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利杰,刘 雁,张京艺,郭 郁,马 宁(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 100078)
笔者对我中心2008—2009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所有资料源于医院HIS系统2008—2009年抗感染药物处方的销售数据。
1.2.1 抗感染药物的分类:依据《新编药物学》[1]中抗微生物药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2.2 DDDs值的确定: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DDD值主要依据《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2]和药品说明书综合确定。DDDs=某药品的总消耗量/该药品的 DDD值。用 DDDs值说明用药的频度。DDDs值越大,用药频度越高。
1.2.3 排序比:排序比 =药品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此值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表明同步性好。
1.2.4 药物利用指数(DUI):DUI=某药品的总消耗量/该药品的DDD值/用药总天数,DUI≤1为合理用药。
抗感染药物消耗总金额、品种数及构成比见表1。2008年、2009年抗感染药物占全部药品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1.4%、7.90%,平均为9.65%,此比例与北京中青年药师沙龙“北京社区医院药物利用与评价”课题组统计的2009年上半年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21.30%低11.65个百分点,说明这两年内不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抗感染药物占全部药品的品种比例、金额比例在 2008年,2009年呈下降趋势。
表1 抗感染药物消耗总金额/元、品种数及占总金额的比例Tab 1 Consumption sum/Yuan,number of categories,and its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antiinfective agents in terms of consumption sum
各类抗感染药物品种数、消耗总金额排序及占抗感染药物比例见表2。金额排序前4位的药品稳定为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两年分别占抗感染药物的95.67%、96.05%,氟喹诺酮类消耗金额稳居第1位。青霉素类消耗金额稳排第2位;大环内酯类也具稳定的排位;头孢菌素类占17%左右;林可霉素类两年消耗金额均排第五位;其他类抗感染药物两年来消耗金额所占比例均小于1%。
表2 各类抗感染药物品种数、消耗总金额排序及占抗感染药物比例Tab 2 Number of categori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antiinfective agent,ranking of consumption sum and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infective agents
2.3 金额排序前20位药品的消耗金额及占抗感染药物比例
金额排序前20位药品的消耗金额及占抗感染药物比例见表3。
表3 金额排序前20位药品的消耗金额及占抗感染药物比例Tab 3 Consumption sum of top 20 drugs on the consumption list and its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antiinfective agents
由表3可见,两年金额排序前20位药品金额占抗感染药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99.42%、98.5%,而金额排序前6位药品的金额就分别占抗感染药物总金额的82.04%、80.71%,两年中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制剂消耗金额稳居首位。前6位药品相对稳定,排序略有波动。前20位的药品中注射剂金额分别占60.97%、54.15%,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前6位中的注射剂价格都比较高,且存在过于集中使用的现象,尤其是左氧氟沙星都在23.91%以上,2008年竟达36.92%。
DDDs排序前20位药品的排序比及DUI见表4。DDDs排序前20位药品中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口服药相对靠前,口服药分别是2008年15种、2009年14种,占70%以上。两年的排序比在0.25~8之间,相差不大。最大的是在2008年的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最小的是在2009年的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排序比接近1的则表示同步性好;排序比<1者分别为11种、10种,其中,两年均<1的8种,有5种注射剂,其中两种价格较高,另外3种使用频度较小;排序比>1者,其价格相对较低廉,用药频度较大,都是口服制剂;2009年的罗红霉素的金额排序、频度排序均为第12位,排序比为1,其频度基本居中。DDDs排序前20位药品中DUI>1的分别是4种和6种,有的值较大,最大的是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达1.58,从涉及的品种来看,大多是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
表4 DDDs排序前20位药品的排序比及DUITab 4 Order ratio top 20 drugs on DDDs list and their DUI
2008—2009年抗感染药物占全部药品金额的比例低于本市同类机构平均水平,不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说明我中心两年来规范抗感染药物使用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抗感染药物占全部药品的品种比例和金额比例在这两年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我中心规范使用抗感染药物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
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4类,消耗金额占抗感染药物的95%以上,氟喹诺酮类广谱、强效,血浆消除半衰期长,治疗效果好,消耗金额稳居第1位。青霉素类杀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少,尤其是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青霉素类复方制剂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青霉素类的优势更加明显,消耗金额稳排第2位;大环内酯类由于环酯红霉素、克拉霉素的广泛使用而具稳定的排位;头孢菌素类因研发快、疗效好、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及其复方制剂的不断上市,占17%左右。而氨基糖苷类的耳毒性、肾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是其淡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视野的主要原因,上述其他广谱、强效的抗微生物药的快速研发、应用,更加速了氨基糖苷类抗微生物药品退出社区用药范围的步伐。
DDDs排序前20位药品中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口服药相对靠前;所有注射剂的排序比均小于1;2008年、2009年DDDs排序前20位药品中DUI>1的分别是4种和6种,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情况较为突出,可能与其不良反应小、细菌耐药性高、医生为了追求更好的疗效而刻意加大剂量有关,应引起注意[3]。另外,北京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在2010年3月1日以后取消了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注射剂等第2、3代头孢菌素注射剂报销时医院级别的限制,这可能使今后此类抗微生物药的使用金额、DDDs等指标上扬。我们更应该注意其合理用药指数的监测,因为报销医院级别的取消,并不代表药品安全级别的取消,相反,因多年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报销限制突然取消,更容易产生对该类药品的滥用,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社区医疗机构由于硬件设备的限制,使用抗感染药物以经验用药为主[4],对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全科门诊集中使用1~6个品种。随着抗感染药物长期、广泛应用,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使不良反应、二重感染发生机会增加,长此下去将会带来感染治疗的困难和医药资源的严重浪费。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其口服剂型发生率,抗感染药物注射剂的使用比例不断增长就意味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不断增加。为此,从2007年底开始,我中心将抗感染药物的分线管理制度纳入绩效考核中来,依据《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的培训,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有:(1)强化行政管理的力度,制定并落实了4个抗感染药物相关制度;(2)成立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检查与指导;(3)定期组织抗感染药物处方评价与分析会议,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4)加强监督检查与奖惩力度,促进医务人员形成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自觉性。另外,社区医疗机构也应培养临床药师,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并认真地做好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品。
[1]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182.
[2] 王 强,金 岩,李 婉编译 .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05.
[3] 李如标,宋厚斌,唐 洁,等.2002年—2004年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首都医药,2005,12(263):24.
[4] 孟现民,张 莉,董 平.2006—2008年某传染病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