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应用模式初探

2009-12-11 09:33扎西江村王兰英吴艳青
商情 2009年28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远程教育中小学

扎西江村 王兰英 吴艳青

[摘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认知规律和选择教学媒体“经验之塔”理论指导下,本文试图从现有远教资源为出发点,提出国家农远工程适合模式一、模式二两种硬件建设模式的三种应用模式,即普及型应用模式、专题型应用模式和提高型应用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 远程教育 应用模式

一、背景

2007年末,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开题。西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承担了该研究课题省级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在西藏专项课题中,山南、昌都、拉萨和林芝四地(市)区的七所学校参与了子课题的研究。本文的撰写,得益于在这七所学校的研究基础,并参阅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对西藏基础教育现代远程建设和应用实际现状的思考。在此,对这四个地(市)区、对致力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的学者们表示衷心感谢!

二、提出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大批学者就农远工程应用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王陆、王晓芙、张敏霞研究提出了的“四种DVD教学资源应用模式”。陈庆贵研究提出的十种基本教学模式提出“随着教师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学应用会从简单的替代教学向多样化教学应用方式发展。”这些众多的研究成果,不仅开拓了电教战线工作人员的思路,更在指导和影响学校一线教师的应用实践工作。

分析西藏七所子课题学校研究工作,这七所学校从办学阶段上有高中,初级中学,小学;从地域上看有城市学校,有农区的学校,也有牧区学校;从研究标本上看有语文阅读教学、有数学教学、有科学教学等学科班级;从研究结果案例形式上看,均为一整节课全程运用光盘或自制课件进行教学,即另一种形式的全程依托式。这七所学校通过参与子课题的研究,不仅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和案例,为专项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素材,更重要的是,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应用氛围,提升了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经验和水平,培养锻炼教师科研队伍。

西藏与内地中西部地区一样,通过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达到了农牧区中小学生和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的愿望得以实现。随着应用工作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学校、典型教师和典型案例。

现代远程教育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要达到“班班通、堂堂用”的要求。现在,各地都有典型学校、典型教师、典型案例。但在总结推广、复制这些典型时,由于学校的环境、教师能力的差异,在工作中发现有的是难以复制,在推广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状是,我们有不少精品,但在“堂堂用”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堂堂用”不是机械的每节课都要用的理解,但要加大进入教学常态的应用研究。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远教应用模式的意义所在。

三、西藏自治区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应用模式

在谈及教学应用模式前,应该说一说以下三个基础性问题。

第一,资源现状。按资源载体分类,有光盘资源、IP数据广播资源、硬盘资源库、网上资源;按教学方式分类,有小班教学光盘、教学素材类、课件类(自制和系列开发)、课堂教学示范实录类、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类等。此外,可按学科分类,按年级分类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数字的,是集声、像、图、文、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源。这些远教多媒体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起着如下目标作用,一是提供事实,建立经验;二是创设情境,引发动机;三是举例验证,建立概念;四是提供示范,正确操作;五是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六是演绎原理,启发思维;七是设难置疑,引起思辨;八是展示事例,开阔视野;九是欣赏审美,陶冶情操;十是归纳总结,复习巩固。此外还有其他的目标作用,如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化解教学难点等。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室多媒体环境,优化教学设计,选择适当资源,实现上述一种或多种作用。

第二,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硬件建设环境现状。正如本文前面所述,西藏中小学远教硬件建设环境,就是国家农远工程三种建设模式和西藏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教育电视“班班通”。西藏的“班班通”,就是电视“班班通”,以29吋电视为主,以DVD光盘播放为主。尽管DVD播放机和计算机在教学功能上有所区别,但它们也有着诸多共同点,都是数字化信息设备,有大量的为DVD光盘播放专门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处理,可以截取网上和计算机教学资源刻录成DVD播放光盘。也就是说,计算机和DVD播放机,在一定程度上所使用的教学资源的源头素材是一样的。依据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之塔”理论,DVD播放机和计算机在教学中均可发挥相应的有效作用。

第三,中小学教师应用能力现状。西藏正在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认证工作,通过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明显提高。但要大力普及自制课件或整合(修改、整合现成课件)进行常态教学,多数教师信息素养尚达不到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按照新课标要求驾驭课题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学校也尚未实现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的“班班通”硬件环境。

联系西藏中小学实际,本文不以远教三种建设模式逐一提出相应的应用模式,而是以模式一、模式二和西藏教育电视“班班通”为主,在这些媒体资源共性的基础上,提出普及型应用模式、专题型应用模式和高级(提高)型应用模式。

1.普及型应用模式

普及型应用模式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某一环节,选择一段光盘教学资源,在教学组织中,提出问题,播放光盘,交流讨论。

播放光盘资源,可以是一段视频,一段动画,一段音乐,几张图片等等,就是要3、5分钟,解决一个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把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西藏子课题学校东辉中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IP数据广播中,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个单元30篇课文,在“媒体资源”栏中就有29篇课文能找到课堂导入视频资源,通过其他方式再补上第30个导入资源,下载变换格式刻录集纳成光盘资源,发到语文教师手中,实现了课课有效应用。这样的方式,解决了30个问题,更解决了一类问题。“课课用”了,“堂堂用”还远吗?!

