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蝶窦炎的细菌学及诊治分析37例

2010-01-24 00:44王军杜佳王爱萍屈跃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鼻道蝶窦鼻甲

王军 杜佳 王爱萍 屈跃军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位置较深,与脑垂体、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毗邻,如有病变大部分表现为头痛,常位于两颞部或顶部,也可在眶周、眼球后、项部等[1],少部分表现为脓涕、视力减退、眼球运动障碍,而鼻部症状相对较轻,容易误诊[2-3]。孤立性蝶窦炎指病变局限在蝶窦内,尚未侵犯毗邻结构者,其临床特征异于慢性鼻窦炎,发病率约占鼻窦病变的1.0%~2.7%[4]。对于孤立性蝶窦炎的细菌学研究、手术方法等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对该疾患有更深入了解,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孤立蝶窦炎患者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19~67岁。病例纳入标准:CT或(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鼻内镜检查证实病变局限于蝶窦,蝶窦内病变组织病理诊断明确为炎性细胞浸润和(或)菌落集聚。临床表现为头痛、头闷胀不适、伴或不伴眼胀痛、复视、视力减退、涕血、脓涕等症状,其中仅有头痛、头胀闷11例,占本研究总病例的29.8%,仅有眼部胀痛并伴视力障碍7例,占18.9%,涕血12例,占32.4%,脓涕1例,占2.7%,头痛伴有涕血及视力减退6例,占16.2%。随机选取单纯鼻中隔偏曲或中鼻甲反常偏曲手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6~65岁。所有病例取样前1周均未行抗生素等治疗。

1.2 方法 孤立性蝶窦炎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单双侧。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术中以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1%丁卡因20 mL加0.1%肾上腺素3 mL)麻醉收缩术侧鼻道3次,然后以1%盐酸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液(1%盐酸利多卡因10 mL加0.1%肾上腺素5滴)浸润麻醉鼻丘、中鼻甲后端附着处。推压中鼻甲后端外移,显露上鼻道,在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探查蝶筛隐窝,向内下扩大蝶窦开口,咬取蝶窦内黏膜及分泌物,置于带转运培养基的无菌试管中,30 min内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在鼻内镜直视下清除蝶窦内病变组织,对于水肿肥厚的黏膜组织不必清除,尽量开大窦口,以利于引流。在行清除窦外侧壁及上壁病灶时,注意切勿损伤颅底组织、视神经及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完毕,鼻腔内置膨胀海绵填塞止血。术后按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并注意局部换药及鼻腔冲洗等。

正常上鼻道对照组取材:以无菌方式在表面麻醉下用灭菌棉签取样,置于带转运培养基的无菌试管中,于30 min内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3 疗效评定标准[5]治愈:患者头痛及胀闷不适、眼胀痛或复视、涕血等症状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细菌培养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孤立性蝶窦炎需氧菌检出30例,检出率为81.1%,与正常鼻腔上鼻道需氧菌检出率80.0%(24/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蝶窦炎革兰阳性菌27例,占90.0%,革兰阴性菌3例,占10.0%,正常上鼻道革兰阳性菌16例,占66.7%,革兰阴性菌8例,占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详见表1。

表1 孤立性蝶窦炎及正常上鼻道细菌培养(n)

注:A组为孤立性蝶窦炎组,B组为健康对照组

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及促排药物1周。随访6个月,及时在鼻内镜下清理窦口,保持引流通畅。第1个月内每周1次,第2个月内每2周1次,第3~6个月每个月1次。同时复查CT或MRI。37例患者全部治愈。影像学检查显示窦腔良好;鼻内镜检查示窦口开放良好,无粘连。

3 讨 论

蝶窦位于鼻咽顶,与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眼眶等毗邻,蝶窦病变经常累及上述结构,蝶窦炎的分泌物则常引流至鼻咽部,因而患者有头痛、头胀闷不适、眼部不适、咳血、咯痰等症状。此类患者若首诊于神经内科、眼科,易被误诊为颅脑或眼部疾患。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应首先考虑鼻内镜检查、CT或MRI检查[6]。有学者[7]认为,对于急性期孤立性蝶窦炎可应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因而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炎的重要方法。

