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29)
殷明,著名儿科专家,现为江苏省名老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儿科临床40年,在实践中能采百家之长,发扬中医特色,擅长开展多种疗法,如内服、外敷、推拿、针刺、导引等,用以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见效快,疗程短,极富中医特色。兹取其验案几则介绍如下。
患儿,女,3岁,2009年4月6日初诊。患者咳嗽2旬余,发热4天。诊见:痰少、涕少、色黄,纳不香,呕吐,大便日行1次,今不成形,苔薄白,舌质红。查体:精神可,咽充血,扁桃体肿大Ⅱ度。患者已服用头孢类抗生素2周,未见显效。治法:①推拿:清天河水、推脊、拿肩井、揉内关等手法。 ②细辛10g,艾叶 、枇杷叶、陈皮、虎杖各 15g。5剂。外用泡脚。③杏仁、皂角刺、羌活、薄荷、荆芥颗粒剂各1包。5剂。中药颗粒剂外敷腹部。每日换药1次。药后诸症消失。
按:小儿发热大多由感冒或食积引起,在医生诊治前施以推拿,常有助于退热。再结合少商刺血、脊背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效果显著。其通用取穴为:清天河水100次,推脊30次,拿肩井5次。加减取穴:①恶寒加推上三关50次;无汗加揉二扇门50次;头痛、鼻塞加揉太阳100次,黄蜂入洞50次;涕黄加清肺经150次,清肝经150次;咳嗽加揉掌小横纹150次,揉肺俞150次,拍背50次;呕吐加揉内关100次,推下膻中50次等。足部熏洗刺激患儿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促进机体功能活动的恢复。
患儿,男,7个月,2009年4月6日初诊。患者咳嗽4天,喘1天。诊见:无热,有痰鸣,涕清,纳可,大便异味,苔薄黄,舌质红。听诊:心(-),两肺呼粗,少许哮鸣音。处方:炙麻黄5g,生石膏30g(先煎),生甘草3g,桃仁、杏仁、葶苈子、苏子、桑叶、桑白皮各10g,蝉蜕5g,虎杖20g。5剂。母子同服。4月20日二诊:药后喘显减,咳已稀少,易出汗,不吐,无涕,纳增,大便日一行,苔薄黄腻,舌质偏红。处方:诃子、五味子、生黄芪颗粒剂各1包,5剂,外敷小儿腹部,每日换药 1次。4月27日三诊:近2日又咳,不喘,唯有痰鸣,纳可,大便日行1次,今不成形,苔薄淡黄,舌质红。治法:①荆芥、防风、杏仁、法半夏、陈皮、茯苓、黄芩、炙苏子各 10g,生甘草3g,车前草15g。5剂。②体针结合四缝刺血。随访1个月未见反复。
按: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症状,常以冬春季节多见,多继发于感冒之后,母乳期婴儿多与其母亲饮食不当或冷暖不避有关,所以要母子同服疗效更好,治疗时除培护正气、祛除外邪、合理饮食外,还需叮嘱母亲注意饮食、寒热调护,全面防治该病。脐(即神阙穴)在腹部与胃肠关系密切,脐壁最薄,药物敷于此,易于渗透而入,改善呼吸功能,有利于减轻症状。四缝穴能健脾以化痰饮,镇静以止咳喘,再传定喘、肺俞,标本同治,奏效甚捷。
患儿,女,5岁5个月,2009年4月10日初诊。患者便秘10余天。刻诊:大便4~5日1行,需药助才行,胃纳尚可,食不多,苔薄白,舌质偏红。治法:①莱菔子、生大黄、枳实、陈皮中药颗粒剂各1包,7剂,外敷小儿腹部,每日换药1次。②四缝刺血。③推拿。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按:便秘指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或数日不排便。其多由过食辛辣甘甜之物或未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导致。若无器质性病变者,可施以推拿手法。通用取穴:清大肠300次,顺时针按摩腹部200次,揉博阳池150次,推下后承山5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加减取穴:①口干烦躁加推六腑100次;②面白体虚乏力加补脾经200次,捏脊5次;③脱肛加揉外劳宫200次,按揉百会30次。脾主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末,针刺四缝穴可健运脾胃,促进脾胃腐熟和运化水谷功能,可治便秘,亦止腹泻。
患者,女,3岁,2009年4月20日初诊。患者有高热惊厥病史,昨晨起无热惊厥1次,在江苏省儿童医院做脑电图示:良性癫痫。胃纳可,大便干,日1行,苔薄黄,舌质红。其父亲有惊厥病史。治法:①钩藤、白芍、生地黄、茯苓、全瓜蒌各10g,生甘草3g,陈皮、法半夏各5g,天麻3g。7剂,每日1剂,以患者承受度分多次服用。②针合谷、养老、内关、四神聪,留针30min。 ③推拿:掐人中、掐老龙、拿肩井、揉五指节、按揉足三里。4月24日二诊:惊厥未作,纳可,大便转软,小便正常,苔薄黄,舌质红。守前方去全瓜蒌,加玉米须15g,清其热。余治法与前同。守法加减治疗1月余,症状消失。
按:惊风又称“惊厥”,俗称“抽风”。其发病突然,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在未到医院前,可先与推拿方法急救。其通用取穴为:掐人中10次,掐老龙10次,拿肩井10次。加减取穴:①急惊伴发热加清心经200次,清肝经200次,清天河水100次,推脊柱100次,或刮脊柱两侧至皮下痧斑。②夹痰加揉五指节20次,按揉足三里150次。③夹积腹痛、恶心呕吐加推板门150次,推膻中50次,摩腹100次。④夹惊加捣小天心150次,揉印堂100次。⑤牙关紧闭者加按揉牙关50次。⑥慢惊,四肢不温,面色不华加补脾经200次,补肾经 300次,揉二马200次,推三关 150次,捏脊5遍。
患者,男,2岁,2009年4月20日初诊。患者厌食1年。易吐,大便干,日一行,近日不成形,小便正常,苔薄白,舌质红。处方:①桃仁、杏仁、栀子、陈皮颗粒剂各1包,5剂。每日1剂,外敷小儿腹部。②刺四缝放血。
按:脾主四肢,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出次指内廉”之支脉相接,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针四缝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脾健胃,增进食欲,故厌食、疳积可愈。方中栀子、陈皮有平肝火、开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