类似的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相遇问题教学中,在中学数、理、化、地、生学科实验教学问题中,比比皆是。

普及型应用模式是最简单、最容易、最直接的课堂应用模式,在一节课中可多次使用,解决不同的问题。其操作的难度不高,会操作DVD播放机即可;应用的环境不高,基本的电视“班班通”教室即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不高,只要恰到好处掌握播放时机即可;有效应用成分不低,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这符合新课标理念,也是现在教育技术手段所能办到的。

2.专题型应用模式

专题型应用模式是针对特定资源,教师选择其中内容,或全程或半程播放资源。在播放时,教师可先提问,再播放,暂停,翻译、解释、讨论、交流等。

所谓特定资源,多指为课堂教学与教材配套的,成建制系列的教育资源。

山南地区嘎杂教学点,一师一校三个教学班(学前和小一、小二年级)20几名学生,美术教材一页纸一课,教师非美术专业还要承担多个学科教学,这课怎么能上好?小班美术光盘起了大作用,教师播放光盘,暂停翻译讲解,再播放,再暂停翻译,……,一节课下来,海里的鱼被教学点的孩子画的极富想象力,不知不觉一节课就到了下课时间。山南扎其乡二小,播放小班音乐光盘课,又有影像又有音乐又有机内老师孩子唱歌跳舞,下课无需安排学生们唱着歌走出教室。小班教学光盘不仅开足开齐了课程,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西藏开发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光盘藏语教学资源。在科学资源中,与教材配套,每课按照教师准备、生活中的故事、探究活动、身边的科学、发现与拓展结构创作。而文字教材每课少则两页纸,多则四页纸,仅有文字和图片。根据教师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可播放一个章节的一个片段,也可播放一个章节,也可全程依托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3.提高型应用模式

提高型应用模式多指教师自制课件进行全程课堂教学。

在自制课件中,也不乏次品,突出表现是板书搬家,这样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进入常态的应用,其效果不言而喻。当然,初学课件制作,板书搬家作为习作,不仅不能挫伤积极性,相反要肯定鼓励,并要提出更高目标要求。

提高型应用模式潜能最大,效果最好,对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要求也最高。是不是像体操跳水,难度系数越高,其普及程度就会有所降低。没有一定的课件累积,仅靠教师各自为战单打独斗,能否进入教学常态。其教学常态又怎样量化?

提高型应用模式对学校硬件环境要求也高。“电视+DVD”基本的班班通形态难以满足要求,“投影+电脑”为基本形态的班班通环境方能满足要求。在西藏,视学校规模,一些学校建设有1至2个投影多功能教室,部分学校教师需预约排队到多功能教室上课。提高型应用模式在西藏发展势头很好。

四、结论

本文力图从资源分类和呈现作用的角度,抛出了模一、模二的三种应用模式。所谓普及型应用模式、专题型应用模式、提高型应用模式,似曾相识,眼熟得很。其实,专家学者就农远应用模式已做了深入的、富有成效的研究。这三种应用模式提出的有无新意,是否得当,已显得不这么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子课题和专项课题研究者,要为总课题提供服务和依据;作为一个省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服务者、管理者、指导者,必须按照“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和“堂堂用”进入教学常态要求,主动思考,认真分析,明确思路,创新工作,努力推动国家农远工程科学发展。

1.三种应用模式关系

由于普及型应用模式基于主要光盘教学资源,操作简单,资源丰富,效果良好,对教师能力要求不高,硬件环境具备,应视为“规定动作”、主抓方向,通过努力,形成人人用、科科用、课课用、堂堂用局面。普及型应用应得到普及。

由于专题型应用模式也是主要以光盘资源为主,其操作相对简单,资源丰富,效果明显,对教师有一定得能力要求,且硬件环境具备,应视为“推广动作”,主攻方向,形成典型学科应用案例,加以推广。

由于提高型应用模式主要基于计算机课件教学,其操作也不复杂,资源相对丰富,效果显著,对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要求高,硬件环境相对滞后,应视为“自选动作”,关注方向,加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鼓励冒尖的优秀教师,培育典型课例,在有条件的地区学校推广。

对普及型应用研究不够,或言之重视不够。在日常工作中展示我们的应用水平,多以全程课件教学案例,这本无错,但有个导向,感觉非此无他。导致部分学校视普及型应用为“小儿科”,唯小事而不为,该普及的没去普及,普及不了的自然也无法普及。

总之,要大力普及三种应用模式,其主要的支撑点就是一要靠丰富的资源,二要靠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失去或不具备这两样中的任何一样,我们从根本上无从谈起应用。所以,我们要围绕应用,做好资源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两件大事。

2.加大资源的研究和整合建设力度

要普及普及型应用,前提是要加大对资源的研究、整合能力,有目标计划步骤地将各类素材逐一整合刻录,发放到教师手里,类似教学软件素材资源包,无需教师借阅查找转化刻录,教学计划进度到哪里就在那里调出使用,界面还要友好。刻录资源包的途径是多样的,校内、校际、县内外、跨地区协作,都是实施的途径。

在不断加大新的资源研发的同时,校本资源的建设应引起足够重视,这是专题应用模式和提高应用模式持续发展的保证之一。自治区应建设远教资源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要集纳足够多的资源,包括学校整合刻录的资源包,为学校、教师提供网络化下载服务。

3.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三种应用模式需要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去实践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那么就是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对我区农牧区来说,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众多处于边缘山区的一线教师来说,如何适应并习惯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面对我们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三级培训体系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边缘山区的校本培训。培训大致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信息素养,包括基本的信息搜索能力、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二是电子教学的准备能力,包括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和内容的设计能力。三是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方法,包括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方法。只有将这三者落实到教师的具体培训工作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远程教育中小学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基于IPoverDVB—S单向传输模式的远程终端系统与数据维护技术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