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方法 学困生 学法指导
高中生处于人生中获取知识急剧增长的阶段,传统的历史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获取知识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构建一个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平台。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介绍自己的一些体会。
1.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历史学科定位不准确
历史学科虽然是高考文科考试科目,但是,它在高考总分中所占分值越来越小,由“3+2”高考方案时的150分,到“3+x”高考方案时的100分左右,再到“3+x+1”高考方案时的不足100分。这样,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社会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就越来越低,把历史学科称为“副课”,这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导致学生将学习精力集中到所谓的“主课”上,从而忽视历史学习。
1.2历史教学模式呆板僵化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人文学科的学习应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特征,提倡学生对历史史实发表各自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历史教师仍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认为历史学习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死记硬背就行,其结果是不但使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应有体现,而且还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僵化。
2.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分析
实际上,很多高中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的《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等历史类节目就吸引了许多高中生的眼球,但回到课堂上,许多高中生却不愿意上历史课,出现了一大批高中历史“学困生”,主要表现为缺乏兴趣、被动学习,成绩下滑。之所以会形成高中历史“学困生”,主要是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教师也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善于贯彻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情况,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探究与实践等情况大量存在。这种现状,使死记硬背成为当前大多数高中生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这无疑降低或消磨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影响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质量,无法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探讨
3.1加强学法指导
目前,许多历史教师只局限于在课堂上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普遍不足。其实,在历史学习中,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教师应当抓好以下七个环节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1.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3.1.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
3.1.3课堂学习,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学生要专心听课,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3.1.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使所学新知识由“懂”到“会”。
3.1.5独立作业,指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使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3.1.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长期坚持,使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3.1.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进行多层次小结,使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3.2开展课堂讨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讲解,而是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诱导学生紧紧围绕课题,抓住中心进行探讨或辩论。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不能包办代替,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既要避免放任自流,也要避免形成教师问、学生答,没有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现象。学生应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使问题越辩越明。学生可提出与课本不同的观点,也可以成立正、反两个小组,对某个人物或历史事件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进行辩论。
3.3增强学习能力
3.3.1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研究。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将所学内容牢记于心。例如,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地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并由学生向教师介绍发现与感悟,这样,教学效果自然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3.3.2实践性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历史为现实服务,学以致用。因此,历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必须注重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以社会为大课堂,从历史课的内容出发,紧密联系现实来进行教学,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延展性。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在社会和现实的大课堂中拓展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3.3研究性学习能力
采取研究性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主题的选定来学习同一阶段的历史,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例如,在“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有的学生喜欢政治风云的变幻,可以研究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关系,研究二战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斗争;喜欢外交风云的学生,可以研究一战后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研究二战后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战略;喜欢军事的学生,可以从两次世界大战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喜欢时事政治的学生,可以研究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和平之间的关系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个性,拥有个人的独到见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4.结语
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原本就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死记硬背的陈旧学习方法已不适应高中生的历史学习需要,唯有运用创新思维,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秀玲.历史教育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2.郑晓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设计[J].科技咨询导报,2007(18).
3.许益秀.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J].教育评论,2007(1).
作者简介:张亚娜.中教二级.(1980.12~)世界史硕士.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