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思路

2010-02-11 04:53曾朝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3期
关键词:痞满治则胃脘

曾朝珠

四川省万源市中医院,四川 万源 636350

现代医学将“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定义为: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出现持续性反复发作性上腹不适,早饱嗳气,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厌食烧心,恶心呕吐,反胃及有胸骨后疼痛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过电子胃镜镜检,或数字胃肠透视,肝、胆、脾、胰B超及各项理化检查均无异常所见,排除器质性疾病者。

中医古籍中没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病名,现代临床根据其症状,多将其归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中痞满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最为相似。西医治疗多根据症状采用促胃动力药治疗。笔者20多年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具有消除症状快、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的较好趋势,现归纳如下。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笔者认为,外邪所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劳倦过度为FD之因。本病涉及脾、胃、肝脏,但与脾关系更为密切。脾胃为中焦气机枢纽,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而肝的疏泄对这个枢纽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肝、脾、胃中任何一脏发生病理改变,均会造成脾胃、肝脾、肝胃之间的气机失调。其病因病机为:

1.1 误治伤中 邪在肌表,反攻其里,损伤中气,邪乘虚内陷,邪热内结于心下,或寒热交阻与中,气机壅塞,升降失常而成。

1.2 饮食阻滞 贪食过饱,恣食生冷,损伤中阳,胃失和降,致食滞气阻。

1.3 痰湿阻滞 脾胃失健,水湿不化,酿生痰浊,痰气搏结,中焦气机失利,升降失常而成。

1.4 情志失常 情志失和、气机逆乱、升降失调引发,其中以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肝脾不和,气机郁滞为多见。

1.5 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亏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健运失司,致气滞不畅。

总之,FD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脾虚木乘,肝气横逆,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故脾胃虚弱为本,气滞、食积,湿痰,血瘀等邪实为标,往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2 辨证分型及论治

2.1 饮食积滞:胸脘满闷,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吐或吐出宿食,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药: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 (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苍术、厚朴、枳实、连翘)。若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槟榔;若食积脾虚,大便溏薄者,可加白术、扁豆。

2.2 痰湿内阻:胸脘满闷,恶心欲吐,痰多,咯出不爽,头目眩晕,身重倦怠,舌淡,苔浊腻,脉滑。治则: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药: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苍术、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甘草)。气逆噫气不除加旋复花;胸膈满闷加瓜蒌、薤白;痰黄,口干加黄芩。

2.3 肝胃不和: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多,每因情志因素发作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甘草)。暖气频作者,加旋复花、代赭石;失眠者,加炒枣仁、五味子;肝郁化火犯胃出现胃脘灼热,嘈杂,泛酸者,加黄连、茱萸、栀子、丹皮。

2.4 脾虚气滞:心下痞满,腹胀,喜热、喜按,倦怠无力,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则:健脾理气。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内金、枳壳)。若脾阳虚,加干姜,温运中焦,振奋脾阳。命火不足加附子、肉桂,脾肾同治。

2.1 寒热错杂:胃脘痞满或痛,温、按则舒,时感灼热、嘈杂,不欲饮食,干呕,口干苦而不欲饮,四肢不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治则:辛开苦降、和胃消痞:。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半夏、黄连、黄芩、党参、甘草、干姜、大枣)。加减:偏寒者,重干姜、加吴茱萸;偏热者,重黄芩、黄连,;气滞胀痛者,加柴胡、白芍、木香;夹瘀者,加丹参、三七粉;便溏者,加炒白术、山药;便秘者,加川军。

3 临床体会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FD的优势,除了传统的分证论治外,针对脾虚气滞的主要病机治疗时并随不同的证候加减用药。胃肠动力异常是FD的发病机制之一,而中医认为胃肠动力紊乱与中医“脾”、“胃”的气机失调关系密切。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使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脾气主升,不仅能助胃进一步消化,还能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和津液。脾气健运是胃肠正常运动的先决条件,而胃气通降则是脾能升清的重要保证。脾胃运纳升降的平衡一旦遭到致病因素的破坏,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可直接导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肠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一方面与脾胃的气机升降直接相关,另一方面还与其他脏腑的功能紧密相连,两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活动主要依赖于肝气之条达,才能维持消化活动的动态平衡。肝主升发,其疏泄和调畅气机的功能可协调脾胃气机升降。肝为之实,肝气易乘脾犯胃,若情志过激,肝气横逆,克犯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出现胀满连胁、嗳气太息等症状。所以只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气机方能调畅,脾胃才能更好地发挥升降枢纽的作用。在FD的治疗上,应重视健脾、疏肝和理气,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临床见到的证候,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虚实参杂,几种证型混合出现。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原则,灵活变通。另外,除采用适当药物治疗之外,还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少食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红薯和酸性食物。少食多餐,忌烟戒酒。通过药物治疗和综合调整,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4 典型病例

患者,何某,男,52岁。2005年9月初诊。主诉:胃脘部痞满不适,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2月。胃脘饱胀,时觉隐痛,嗳气,泛酸,纳差,乏力,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细。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脾虚气滞证。治则:补气健脾,理气和胃。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10g、砂仁 6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Og、甘草6g、陈皮10g、半夏10g、山药10g、佛手10g、、乌贼骨15g、瓦楞子1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10剂,诸症缓解。加减治疗2月后,诸症消失。随访年余未发。

猜你喜欢
痞满治则胃脘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