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0-02-06 03:54杨群茹
关键词:心理体育大学生

杨群茹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1137)

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合理流动”的就业形式虽然为广大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他们的自身能力和心理适应来说更是一种新的挑战,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相比,就业率却连年下滑。2007年初次就业率为 70%,2008年初次就业率降为 65%,2009年则降为 62%,[1]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则更低,仅为 60%。一方面,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体育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形成了宽口径进窄口径出的局面。当然,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率低,存在很多因素,但不可否认择业时的心态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态的分析以及其心理教育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一般高校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特点,结合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和体育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分析,从而选择适当的调适方法,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平稳、有效地就业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研究方面。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体教 2006级 36人;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 2006级 200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休闲系 2006级 50人;四川师范大学体育系 2006级 100人。

2.研究方法360份,有效率为 93.26%。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态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1.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倾向

表1 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倾向

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向往的职业除了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表现出差异性,在其他三所大学中,体育专业大学生首先向往的还是与专业相对口的体育教师这样的职业。其次是个体工商者,在这个职业倾向的选择上,被调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存在差异性,比例高达 20%左右。这表明了当今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思维方面的转变,正逐步地从就业思维转向自主创业的思维,也反应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转变,勇于创业的特征。再次,从调查当中我们发现也有相当大部分学生把就业的渠道转向了体育管理这个行业,特别是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比例高达 40%。这反应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思维中,向管理阶层做尝试的踊跃实践。最后,我们从调查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趋向,除了在问卷中涉及到的职业倾向选择,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了“其他行业”这一项选择,这反应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就业压力,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倾向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心理调查

表2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心理

不同群体对就业形势现状的认知心理不同。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认知心理。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择业心理有其专业的特殊性。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面窄,就业岗位的增幅跟不上扩招的步伐,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择业时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心态,且波动性较大。调查结果表明,面对着越来越趋近于饱和的体育教师岗位,大多数向往教师职业的学生表现出较大的焦虑情绪。受专业设置的限制,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除了对与体育有关的工作岗位具有信心,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由于缺乏综合素质和实践,表现出信心不足的现象,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不能干好。在就业前夕,紧张烦躁,不知所措,过度焦虑,严重妨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正常择业。被调查的四所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焦虑基本都是过半的比例,甚至还有少数同学认为体育专业是“豆芽学科”,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害怕非体育专业的用人单位看不起。当然,我们还是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保持着比较平常和乐观的心理面对择业。

3.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择业态度

表3 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态度

通过调查得知,被调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赚钱”的平均百分率在 50%以上,反应了当今社会变化情况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务实的态度。工作稳定性不是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首要选择,更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和展示自我的工作,而且对地域性的要求也较低,甚至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愿意接受到西部边远地区工作。面对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态度方面逐渐走向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4.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冲突

①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冲突

由于社会转型,当代大学生正经历着群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突,体育专业大学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价值多元化冲突,这使得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时陷入一种困惑甚至是茫然中。体育专业大学生进校时,师长教诲,“在大学,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学问。”然而,他们在社会实践和择业中,接触到社会一些不良影响,而这些不良影响直接挑战着他们的价值观,使得他们在学校构建的价值观体系动摇不定,学校教育与现实实践的反差给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带来许多心理矛盾冲突。

②理想目标与现实需求的冲突

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择业的选择越来越接近实际,择业也趋向于多元化,在工资待遇方面期望值仍然较高。在择业时,他们不由自主地将工资的待遇摆在了首要考虑因素的位置。当择业现实满足不了这种心理需求时,体育专业大学生往往容易陷入失望的情绪当中,这种失望的情绪影响着他们的择业心态,但是同样从调查中得知,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遍的是乐观化心态。因此,这种失望有时反而更是促进他们积极寻求更多的求职机会,从中选择自己能接受的心理底限待遇。

③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冲突

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跳跃式发展,现在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所处的平台并不具备很大的优势,即便是体育专业的研究生现在就业要想找到所期待的工作仍然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这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非常直接明显,许多学生在毕业时不再考虑继续读书深造,甚至还蔓延着“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所调查的学生中,有一个被推研的学生,已经面临着毕业,但还在犹豫不决是否读研。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面临着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舍远求近,不重视长远利益的投资。

三、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面对着多种择业选择,虽然在择业的过程当中经受着择业的焦虑、茫然、困惑甚或挫折,但是总的来说,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且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时越来越趋近于社会现实需要,理性化地适应着社会转型时期择业带来的新变化,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遵循着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发展思路。为了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好地择业就业,提出以下建议:

1.增设专业:促使更多体育专业大学生从就业思维转向为创业思维,适应社会的需求

现在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体育专业课程综观全国各体育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还跟不上学生择业多元化的发展。体育专业大学生如果不具备复合性的素质就难以适应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挑战。本身,体育专业所面临的面就较窄,如果还不改变这种现状,就会大大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时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从问卷调查来看:较多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向往自主创业和其他行业,所以必须根据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这种现实需求,改革我们现行的专业设置,多给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教育,并为他们创造自主创业的环境和机会,实现真正意义的创业教育。除此之外,增设非体育专业的选修课,鼓励学生超标准多修课程,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底蕴,特别是人文底蕴。这是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遍所欠缺的,也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实现“大体育”梦想的瓶颈因素。

2.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能力的提高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掌握的知识越丰富、能力越强,就业就越有保障。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专业的课程学习当中,运动技能方面掌握的较扎实,而在理论知识方面,较多的学生抱之不重视的态度,特别在非专业知识的拓宽方面较为欠缺。因此在综合素养方面,体育专业大学生同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有些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四年大学生涯后在择业时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给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时带来的不自信和自卑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所以,体育专业院校要特别重视,体育专业大学生重 “技”轻“文”的这种趋向,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提供一些非体育专业的就业模拟课堂,让学生切实体会他们欠缺什么,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能力。

3.建立正确的择业认知心理,合理疏导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冲突

体育专业院校除了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建立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理咨询室。这样,面对着择业的压力和竞争,即便学生在择业时遇到种种困惑,也能利用有效积极的心理疏导为学生减少很多择业心理冲突,更好地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特别是体育院校的领导和老师要重视学生当中逐渐蔓延的“读书无用论”。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读大学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所期待的优势,这种“无为”观念严重地挫伤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从高校这个层面,必须制止这种思想的蔓延,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心理,准确地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所需要适应的变化,从而减少他们在择业时的困惑,继而更积极地进行自我素养的提高。

4.用积极心理学指导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关注学生择业心态的变化,改变以前学者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停留在消极因素方面;侧重于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整体观来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积极性心理健康的营建是一项整体、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开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潜能以及学校文化潜能。

[1] 谭祝平.湖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举措 [J].怀化教育学院学报,2004(4):88-90.

[2] 唐晓辉.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3] 刘冠楠.吉林省体育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4] 卢兆振.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福军.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04-406.

猜你喜欢
心理体育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