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网站”建设

2009-12-21 05:11郝文清
理论前沿 2009年21期
关键词:主旋律路径选择意义

郝文清

[摘要]“红色网站”对网络化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色网站”的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唱响“红”的主旋律,要针对大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研究困难,拿出对策,通过保证网站“热”的良好效果,最终实现“红”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红色网站;意义;主旋律;热度提升;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1-0035-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互联网在我国正处于“高歌猛进”的发展阶段。上网人数快速增长,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影响力持续增强,信息高速公路更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延伸到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刘网上冲浪、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被人们称为“网络的一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98年底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71班党课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结合理论学习的需要,自发建立了班级的共产主义理论学习网站,命名为“红色网站”,成为清华大学学生党建和理论学习的重要网上新阵地。此后,在其他高校,类似性质的“红色网站”如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网”、上海交大的“焦点网”、南开大学的“觉悟网”、天津大学的“天外天”网站等相继出现并在广大同学中产生较大的影响。“红色网站”作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高校理论宣传教育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地位,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如何能长期持久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点击访问,处理好网站“红”与“热”的关系,使“红”的价值目标通过“热”的效果得以充分实现,这是当前在“红色网站”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唱响网站“红”的主旋律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这启示我们“红色网站”在建设中要坚持唱响“红”的主旋律。用主导性的先进文化和崇高的精神教育和塑造当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坚持“红”。“红色网站”的价值目标正是为了开发网络在理论学习和宣传方面的特殊功能,它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亮点。因此,在网站建设中,要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保持网站的先进性导向,占领并坚守红色高地,唱响“红色的旋律”。

第二,宏观引导积极介入,要确保“红”。“红色网站”需要由学生们参与兴办,学校既要保护好他们热情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要放手而不放任,强势介入引导,坚持办站的正确宗旨和舆论导向。校园BBS是大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多元舆论平台。其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发表偏激乃至错误的观点,这些观点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蛊惑力,任其自由泛滥会误导一些大学生。使他们美丑不分、良莠莫辨。因此。必须建立“红色网站”相应的管理和监控机制,通过宏观引导把握正确的导向,做好及时、正面的教育引导。

第三,专家学者释疑解惑,要善于“红”。在“红色网站”的内容设计上,尤其在一些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探讨上,要请一些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走进网站。用他们渊博的学识、睿智的观点、精到的剖析为同学们矫正方向、释疑解惑,让网站基于逻辑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红”得感染人、吸引人、说服人。

二、提升网站“热”的好效果

不容回避的是,有不少“红色网站”在同学们中间总是难以“热”起来,点击率低,濒临“空战”、“死站”的困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目标要求流于形式、停在表面。这就要求我们要直面和分析“红色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困难,拿出对策,提升网站“热”的良好效果,从而发挥网站“红”的教育导向。实现“红”的教育目标。

(一)网站“热”度不足的原因探究。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发展力。现在学校有一些领导和老师对信息化、网络化形势下新生的网络教育渠道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进而对“红色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强,支持力度不够大,这极大地影响了网站的健全和完善,造成人员不齐、资金短缺、硬件落后的情况频频发生,严重削弱了网站的持续发展力。

——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一些“红色网站”在内容安排上常常满足于搜集一些材料罗列堆砌在网站里,内容枯燥且不能及时更新,过分强调“政治教育”的功能,忽视文化娱乐的功能和大学生认知需求的特点。这些都造成一些网站更多地只具有“红”的符号意义,不能实际地在大学生中“热”起来,发挥应有的功效。

——管理滞后,引导虚弱,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参与网站建设的队伍得不到经常性的指导和必要的学习培训,存在着或网络技术薄弱,或理论水平较低的现象,动辄“删除”、“堵截”。导致说服力差。造成同学们的认知怀疑、认知拒斥,进而对网站熟视无睹,即使偶尔点击进入,也是很快抽身离去。

(二)提升网站“热”度的路径选择。

1、激励学生参与,办成学生心仪的网站。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自身理论学习的主体自觉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必然应成为“红色网站”建设的首要原则。因此,在“红色网站”的建设中,必须激励广大同学热情关注办站、积极参与办站,踊跃为办站献计献策,视网站为己之所有、己之所爱,尤其要吸收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积极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中,才能为增加网站“热”度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情感认同基础。

2、坚持疏导互动,办成春风化雨的网站。网络天地要不得盛气凌人的“一言堂”,这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长者权威。在这种背景之下的网站建设中要多汲取“大禹治水”般疏导的经验,多进行推心置腹式交流的活动,追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疏导互动性的教育方式不但能激发大学生走进网站的积极性,提升网站的人气指数,更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此。网站在内容组合上、手段运作上要充分突出疏导互动性的特点,注重通过网上信箱、网上论坛不断增进和大学生的多方沟通和交流。因形就势地做好网上学习宣传工作。

3、围绕学生需求。办成解困服务的网站。办站过程中,要深入调研了解大学生的各种现实需要和学习成长中的困惑。要积极关注大学生身边具体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学生提供情感、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力所能及的指导与帮助紧密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实现虚功实做。只有教育性与服务性相融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一致的网站才能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持久的关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到达”。

4、设计精美网页,办成引人入胜的网站。版面形式方面,要处理好严肃与活泼、规范与多样的关系,用大学生喜爱的精美形式增强网站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点击率、增强浏览欲;网页内容方面,要贴近大学生实际,展示基层党建风采。要保持较快的资料、新闻的更新率,让网站以信息的有用性、及时性和丰富性留住更多的登录者;功能设置方面,应该设立音频、视频栏目,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教育内容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为理论学习宣传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要注意注重突出本校特色、挖掘本校资源。办成各具特色的品牌网站。

5、建好网站队伍。办成长效常新的网站。网站“热”起来、“热”得久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培养一批热情高、观念新、素质全、稳得住的工作队伍,这是持续、稳定、创新、有效地开展好网站工作的人才基础。要完善组织机制,广泛吸收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参加的网站建设队伍。尤为重要和关键的是,要经常性地对工作人员进行理论教育和网络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关心和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稳定好这支队伍,使他们对这项工作热心又安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大的发展在未来,更大的挑战也在未来。这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红色网站”的建设中进一步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和指导它,倍加关心和扶持它。探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把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脉搏,遵循大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通过不断的努力,把它耕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永远“红旗飘飘”的一片热土。

责任编辑余岩

猜你喜欢
主旋律路径选择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