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晰
【摘 要】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真情的“对话”。本文通在实践中运用“对话”教学方式的一些尝试,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关键词】“对话” 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开放创新
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可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真情的“对话”。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对话”方式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在此探讨一下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对话”意味着动态生成
笔者认为,“对话”式教学的真正落实,应该把教学的基点定位于学生,在有“对话”的课堂上,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文本是载体,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演绎出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
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体积,紧接着让学生试求圆柱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师:“容器中水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就可以计算出体积。
生2:“称”水的重量,就能推算出体积了。
生3:(插嘴)我也听爸爸说过,水的比重是1,不要“换算”……
师:刚才,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倒”、“称”的方法解决了“圆柱体的水”的体积。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生4:把橡皮泥放在长方体容器中,压成“长方体的橡皮泥”。
生5:用手捏成长方体,量一量就可以计算体积了。
师:假如这个物体(指着橡皮泥)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
生6:将它浸在装有水的长方体的容器中,问题就能解决了。
生7:刚才想圆柱的体积,都是倒、捏,我想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统一方法就好了!
生8:我觉得圆柱体和长方体有联系……
从课中,我结合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解决生活中的圆柱体的水、橡皮泥、木块等体积的计算策略,让学生联想到需要统一方法或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猜想—验证”的“对话”学习方式中,动态生成新的知识。
二、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对话”体现着开放创新
新课标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如果采用开放创新的“对话”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原有经验背景对新的现象作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新的数学知识建构。在教学中,多创设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多鼓励学生在活动合作中与同伴进行“对话”,将活跃思维,启迪智慧。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组织了如下的分组活动:
师:(投影出示)这是画有两个不同图形的方格图(如右图所示),图中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可从中发现什么?(学生积极发言)
……
师:刚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没有方格(把画有方格的投影片移开),我们能知道它的面积吗?
生:(思考片刻)能,我们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就行了。
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应该以什么为前提呢?
生:转化前后的面积应保持不变。
师:好!请你们拿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操作,看哪个小组研究得认真,完成得快!(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动手操作,争先恐后地到台上演示、发言。教师将学生演示的学具粘贴到黑板,并做适当的板书。)
生1:我们组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2:我们小组认为,还可以沿着这条高剪下,转化成长方形的,从而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生3:我们小组拼成的图形跟前面三个小组不一样,我们拼成的图形是正方形。
生4:我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相等,所以通过割补后就成了正方形,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样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
在这个的案例里,我提供了学生分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设计“对话”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思考,在真实的“对话”场景中,老师并没有多讲解方法,而是让学生大胆发言或者生生交流,在信息的转换、处理、理解、传递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拓展与创新。
三、作为一种交流平台,“对话”彰显着平等和谐
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率最高,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新的欲望。我想“对话”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情交往,就必须有个好的“生态环境”。将教学过程建立在双方真诚平等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无论是对的或暂时的错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与理解,这样环境下的“对话”才是真实与和谐的。
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情景导入:今天,我们各小队来开展一次友谊竞赛,好不好?比一比哪个小队发言最积极,听课的纪律最好,你们想参加竞争吗?比赛结束后,老师为获胜者准备了一个小小礼物,(出示不太好看的礼品盒)你们想得到礼品吗?咦,他说这盒子很难看,不想要这里面的礼品,你们说我该怎么办?(生:给它进行包装)嗯,这个主意不错,那我到底要买多大的包装纸才够用而且又最省纸呢?谁来给我提提建议……这个导入我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里,用竞争奖励引出礼品盒,又通过难看的礼品盒怎样变美观的一个生活题,引出“如何包装礼品盒”的数学问题,在“对话”中导课自然、真实,不仅调动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自主地找到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践证明,数学课上,教师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接纳、尊重、理解、赏识的人际关系,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和合作交流中,学生才有可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才能使学生富有个性、富有创新性地学习数学,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黄健华.小学数学“说话”[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