
镜面舌为重病阶段,镜面舌色红者,为胃阴干涸,胃无生发之气[1]。回顾整个治疗经过,先期采用中医对于镜面舌的理论加之诊疗,考虑镜面舌为胃阴干涸,胃无生发之气。治以养胃生津未效。然后进一步治以滋肾阴和泻心火仍未效。后期以试探性补充叶酸和弥可保后,舌痛症状大减,能够正常进食。许多有关舌象的文献都将“牛肉舌”和“镜面舌”分列于不同的条目加以论述,似乎表明它们所指不同。而在诊治本例舌痛患者后,笔者认为,两者本是一物,含义相同,都是指舌苔全部剥落。西人习惯称之为牛肉舌,国人自古称之为镜面舌。临床上还有一个现象可以佐证:胃切除术后的病人常见舌苔光剥,西医认为胃切除后叶酸、维生素B12吸收减少导致牛肉舌,而中医理论则解释为胃切除后胃阴干涸导致镜面舌。尽管理论体系不同,镜面舌和牛肉舌本是一物。从该病例的诊治经过来看,在控制舌痛这一症状上,中医镜面舌诊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以很快控制症状。根据文献报道和笔者临床经验,运用中医养胃生津的理论治疗伴有舌痛的花剥苔或地图舌非常有效。花剥苔或地图舌为舌苔的部分剥脱,牛肉舌或镜面舌为舌苔的全部剥脱。尽管都是舌痛、剥苔,但是,同样运用中医养胃生津的理论治疗,结果是前者效而后者不效。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剥苔程度不同,其内在的病因病机有所不同,其中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1]王忆勤.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