因蝶窦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需要一定的临床解剖知识及娴熟技巧,寻找蝶窦开口是另一个操作难点。一般而言,蝶窦开口于上鼻道后方的蝶筛隐窝,距离后鼻孔上方约1.5 cm,通过鼻内镜大部分可探查到。李凌辉等[8]通过鼻内镜将中鼻甲后端1/2剪除,在后鼻孔上方1.0~1.5 cm处以克氏针探查蝶窦开口也是较好的办法,但因牺牲了部分中鼻甲,在难以找到蝶窦开口时方可以考虑。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基本的局部解剖细节和病变范围,因而目前蝶窦的CT或MRI应该是蝶窦手术前常规检查。鼻内镜下手术创伤小,在寻找到蝶窦开口后,尽可能开放蝶窦前壁,勿盲目向外、向上拓展,以免损伤重要脏器。进入窦腔后,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组织,但不必摘除窦内黏膜或将窦壁全部清除,对于水肿、肥厚的黏膜应予以保留。

鼻内镜下手术出血少,可在直视下准确清除病变或取材行细菌培养,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围手术期药物应用一直是临床忽视的问题。有文献[9]报道,慢性鼻窦炎以需氧菌感染为主,并且不同鼻窦需氧菌的种类不同,同时强调使用促进鼻腔鼻窦黏液纤毛系统功能的药物。对于孤立性蝶窦炎,其细菌学方面研究较少见,有研究[10]认为其厌氧菌检出率低,并且慢性鼻窦炎一般不是需氧菌混合感染。本研究中,孤立性蝶窦炎需氧菌检出率为81.1%,与正常鼻腔上鼻道需氧菌检出率(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是细菌寄居的场所,正常鼻窦中可以有某些非致病菌存在,正常上鼻道中需氧菌检出率较高也说明了这一点。孤立性蝶窦炎革兰阳性菌占90.0%,革兰阴性菌占10.0%,正常上鼻道组革兰阳性菌占66.7%,革兰阴性菌占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孤立性蝶窦炎感染与需氧菌关系密切,并且种类相对单一,这可能与一种细菌代谢抑制其他种类细菌生长有关,此结果与既往文献[11]报道基本一致。而通过手术及术后定期的复诊,蝶窦处于开放状态,与外界相通,菌群的杂化及细菌敏感药物的应用使蝶窦恢复为正常状态。

[1]胡玉顺,薛建秀.蝶窦炎性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16(4):273-275.

[2]贾全凡,袁龙,徐开伦,等.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与鼻内镜手术[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15(5): 374-375.

[3]楼正才,刘俊灵.鼻腔鼻窦疾病在眼科误诊的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5):316.

[4]李庆忠,王荣光.蝶窦疾病的分类[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2):156-157.

[5]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80.

[6]马有祥,王旻,袁晓培,等.蝶窦真菌球的诊断及内镜下手术[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34-36.

[7]MARSEGLIA G L,PAGELLA F,LICARI A,et al.Acute isolated sphenoid sinusitis in children [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6,70(12):2027-2031.

[8]李凌辉,龚永谦,邱元正.20例蝶窦孤立性良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296-298.

[9]GRAYSON M H,KORENBLAT P E.The role of antileukotriene drugs in management of rhinitis and rhinosinusitis[J].Curr Allergy Asthma Rep,2007,7(3): 209-215.

[10]左可军,史剑波,樊韵平,等.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7): 524-527.

[11]陈争明,范静平,颜泽敏,等.孤立性蝶窦炎的需氧菌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15(5): 349-352.

猜你喜欢
鼻道蝶窦鼻甲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经鼻胃镜检查86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临床体会
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及中鼻道双进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30例临床体会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