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宁
【摘 要】艺术院校是艺术家的摇篮,除了培训学生的艺术技巧外,还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培制出来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土壤。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学生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切实际的空想行为极端现象。而以上情况均对学生的艺术学习造成障碍,更不利于学生将来的艺术创作,因此在艺术教育中溶入情绪的认知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情绪 认知教育 学生 艺术教育
一、关于情绪认知的理论
情绪经验的形成主要是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情绪经验的获得过程。在形形色色的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情绪辅导联系最密切的是关于情绪的认知理论。其中又以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诺德为代表,他们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在认知教育中,培养科学、合理的认知方法很重要。正如美国心里学家艾理斯认为,人的大部分情绪和心理问题都来源于认知及认知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因此,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学生情况困扰中的心里偏差大都是因为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全面合理的认知所致这一特点。我们应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克服认知上的偏差,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教育。
在认知方法上,有意义的认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安奥苏贝尔在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中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其学习条件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有意义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也就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
二、情绪认知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类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艺术类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随着生活内容和社会体验逐步增加,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予盾也使他们感到不安,其心理状态动荡多变,独立与依赖、现实与幻想、开放与闭锁、成熟与幼稚等心理错综复杂。此外,艺术类学生有很多机会参与艺术表演等社会活动,能接触到社会的许多方面,易受外界影响,较强的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增强,不愿教师、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和私事。由于经验和自我认识不足,表现出片面和不稳定、疑虑重重,形成了动机和效果不统一、不平衡状态。如果教师、父母的教育方法、处理态度不科学,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受到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敌对等情绪困扰。
(2)由于艺术院校的特殊性,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比其他院校的学生更关注自身生活方面的变化,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成熟,也会产生情绪上的微妙变化,对异性兴趣的增强,性意识的萌发,甚至受高矮、胖瘦的困扰。然而,他们此时的心理还不成熟,对自己的个性,需求不清楚,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中,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比如,艺术院校的女生,社会经验匮乏而对爱情一往情深。他们中大多数人不具备恋爱的心理素质,因此恋爱问题造成情绪的失落等心理问题很多,此时生理年龄带来的变化,正使学生经历艰难的“第二次心理诞生”,由此会引来更多的予盾,产生消极的情绪变化,甚至是情绪障碍。
(3)艺术类的学生具有自我意识较弱、情感丰富又比较外显,易受外界影响,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和艺术院校的特殊性分不开的。首先,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女生,有研究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在乎同伴的关系和社会关系,比其他院校的学生更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经常使情绪变为一个心境化的东西,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较弱。其次,艺术类院校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较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所以艺术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情感丰富,又比较外显,处理问题感性重于理性。
2.艺术的社会属性决定艺术家的职责和修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艺术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并不等于实际生活。从生活到艺术不是原封不动地直接搬移,而是要经过人的头脑加工制作,所以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是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要表达的,在他创造的艺术形象中,必然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他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基于这一点,对艺术家的职责和修养提出了诸多要求,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对于一个要立志去成为艺术家的人来说,要明确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职责,要加强对生活、思想和艺术技巧等方面的锻炼和修养。一个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生活缺乏热爱,对他人缺乏同情,思想停滞,技术平庸,在艺术上只会模仿而无创造性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的,只有具有情感,激情,理智,技术创造性的作品,才会使艺术水平得到提高和升华。
三、情绪认知教育对艺术教育的作用
1.由心理学家作为情绪认知教育的专职教师进行的情绪认知课程溶入教学管理中,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作业
例如,“非语言的交流”,创造背景,可以训练学生学习体察别人的情绪能力,发泄自身不良的情绪方式,使心理疙瘩能解开,让不良的心理行为得到有效的矫正,使常因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原因,引发的障碍和心灵创伤的学生在情绪认知教育中得到伤痕抚慰和心理治疗,引导学生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正常管理自己的情绪,科学地调节心理,确保身心健康。
2.学校的一切活动中都蕴含着情绪认知教育
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体育活动等,都与情绪认知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情绪认知教育,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
3.把情绪认知教育溶入艺术课堂中的教育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声乐教育,声乐的学习除了训练学生的声乐技巧外,还要教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贴切地表现作品的恋情,把学生引入作品言境之中,用心理换位思考的方法,体会作者当时的情绪、情感。在把握作品风格的同时,应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绪,并由此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提高了演唱水平,将情绪认知教育纳入各学科的排练、演出等实际中。如发挥演艺表演专业及喜爱表演的同学的积极性,通过“舞台短句表演”的形式,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既锻炼了能力,接受了教育,又提高了自信心,调整了心态,提高了艺术修养。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从而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28.
[2]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3.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4]祝蓓里.青年期心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